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踌躇满志的施罗德:从瓷器店学徒到德国总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1:54 新华网
  施罗德从一名学徒开始一路奋斗成为德国总理,被赞誉为德国社民党中继勃兰特之后第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总理。

  二战遗孤:“我要用奔驰车来接你!”

  1944年4月7日,施罗德出生于德国北威州一个名叫莫森贝格的小村庄里。施罗德出世时,他的父亲正在二战前线参战,几天后阵亡罗马尼亚。作为二战遗孤,施罗德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直到2001年,他才得到一张父亲身着戎装的黑白照片,施罗德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模样。

  战后的饥荒时期,施罗德的母亲独自一人带着他和他的姐姐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施罗德从小就在放学后到田里劳动。家境的艰辛使施罗德早熟,小小年纪就开始担起家中重担。

  有一次,讨债人又逼上门来,施罗德轻轻用臂膀揽住母亲,说:“妈妈,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用奔驰车来接你!”这个诺言终于在1990年得以实现。当时已经当选下萨克森州州长的施罗德,开着银灰色的奔驰车,从帕德博因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把母亲接走,为她庆祝80岁生日。

  店铺学徒:“我一定要从这儿走出去!”

  1957年中学毕业后不久,施罗德成了一名零售商学徒,站在莱姆戈的一家杂货铺的柜台后面卖瓷器。店员的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没钱没势的人受到的是什么待遇。在这个瓷器店里,施罗德曾经说过一句后来在德国家喻户晓的名言:“我一定要从这儿走出去!”施罗德靠上夜校读完了高中,并于1966年走进格廷根大学法学系。1976年,施罗德成为汉诺威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年轻议员:“我要成为这里的主人!”

  1963年,施罗德加入了社民党并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1980年,施罗德当选为德国联邦议员。这个年轻的社民党议员在此期间又有了这样一个经典的传说:有一天晚上施罗德和一些议员同事喝啤酒回来经过总理府,他隔着铁门向里面大声叫道:“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里的主人!”

  1990年5月,施罗德被下萨克森州人推举为新一届州长。

  1998年的德国大选中,施罗德将已连任16年总理的德国老牌政治家科尔击败,出任总理。1999年,施罗德接任社民党主席,2002年10月,施罗德成功连任德国联邦总理。(北京青年报/肖显)

  “奥迪总理”的多变婚姻
  有媒体戏称施罗德有三大“爱好”:黑色西服、古巴雪茄和“漂亮老婆”—————他至今已结过4次婚。为此,还得到了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雅号:“奥迪总理”。因为施罗德送给四任夫人的结婚戒指摆在一起就像德国奥迪汽车著名的四环标志。

  1968年,24岁的大学生施罗德与家乡邻村的姑娘爱娃·舒马赫初结连理,称得上是青梅竹马。但由于婚后生活与想象中相差很大,他们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年。1972年,28岁的施罗德与24岁的女教师安妮·塔申马赫结婚,他们的婚姻持续到1981年。

  1980年,36岁的施罗德竞选联邦议员。施罗德的竞选广告十分吸引人:“与您的候选人作一次骑车旅行吧!”这一广告引起了一位年轻女士的特殊兴趣。7月的一天,阴雨连绵,由于天公不作美,最后除了组织者和候选人外,她是惟一的追随者。她,就是施罗德的第三任妻子希尔特露德。1984年6月,施罗德与希尔特露德结婚。可惜信奉素食主义的希尔特露德在婚后逐渐表现出倔强、极端、挑剔的性格,导致两人之间裂痕渐深。结果每当邻居家传来烤肉味时,施罗德就会悄悄地溜过去讨吃。

  1996年1月4日晚上,施罗德在法兰克福皇宫饭店邂逅比他小20岁且有一个女儿的“单亲妈妈”、《焦点》杂志的金发女记者多丽丝·科普夫。施罗德与希尔特露德正式离婚22天之后,与多丽丝结婚。

  施罗德曾经自嘲道:“我每过12年就得换一个妻子,但在这12年里我是忠诚的。”多丽丝敏捷而俏皮地答道:“下一次你需要一个帮你推轮椅的人。”他笑了,他喜欢坚强的女人。(北京青年报/肖显)

  施罗德交出党权:为经济改革政策“孤注一掷”?

  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6日宣布,他将交出目前担任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一职。媒体认为,此举是施罗德为重新赢回在党内并不太受欢迎的经济改革政策而做出的“孤注一掷”决定。

  脱身为改革

  面对自己的执政党社民党民意测验支持率的下降以及社民党内对他改革福利政策的讥讽,施罗德表示,他希望今后能与社民党新主席在改革问题上达成一致。

  施罗德说,他近年来一直希望能进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德国福利改革,因此,他准备从党主席一职退出,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改革计划。

  连任的需要

  在许多当天惊悉施罗德做出这一决定的德国政经分析家眼中,施氏放弃党权另有所谋。他们质疑说,如果施罗德本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将改革进行到底,根本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谋求“协调”。

  “这给出了一个明确信息,那就是,2003年经济改革之后,他们没有了继续运作这种改革措施的能力,他们希望到下一届选举(2006年)后再作延续,”德国法兰克福经济学家阿道夫·罗森施托克当天表示,“这标志着他们的结束。”

  “这是恐慌反应,”德国波恩大学政治评论家福兰克·德克尔说,“我对于社民党能从民测低谷中走出的设想并不看好。”

  欧洲的压力

  事实上,施罗德自前年开始如此执著于经济改革,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欧洲诸国对德国有种类似于压力的期待。

  自二战后出现经济奇迹以来,德国一直是西欧的领头羊。如果德国能克服反对声音,通过改革降低失业率和提高生产率,那么欧盟的其它不少国家也必定会仿效其做法。

  欧洲一些媒体6日担心说,施罗德此番交出党权,如果走势良好,那么就能使他真正做到协调党内立场;而一旦协调失败,那么有可能会引发施罗德重蹈“施密特综合征”的覆辙。(来源:北京晨报/新华社记者文凌)(来源:综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