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且听人才论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08:35 大连日报

  ―――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人才强市”座谈会观点集纳本报记者刘晓文人才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市政协委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由民建大连市委员会、农工党大连市委员会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我市北方人才高地的建议》就被确定为当年的“一号提案”。当年,我市的人才政策也在各方努力下进行了诸多调整。

  但2004年的春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大大连”的重大主题,又使人才支撑成为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关注的热点。在题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大连振兴和发展”的专题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们再次为人才问题鼓与呼。

  不拘一格降人才

  观点: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就是人才。

  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专题座谈会刚一开始,有人便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对于人才概念和标准的解释,长期以来始终是多项的。

  会上,有人举了这样的例子:一位渔民既没有学历也没有职称,但在养鱼的实践中,他独自掌握了牙鲆鱼繁殖过程中重要的一项手艺,可以使牙鲆鱼繁殖数量增高。去年,甘井子区一家企业将其作为人才引进大连,在该渔民落户问题上引起了一番纷争———因为按照1982年我国确立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的人才标准,这位渔民不是人才,也不符合大连市有关人才引进的政策,按照规定他是根本不能落户大连的。

  市政协常委、民进大连市委副主委赵吉廷认为,1982年所确定的人才标准,在当时条件下,从根本上扭转了“文革”践踏知识、鄙视教育的局面,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这一规定已经成为阻碍人才生成、发展的障碍。它使一些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和许多业绩突出的能人强者被人为地划在人才范围之外。与此同时,重学历、轻能力,重职称、轻业绩的僵化人才观念也强化起来。传统的人才标准和人才观念,不论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说,还是从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大环境来看,都是不适应的。

  早在1960年,美国就提出了人才“绩效管理原则”,进入21世纪,又进一步提出了“绩效能力素质标准”;英国近年来在人才政策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人才的定义更加灵活,不再将人才局限于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人,而是拓宽了覆盖面;就是一向看重学历、资历的日本,最近在人才改革中也明确提出实行“能力主义”,并取消了涉及人才的学历统计。因此,许多委员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以学历定义人才的观念应该改变。

  委员们一致认为,科学的人才观应当这样确定: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就是人才。

  政协委员江明波还对人才进行了分类:一是战略型人才,这类人才为帅才;二是战略执行型人才,这类人才为将才;三是操作型人才,这类人才为具体执行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应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在人才问题上,应该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政协常委、市科协副主席张广云认为,立足我市发展需要,制定培养、吸引、用好人才规划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性历史性任务。因此,我市已有的关于建立北方人才高地的有关文件,应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张广云说,去年,市科协会同统计局、科技局、公安局开展了我市首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我市公众素养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处于中下水平,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甚远。因此,要在全市继续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增加科普教育投入,进一步提高我市公众科学素养。同时,应尽快制定职业培训、技能考核、工资待遇等方面政策,培养大批高、中级技工队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

  绩效匹配留人才

  观点:人才流动是客观、正常的现象,但分析人才流动的流向可以看出,人才发挥作用的最大动力说到底是绩效匹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能够让人才资源发挥巨大作用,引进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但同样,优秀人才流向国外,人才“孔雀东南飞”的流动现象也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什么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呢?

  政协委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洪晓楠经过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毕业流向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渠道,国家机关、高校、国家科研部门、国有企业、金融单位、三资企业。吸引高校毕业生的要素是:大单位、稳定性、收入高、东部发达地区、有继续深造或提升的机会等。

  政协委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张涛说,目前,化物所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以及给予人才的待遇也相当不错,加之大连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些海外留学人员十分愿意到化物所工作。近年来,化物所共从国外引进了40余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但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过程中,一件小事却使他们感到为难,许多海归人员也因此无法落户大连或是只能离开大连,那就是配偶的工作如何解决和他们的子女上学问题。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到目前为止,化物所一些海归人员的配偶仍在待业或是从事一些与其专业不对口、无法发挥作用的工作。“后院起火”常常让“海归派”心神不宁,也成为化物所在引进人才过程中的难题。

  政协委员、辽师大教授谢景芳认为,人才流动是正常的。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是利益驱动。他说,我们说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缺少。有

  关人才流动的因素已经是老生常谈,如果还不认真解决问题,必然成为人才引进工作的“死结”。

  但怎样才能做到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呢?张涛介绍说,化物所尽可能为每位研究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不论背景和资历,都能委以重任。现在51个课题组组长平均年龄只有39岁,最年轻的任组长时年仅28岁。化物所还设立了各种科研基金,使科研人员真正地有事干。

  但更为实际的待遇如何解决呢?江明波提出,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补贴的方法。他说,政府可以利用各类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设立一种人才补贴,用于其购房、购车等,也可以用这部分资金设立人才培养学习基金。这种做法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有先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终身教育育人才

  观点:一次性职业选择而终身不变是不科学的,一次性教育维持一生的观念也早已过时,整个社会必须以终身学习的观念来规划教育和规划人才成长。

  在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允庆讲述了自己在澳大利亚考察工作时的一项发现。他说,他在一所学校发现,有些人是在晚上10时到学校上课的,因为他们这些在职人员,只有晚上才有上课时间。这表明,一次性职业选择而终身不变是不科学的,一次性教育维持一生的观念也早已过时,整个社会必须以终身学习的观念来规划教育和规划人才成长,营造终身教育环境是当务之急。他提出,应尽快制订大连终身教育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发展重点和目标,明确实施的途径和步骤,明确政府的责任、企业义务和个人权利,避免随意性政策,使终身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许多委员谈到,职业院校、成人学院和社区学院要开放门户,学分互认,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课程安排可灵活多样,可以有益时制、晚间制、周末制和集中制。而评价方法也应改变,取代形式单一的终结性纸笔考试,代之以过程评价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能力考试。

  政协委员、旅顺口区政协主席刘永斌认为,实施就地培养实用人才工程势在必行,特别是涉农人员和广大农民。他建议,在大连市已经实施的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基础上,根据我市实用人才工程规划,设立远程实用人才培训课程,以解决那些在职培养对象按时上课难、按时收看难的问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