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疏通城市的“血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3:52 深圳商报

  写在省“两会”召开之际③

  人称交通拥堵是世界“通病”如同“动脉硬化”

  深圳:疏通城市的“血脉”

  深圳商报记者鲁军

  交通拥堵,是典型的“大城市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年轻的深圳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这一世界性难题。

  路网车速全面下降、交通拥挤区域迅速扩大、拥堵时段明显延长……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难题,深圳市委、市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挑战这一城市“通病”。

  攻坚不畏难。市领导说,将以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全市实施“净畅宁工程”,下大力气解决我市发展过程中在环境、交通、治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2003年7月7日,深圳所有路面交警的执勤时间,由原来的6个小时延长到7个小时,这一行动,揭开了深圳交通畅通工程的序幕。随后,一系列保障交通畅通的举措陆续推出,一场声势浩大的交通畅通工程在全市迅速铺开。

  半年过去,深圳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现象大幅下降。市民对“畅”与“不畅”感触最深。他们普遍觉得力度够大,收效明显。

  决策:以人为本

  几年前,全国各大城市还十分羡慕深圳较为畅顺的交通状况。

  几年后,虽然深圳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不断加大,但深圳人已经不得不接受道路交通日益拥堵的现实。特别是2003年初,深圳人似乎从未感受过如此拥堵的交通。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晚高峰时段,深圳市区主要干道的50%路段车速低于每小时18公里的国际警戒线,通行难度比1999年增加一倍;车速每小时18公里至25公里之间的路段,占30%;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地段由部分主要路口和主干道,扩大到罗湖、福田中心城区的大部分主、次干道和主要路口。以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下午下班高峰时段罗湖、福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70%以上拥挤或比较拥挤;1999年我市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时间每天不到60分钟,到2003年已经超过120分钟……

  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导致我市面临交通“动脉硬化”、“经络不畅”,广大市民对此高度关注,议论纷纷,期待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尽管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治。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一定是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交通畅通工程推出了。当群众看到,市委市政府真的把自己天天遇到的困难当成大事、急事、最重要的事去解决时,堵车时的怨气、道路不畅时的不满,就化去了一大半。因为,他们看到了问题正在解决,就如病人看到病情正在好转一样。

  行动:一呼百应

  决策既出,一呼百应。

  去年7月7日,市政府部署“净畅宁工程”。当天下午,深圳交警部门率先行动,延长所有路面交警的执勤时间。紧接着,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雷厉风行,一系列保障交通畅通的举措陆续推出。

  针对市民反映较多的上下班乘车难,市交通局局长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兵分多路,深入梅林关、火车站等地,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亲身体验市民乘坐公交车之“挤”。随后,市交通局与《深圳商报》合作,就交通畅通工程的相关实施情况在全市展开大型读者问卷调查。市交通局根据市民的反映和呼声,相继投放42条公交线路,进一步扩大了公交覆盖面。同时,通过调整部分公交车线路,使我市公交线网布局更趋合理,也使长期存在的深南中路大巴“列车化”现象大为改观。

  梅林片区是深圳交通不畅的典型。仅梅林一村就有3万余居民、4000多台车。长期以来,该片区出行难问题成为群众反映的焦点。为彻底解开这里的交通拥堵之“结”,市交警局局长带领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三赴梅林片区,联合梅林街道办、梅林一村管理处就梅林片区交通状况深入调研,并当场敲定解决方案。目前,梅林片区车辆进出大为改观,上班高峰期就塞成“一锅粥”的情况已不再发生。

  为加快道路改造,市规划国土、城管办等部门负责人多次上路,现场勘察,并与交通部门携手合作,加紧编制干线路网发展规划。近期重点建设的“一横八纵”道路方案,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市民出行难。

  在抓紧落实交通畅通工程各项举措的同时,市政府相关部门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加班加点,制定了操作性强的《深圳市“净畅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政府工作部门的工?髟鹑我约熬咛骞ぷ髂勘辏⒊鎏税ㄔ銮烤Τ涫狄幌摺⒈被仿纺喔诼反蠡醭迪奘蓖ㄐ小⒓忧客獾爻盗竟芾怼⑿略龈脑?14处交通瓶颈、打通87个小区道路微循环、合理调整公交线路、重新修订停车场配建标准、试行“朝九晚六”错时上下班制度等在内的八项举措。

  还有,100个屋村上落站、100个的士候客站相继投入使用;脏残破旧公交车彻底退出营运市场;市交警局推行“三个重心前移”措施,使全市交警的快速灵活反应能力提高了1.5倍……

  一度患了“动脉硬化”的深圳交通,开始“活血化瘀”。

  创新:标本兼治

  然而,要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绝非一日之功。当那些浮在表面上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剩下的则是更深层、更复杂的问题。

  如何才能彻底治愈这一城市“顽症”?

  去年底,市领导现场检查指导,重点查看了影响交通通畅的“瓶颈”路段。市领导指出:“交通畅通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哪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必须系统规划、整合资源、综合治理。”

  曾有的状况之一:城市干线道路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改造、优化,涉及计划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建设局、公安交警局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又分属四位副市长分管;交通秩序的管理涉及交通局、公安交警局及市民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等问题;打通局部交通微循环,涉及许多商业密集区、工业区、住宅区,还涉及历史用地、产权归属等。这么多的部门、方面和环节,怎么办?

  市政府决定:系统规划。授权常务副市长许宗衡统一协调指挥,从组织上保证系统规划落到实处。

  曾有的状况之二:交通局和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分别有自己的交通规划研究机构,全市未建立起完整的交通演示系统;交通局管理营运车辆,公安交警局管理路面交通;很多穿越小区的公共道路控制在不同的开发商或业主手中,没有纳入市政道路统一管理,有的甚至设卡收费,画地为牢。如何发挥应有的效益?

  市政府决定: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分割、利益分割,把有利于通畅交通的所有资源,纳入整体规划和改造之中,发挥全部资源的最大效益。

  曾有的状况之三:不仅仅是车多车少、路宽路窄、微循环有没有打通的问题,关键还有管理水平和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跟不上。如何改变?

  市政府决定:综合整治。一方面,大力完善路网结构;一方面,向科学管理要畅通,向所有的交通参与者自觉维护秩序要畅通。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遵守交通规则的公民道德和文明素质教育活动,正在使多数人成为自觉维护交通畅通的参与者。

  深圳目前已全面引入监督机制,相关立法工作也已启动,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投身其中。

  对于交通拥堵,深圳人从市领导的言行中、从与市区机关的互动中,增强了相互的理解,少了怨气、多了盼头。他们从求真务实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身上,切实看到了希望;他们有理由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鲁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