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论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1:09 光明网

  裔昭印 徐善伟

  随着全球经济化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增强,人们迫切要求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民族、国家、区域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世界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本文拟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世
界文化是“多元”的

  历史事实证明,人类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它不仅发轫于欧亚大陆,而且也产生于中、南非洲和美洲。世界文化的源头除了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与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爱琴海地区以外,还包括美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即便是在上述各文化源头的发生区,文化的发生也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例如,我国巴蜀地区三星堆文化的发现,已经说明中华文化的起源本身就具有多元性。

  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有的贡献。例如,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建设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古埃及人在文字和建筑艺术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儒学思想成就,古印度人创立的佛教,古希腊人的哲学、古罗马的法律、古希伯来人的《圣经》和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辉煌文化成就与伊斯兰教等,都以鲜明的地区文化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那么,世界文化何以呈现出多元的特性呢?

  首先,这是由不同民族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人的肤色、体质、性格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各民族的文化特性。自古代以至现代的东西方学者都曾对此做过精彩的阐述。例如,《汉书·地理志》援引《礼记·王制》说:“高山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就是说,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孕育出不同性质的文化。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地理环境对希腊各城邦的政治体制产生了影响。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博丹把赤道至北极的地区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并对北方、南方、中部不同的气候特征对这三个地区的民族特征及其历史发展道路的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法国现代著名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则把地理结构看作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些论见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地理环境在文化差异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次,这是由各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造成的。一个民族,其文化特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得到社会认同的文化因素就会得到不断的传承,并最终积淀为表征这个民族之精神的东西。如古代印度、希腊和中国在“轴心时代”(公元前8至3世纪)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并各自形成不同的文化特点。古代印度注重宗教研究,主张无差别的平等,把人理解为宗教的动物;古希腊注重科学研究,把人理解为政治的动物;古代中国则注重人文研究,将具有礼的形式的人与现实的有差别的人同一起来。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经后人不断地继承和深化,遂积淀成为上述各民族的民族精神,并保留在各民族的现实文化生活中。

  再次,多样性是事物的属性,人类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各民族、各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而且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也呈现出文化的差异性。例如,中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甚大,民族众多,语言与风俗各异,因此在中国境内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曾详细论述了中国各地不同特色的文化。如在饮食文化方面:“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酪,南人厌其膻;河北人食胡葱蒜韭,江南畏其辛辣,而身不自觉。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导源于两希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西方文化内部亦是如此,如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盎格鲁-萨克逊精神”、“日耳曼精神”等就是西方文明内部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或差异性的存在,整个人类文化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世界文化又是“一体”的

  世界文化一方面呈现出多元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一体的特征。我们说世界文化是一体的,是说当今世界文化日益成为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指人类文化发展的共性,?约笆澜绺髅褡骞蚕淼奈幕聘唬灰彩侵覆煌褡宓奈幕谌死嗾宓奈幕心芄槐舜丝砣荩托彻泊妗?

  为什么世界文化具有一体性呢?这是因为:

  其一,尽管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纷繁复杂,但是其演进过程却遵循着一种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体现为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呈现出一种从粗野到文明,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尽管这种发展趋势会有迂回、曲折。对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已经作出了全面的论述,而人类文化演进的历程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类文化发展的这种规律性即文化发展的共性,是世界文化具有一体性特征的内在根源和基础。

  其二,人类文化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孤立走向一体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人类是群居的动物,相互依存、相互交往是其本性。这种交往伴随着不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扩大和人类交往能力的增强而逐渐走向密切。实际上,多元的文化就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整合,走向一体。在上古文明早期时代,古代亚非欧文明地区之间尽管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往,但是各地区的文化仍处于相对孤立和分散的状态。至古典时代,古希腊和罗马通过扩张使地中海地区的三个古老文明合而为一,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在中世纪时代,各种宗教的传播使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步入了繁荣阶段,更为庞大的文化共同体——文化圈由此形成。四大文化圈——东亚儒家文化圈、南亚印度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政治和文化的布局,而且还奠定了日后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格局。而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出现则为世界文化联为一体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快速的手段。“和而不同”是“多元一体”之世界文化的本质

  孔子曾言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笔者认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君子的为人、为友之道,也是世界文化发展之道。

  世界文化具有一体性特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使然。“一体”即是“和”。在这里,“和”既是“合为一体”之意,也是“和睦”、“和谐”、“和美”之意。而“和睦”、“和谐”、“和美”即是古人所谓的“义理”。“和睦”是指世界文化在走向一体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交往原则,即不同民族之文化交流的原则。在交往和交流中,各民族或国家切不可使用武力和强权,而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的平等原则基础之上,此即古人所崇尚的“和为贵”。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以武力和强权为前提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不仅是有害的,而且也往往造成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逆反心理,从而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和谐”是指世界文化走向一体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方式和途径。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汇合,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如果人为地以某种文化为主导去建构一体的世界文化,即采取强势的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那么一体的世界文化就会失去和谐。“和美”则是走向一体的世界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和美”的世界文化是一种和睦共存、共生共荣、安宁顺畅、至善至美的世界文化,是一种使人类个体真正摆脱“物役”,自由地享受人类创造物的世界文化。

  我们所谓的“不同”即承认事物的差别和个性,肯定不同民族、地区或国家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文化样式方面,也体现在内在的文化价值方面。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精髓,如果某一民族的文化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与精华,这种文化就会因为与异质文化的日益趋同而逐渐消失,历史上不少文化的衰落和语言的消失就是明证。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属性,而人类文化的最为引人入胜之处正是由于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其主题,这就使多样性的世界文化的存在有了共同的认识基础。诚如古人所言:“君子尚义故有不同”。由此,“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应当“对立”、“对抗”,而应当展开交流和对话。如此,各民族文化才会和睦共存,各民族、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种类的文化才会和睦共存。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表明,不同文化之间虽然不时会发生碰撞甚至冲突,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从未间断,并成为文化进步的巨大动力。

  面对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各民族国家必须精心保持自己文化的精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各民族或国家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切不可将自己的文化孤立起来,拒绝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也不可妄自尊大,将自己的文化凌驾或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一般说来,善于学习、吸取异质文化的长处的民族和国家,进步往往最快,而那些处于闭塞状态下的民族或国家发展通常是最为缓慢的。抱着孤立主义态度的民族不仅会堵塞自己走向世界的道路,也会导致其生存空间的急剧缩小。因此,文化上的孤立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多元一体”世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有害的。

  总之,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的交织,它具有一体与多元的双重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民族应当在保持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更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共同建构多元共容的人类文化。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