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读书无关“必读”与“不必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0:47 沈阳今报

  单士兵一本《中学生不必读》的图书引起了人们广泛争议。这本书为中学生开列了42个篇目,包括《挪威的森林》、《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世界经典名著也被列入了“不必读”书目中。据称,这家出版社征求了各方专家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的反映,并由北大、清华等在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推荐,出版了这本《中学生不必读》。(2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我以为,读书本无所谓“必读”与“不必读”之分。其实,读书本质与真谛即古人云:开卷有益。对中学生来说,自然也不例外。给中学生开“必读”或“必读书”书目,对专家来说,是一种借助身份霸权的粗暴与无知;对出版商来说,只是为了制造“噱头”,去掏学生和家长的腰包而已。开列“必读书”或是“不必读书”,都会让中学生面对浩瀚书海,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今天的中学生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时代。中学生需要广泛涉猎各类课外出版物,来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文化。可是,不论是教育出版部门,还是一些专家学者,都乐此不疲地为中学生大开“必读”书目,现在竟然还出现了“不必读”书目。“必读”是以强硬的姿态表明:不读就不行,非读不可。而“不必读”则是以另一种的途径,给中学生带来新的阅读导向。这二者其实都反映出他们对中学生智力和感受力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信赖。这两种人为的硬性牵引,会给当前中学生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最特殊一点就是,整体阅读的单调使中学生缺乏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造成个性缺失和创新不足。

  当前,教育界还存在着扛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大行“应试教育”之道的现象。一方面,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需要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来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减负;另一方面,中学生更需要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作为个体的学生,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因此,谁也无法界定哪本书才能给所有学生带来他们急需汲取的养分,甚至也没有一本书具备“惠及众生”的功效。我们的学生也只能根据其自身需要,到浩如烟海的图书市场中去自由选择。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审美素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实现语言能力和人生修养的质的飞跃。

  如今图书出版市场也放开了,只要有实力、有研究基础的出版部门,都可以开发实验教材和相关教辅图书。这种所谓的“必读”或“不必读”,只是一些出版部门通过与所谓的专家学者、成功人士“联姻”,开发出的新的出版项目而已,其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利益。对此,我们必须冷眼视之,切勿因此以偏概全,矫枉过正。当然,对那些以混淆视听为代价谋取利益的人,我们在予以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呼唤相关部门对此加以规范。

  记得当年鲁迅曾拒绝提供“青年必读书”。鲁迅先生称:“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另外一位被征求者江绍原也说:“我不信现在有哪十部左右的书能给中国青年‘最低限度的必需知识’。你们所能征求的,不过是一些‘海内外名流俊彦及中学大学教员’爱读的书目而已。”。可见,不论是“必读书”还是“不必读书”,只要能“开卷有益”,就是好书。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