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留言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8:11 华商晨报

  另一个角度里的世界

  几个月看过来,感觉《文化周刊》越办越成熟了,版块都逐渐固定了自己的内容和风格。我比较偏爱专栏这个版块,里面几个作者的专栏都很优秀又各具风采,从有些另类的角度看世界,很特别。

  其实有的现象或者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但是我们缺乏这种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所以看不到身边的精彩。专栏作者恰是起到了这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我们从自我感觉单调的生活中唤醒,跟他们一起,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看去,周遭的一切就立刻变得鲜活了起来。

  也许我们太习惯按照既定的框框过日子了,身边有好多人在抱怨日子过得没意思。其实解救的方法在自己身上。让生活的界限模糊一点,让自己的眼光敏锐一点,也许我们会得到更多。可能我们没有专栏作者那么灵敏的洞察力,但是不要那么多,只要留心一点,生活就会变个样子。希望这些专栏都会一直保持风格,继续下去。读者 小叶子

  专栏就像《文化周刊》的一扇窗户,这扇窗开在了我们的心中,每个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在这里都会得到心有灵犀的感悟,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惊叹。

  我读周三“文化”版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相信每一个游梭于这座城市的人都跟我一样,有着相同的爱好———看晨报。闲暇之余,翻翻报纸,短短十几分钟,便可以获取到各种最新资讯,令我受益匪浅。

  作为晨报的老读者,感性的我最钟情的自然是每周三的《文化周刊》。这里有最新的书刊排行及深入的分析。整版的专栏在辽沈地区可谓是佼佼者,内容尤为丰富,极具可读性;最热门的时尚话题,令我体验白领、小资们的生活心态。

  现在“文化”版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了,跟其他的忠实读者一样,我一直关注它的成长,做得既有新锐性又有深度。

  我想:如果说一本小说带给我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份真挚的感动,那么《文化周刊》带给我的就是一个既丰富又多彩的世界!读者 张一弛

  接受您高度赞扬的同时,我们也感到了肩上的压力,我们深知,读者的满意才是我们的满意。为此,我们一路前行,不断探索,求新、求变。非常感谢您参与的同时,我们也真的希望《文化周刊》让您的世界越来越精彩。

  乐趣和知识同在

  很喜欢“沈阳地理”这个栏目,尤其是最近这几期的满清文化。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满清的文化,也许是因为我们本来就生活在沈阳这个满清文化气氛浓厚的地方,每每看到这些不属于现代钢筋水泥般的速食文化的文化,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神秘。

  精雕细琢的细节,气势蓬勃的整体建筑,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同时,又对于以前能生活在这里的人有了一点儿羡慕的感觉。

  经常去故宫、北陵和东陵,每次去的时候也只是在心里暗暗地赞叹,有直观视觉上的那种满足感,对于它们其中蕴含的特殊意义却并不知晓,这次在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晨报“沈阳地理”这个栏目,上面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满清文化的内容,我按照上面的叙述和我自己看到的东西相对照,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想不通的地方,也让我对满清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想对于像我这样具有古代情结的人会有很多,多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不仅能看,也能了解,最好是能加一些上期的回顾,方便我们阅读和查阅。读者 娇阳

  谢谢您的建议。“沈阳地理”的前身是“读沈阳”,叫“读沈阳”这个名字就是想给读者一个新视角看自己的家乡,给读者提供一些知识和信息。但是经过几期策划之后,我们渐渐发现,解读这样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实在不是易事。

  我们不否认之前我们做的许多期是幼稚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无知或不用心,而是这样一座承载了太多历史文化的厚重城市,仅靠半个版的阵地去解读,读到的城市一定是片面的。

  于是我们把“读沈阳”改名为“沈阳地理”,这样就可以以地理为主线,从一个层面切入城市文化腹地,希望我们在这座城市里寻访的足迹,能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拾起一些不该被忘却的记忆。我们认为这些记忆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一种知识。

  我们在策划“沈阳地理·清文化”这一系列选题的时候,更看重对沈阳这座古老王城那种沧桑感的捕捉,挖掘出这个城市辉煌的过去。

  这是一个提供给读者说话的空间,说说关于《文化周刊》的每一个专题、每一个栏目。您的想法必定是我们文字的继续和延伸。我们需要您的声音,“互动特区”欢迎您的来信!

  来信请寄: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1号华商晨报副刊部文化版收 邮编:110032 E-mail:wenhua@hscb.com.cn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