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农民增收是重大政治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0:07 大华网-汕头日报

  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之一,是2004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这就传递了一个重要政策信号,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并将它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农业和农村工作从长时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再到
现在的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四个字的变化,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是农村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丰富的时期,也是农民增收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从1997年到2003年,农民收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4%,仅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一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让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1万亿斤的水平,实现了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让农民增收,往往是要投入很大精力、又无法马上彰显,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绩,是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购买力提高了,农村经济繁荣了,农民安居乐业了,这样,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就有了前提和基础。因此,尽快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这是评判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实实在在的标尺。

  新华社记者徐京跃

  (据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解读一

  集中力量支持

  粮食主产区

  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突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集中力量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要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主产区要立足粮食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区域经济,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国家将采取多种扶持政策和措施。

  三、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主产区倾斜。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

  解读二

  建立长效机制

  促农民收入增长

  农民增收难,近年来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

  专家指出,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方式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实行“内外抓、重点抓、综合抓”。

  内外抓,就是既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重点抓,就是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综合抓,就是既要靠创造条件让农民

  自身努力,又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国家的支持保护力度;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解读三

  坚持“多予、少取、

  放活”方针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让农民增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是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多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

  专家指出,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解读四

  力争实现农民

  收入较快增加

  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缓慢,严重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3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是城镇居民同期收入增长幅度的一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由1997年的2.47:1,扩大到2003年的3.24:1。农民收入连续七年增长缓慢,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少见的,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最突出问题。

  专家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仅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因此,要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解读五

  为什么集中强调

  农民增收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专家表示,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并不是说农业农村中的其他问题不重要,而是认为在当前,促进农民增收是有效解决农业农村中其他问题的关键。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在新阶段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一种转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