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淘金者”如何走出窘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7:12 荆楚在线-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周对葵特约记者马献伦三四年间,数亿元民间资本涌入十堰,投向黄姜加工,舞起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龙头”。眼下,半数企业或因污染严重被关闭,或因经营不景气而停产,于是大山在思考。一

  黄姜被誉为“药用黄金”,从黄姜中提取的“水解物”走俏时1吨可卖到40万元以上,将“水解物”加工成“皂素”每吨售价曾高达50万元以上。一时间,投资黄姜加工被称为“淘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金”。

  十堰盛产这种“药用黄金”。到去年底,全市种植黄姜60多万亩,约占全国黄姜种植面积的1/3,所产黄姜品质优良。

  丰富的资源引来了大批的“淘金者”。先是一批私营业主相继买断该市10家国有和集体的黄姜加工企业产权,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接着,“招商引资”又引来浙江、山东等地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十堰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说,1999年以后,该市黄姜加工业进入大发展期,截至去年底,全市黄姜加工企业发展到60家,总投资5亿元左右。

  十堰市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而黄姜加工排出的废水造成严重水污染,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确保水源质量安全成了地方党委、政府一项重大的政治和社会责任,解决黄姜加工水污染成了紧迫的任务,为此,十堰市依法关闭了一批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的企业。

  同时,因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去年下半年一批规模较小的黄姜加工企业经营不景气相继关门。

  到今年元月底,十堰市已有30家黄姜加工企业停产。

  “其实,尚在生产的企业也走到关口前了。”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吴成昌说,无法有效治理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是国内黄姜加工企业共同的技术难题,该市企业都只进行了一些简单治理,效果不佳,为了确保水源安全,市政府对治理黄姜加工企业废水污染开始“倒计时”,今年底前,所有企业生产废水都必须实现达标排放。二

  对十堰的这批“淘金者”来说,眼下处境十分尴尬。进吧,治理污染的技术尚处于科研阶段,一旦能采用也要追加大量投资,难说淘得的一定就是“金”;退吧,大量投资就会血本无归。

  令这些“淘金者”更觉尴尬的是,他们自己的“风险决策”使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

  接受采访的几位“淘金者”说,上项目时大家心里清楚,黄姜加工对水污染严重,环保部门一旦严格执法,企业就得关门。对一些由外地进入十堰的“淘金者”来说,“赌的就是环保这一把”:提取“水解物”,对水污染最严重,当地不允许生产他们才进入十堰投资。

  同时,为了“投资少、见效快”,他们又都纷纷选择了“低水平重复”。

  投资几十万元上个小“水解物厂”,在十堰非常普遍。该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表明,全市60家黄姜加工企业平均“水解物”年生产能力只有54.4吨。“皂素”是黄姜深加工产品,在这些企业中只有10家能生产。

  “淘金者”一哄而上,争资源、争市场,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竹山县有14家黄姜加工企业,“皂素”和“水解物”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50吨、720吨,生产经营形势较好的2002年,该县“皂素”和“水解物”产量分别为67吨、220吨。

  黄姜加工企业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也不只“淘金者”感到尴尬。

  黄姜产业已是推动十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2002年,该市农民种植黄姜收入超过7亿元。去年,黄姜产业为十堰所辖县(市)财政增收5000万元,占该市县(市)财政收入的7%,拉动经济增长13.2个百分点。

  十堰黄姜产业能够迅速发展,众多“淘金者”齐舞“龙头”功不可没,眼下,他们处境维艰也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

  在竹山、竹溪两县,姜农告诉记者,原先行情好,黄姜单价要比现价高出一倍多,还都是企业上门收购,现在1公斤黄姜卖不到1元钱,农民种黄姜已无钱可赚,就这样的价格还不好卖。

  在十堰,一些有识之士还担心,黄姜加工业尴尬的处境会动摇“淘金者”的信心,令好不容易启动的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受挫。三

  热门行业蕴藏无限商机,同时淘汰也最残酷,只有那些善于在激烈竞争中搏击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黄姜加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竹溪康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去年下半年与湖北工学院膜技术研究所开展“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技术攻关。本月4日,该公司董事长刘光军说,他们决定“咬着牙上新工艺”。他说,该公司为研究黄姜清洁生产新工艺已投入资金80万元,虽然多次中试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运用于生产后的结果不得而知,同时,建一条100吨“水解物”生产线,按老工艺投资不到100万元,按新工艺得花400万元,这对一家负债500万元的民营小厂来说,就是背水一战。

  “过了这一关,企业就上了一个档次,才有可能甩掉一批竞争者。”竹溪县黄姜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现在正是逼着黄姜加工业上水平的时候。据他介绍,在该县10家此类企业中,咬着牙能上这种新工艺的也就两三家。

  天龙药业有限公司是竹山县最大的黄姜加工企业,2001年和2002年拿出全部积累,贷款1000万元,连续进行技术改造,使“皂素”和“水解物”年生产能力都达到160吨。眼下,该公司黄姜加工生产线因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堵河而被迫停产,而他们为综合利用资源新成立的满仓公司,虽然设备简陋,生产却十分红火。

  黄姜加工提取的是皂甙。十堰出产的黄姜中皂甙含量在1%以内,其它99%的成分在加工中随水排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去年8月,天龙药业有限公司与武汉工业学院实施的“利用黄姜皂素废渣和废水生产有机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项目取得成功,当年,生产有机肥3000吨,销售一空。满仓公司经理贺鹏说,如果能筹措资金使肥料生产上规模,天龙公司启动黄姜加工生产线就会多一线希望。

  扩大社会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热门行业对民间资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当众多“淘金者”涌入十堰时,各级政府面对着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有效引导社会投资,保护民间资本积极性?

  十堰市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说,环境影响评价是决定项目建设的关键一票,“淘金者”涌入时,有关县市的环保部门对治理废水污染问题没能把住关。

  2002年4月,十堰市政府将黄姜加工新建项目审批权从县(市)收回。去年11月,省环保局规定,皂素年生产能力150吨的新建项目由省里审批。

  据这位副局长介绍,从“上收审批权”至今,该市否决了10家申报建设的黄姜加工项目。

  为了推动黄姜加工企业上水平,去年6月,十堰市政府与省环保局、省科技厅联合召开了“黄姜加工废水治理研讨会”。紧接着,省和十堰市环保局协助武汉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黄姜加工废水排放标准研究”课题研究。与此同时,十堰市政府决定着力推动黄姜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水解物”、“皂素”年生产能力100吨以上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整顿关闭排污难以达标的小厂……

  千淘万漉始到金。十堰黄姜加工业经过一番优胜劣汰的选择,也许能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