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忽视了“打工环境”的创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0:02 沈阳今报

  陈飞时隔18年后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为进城打工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文件说,“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这样的地位对打工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相关报道见昨日今报视野版)

  但是,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打工者应有的待遇和权利还无法得到保障,在户籍、福利、就学、就业等很多领域还存在着歧视性和不公,一个让打工者心情舒畅为所在地做
贡献的“打工环境”还远远没有形成。

  现在大家都在叫响一句话: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但很多的地方政府更多地把经济发展环境理解为“招商环境”、“引资环境”,为此出台大量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监管宽松、办事提速等等,而恰恰忘记或忽视了“打工环境”的创造。

  一个人背着行李外出打工,他要找最适合自己的“打工环境”。在那里,他可以按时领到比较高的工资,不用担心走在大街上被检查五花八门的证件,不会动不动就要交不知名堂的各种费用,不会看着已经长大的孩子无学可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能得到起码的尊重,就和商人觉得在此地可以赚钱一样,他也会安心地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谁能说,“打工环境”不是“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部分?

  因为现在是用工者掌握主动权,所以我们眼见“打工环境”在日益恶化。比如工资拖欠,前几年还只是说讨薪难,后来就有人要“爬塔吊”,今年竟然真有人为此而死亡。一个天经地义应得的工资,就要农民工付出这样高的成本,而且是在每年“解决欠薪”的呼唤声中。的确需要全社会对“打工环境”进行认真的检讨了。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招工春荒”现象在福建省泉州市今年再次出现。说“再次”,是去年新华社就曾经报道过泉州出现的“招工难”的情况,当年该市用工缺口约20万人。从去年到今年,一年过去了,招工难的状况改变不多。原因何在?泉州市有关官员认为:一是有些小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三是工资待遇低。他举例说,“10年前泉州工人的工资就是500元,可现在少数企业开出的工资还是这么多,对外来工当然没有吸引力”。

  为什么农民工不愿意到泉州打工?简言之,那里的“打工环境”不好。其实,农民工也一样是要讲效益的,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打工,各地工资高低,待遇好坏,是否受尊重,这样的信息也会在他们的圈子里一传十十传百地交流,通过比较,引导他们到适宜打工的地方。最终被农民工所淘汰的,是那些工资低还要拖欠、劳动环境差的地方。

  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况且,“打工环境”不好,明智的商人也不会把钱拿来投资啊。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