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号文件解读:支持粮食主产区 促种粮农民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06:11 新华网

  编者按:2月9日,本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意见》提出了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便于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我们组织记者采访了一批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就文件精神分专题进行解读。今天发表的是第一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开宗明义,头一条就是“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为什么把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摆到这么突出的位置?《意见》提出了哪些促进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和措施?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

  记者:农民增收不是新话题,但《意见》为什么还要突出强调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

  尹成杰: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近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三农”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农民增收困难。一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1997年至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比改革开放24年来的平均数低3.36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1∶1,这一比例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高的。三是农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拉大。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农民增收出现的这些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应,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民增收工作,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增收。

  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突出强调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这是中央根据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些年来,由于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特别是前几年农产品价格走低,市场需求不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面临更大困难。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缓慢,大多数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8年至2002年,中部8个粮食主产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肩负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证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任务。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对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才能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才能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是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是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记者:《意见》提出了促进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和措施,既有立足当前的具体政策,又有着眼长远的重要举措。请您就这些政策措施做一些解读。

  尹成杰:第一,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中央决定,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这项工程涉及全国将近600个主要商品粮生产县和40多个国有农场。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主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第二,支持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主产区要立足粮食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支持粮食主产区利用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这既可以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有利于提高主产区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这是一项对加快粮食主产区发展,促进主产区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的政策措施。农业是弱质产业,粮食生产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这就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记者: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有一种认识把种粮和增收对立起来。您认为应如何把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种粮农民增收统一起来?

  尹成杰:粮食主产区要全面正确地理解贯彻农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把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统一起来。耕地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尤其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农业结构调整不能简单地压缩粮食面积。目前,种粮收入仍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体。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快粮食产业发展,把粮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要努力提高粮食质量,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搞好粮食的转化和深度加工,使粮食实现多次增值;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改善经营管理,不断降低种粮成本。同时,要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记者 夏珺)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10日 第六版)(来源:人民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