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元电话卡盗69万多元话费 农民炮制“魔卡”大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9:05 新桂网

  新桂网-南国早报 记者 邓志勇 通讯员 何天鹏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突发奇想:将一张200电话卡内的20元余额同时充值到两张续存卡上,结果两张续存卡上都有了20元。他又如法炮制,结果发现,用一张200电话卡可以同时给若干张续存卡充值。他以此方法和一“友仔”盗得中国电信69万多元话费再以低价转卖,该案在电信行业引起轰动,再上演了一次“魔卡案”。2月10日,两名犯罪嫌疑人被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南宁警方以涉嫌盗窃罪执行逮捕。

  离奇盗走69万元话费

  2003年12月23日,广西区某电信公司一位新产品开发的主管小何,来到南宁市公安局刑侦部门报案,她说,从2003年11月份开始,有人用非法手段给200电话续存卡重复充值,使电信公司损失了69万多元。

  该主管进一步反映,2002年3月,电信公司针对市场发行了面值为5元的200电话续存卡,这种卡的主要功能是用户可以把200卡内的余额转存到该卡内,就相当于一本“电话存折”,可以把多张200卡内的金额转存到一张续存卡内,当时这种卡发行有3万张。

  到了2003年11月份后,电信公司突然发现有人以高于5元面值的价格在大量收购200续存卡,因这种卡只发行了3万张,本来就不是很好卖,现在竟还有人高于原价收购,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后来,又有人在广西大学校园内贴出告示,声称只需30多元就可买到内充有105元的200续存卡。而按电信公司的优惠政策,充有105元的电话卡至少也要卖65元,该现象引起电信公司的高度重视。

  经过对系统内的充值记录全面检索,发现一个非常异常的情况:一张普通的200电话卡在同一时间内被重复充值使用,最少的充值两次,最多的充值达10次。也就是说,一张内有100元的200电话卡,同时充值到10张续存卡内,就成了1000元话费。奇怪的是,电信公司的人同时试着操作,但都无法实现这样的充值。

  随后,电信公司又对数据库的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发现该非法充值现象从2003年11月16日开始到发现那天,已非法充值了6454次、金额达80多万元,按折扣计算,电信公司已蒙受了69万多元的损失。从电脑内统计,充值记录大部分集中在16个小灵通的电话号码上,还有的在IC公用电话等电话上,最多的一个小灵通电话被使用了585次进行充值。出现这一异常情况后,电信公司立即采取了措施进行了防护,非法充值才被暂停。

  异想天开竟成事实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根据记录在案的小灵通号码顺藤摸瓜,很快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最先想出这种盗窃方法的是陆川县的陈友安,今年28岁。他的作案同伙阮星宝是武鸣县人,今年才25岁。经过讯问,警方惊人地发现,这两名轰动电信界疯狂盗窃话费的电信大盗竟是两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无业人员,而这一盗窃方法只因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据陈友安交代,从2003年3月起,他就经常在公用电话亭偷窥他人用200卡打电话,并悄悄记住他们的卡号和密码,然后修改密码将卡内的电话余额据为己有,最后用纸条写上卡号和密码卖给在校大学生。因这种“黑卡”交易来钱太慢,于是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一张200卡内的余额来同时充值几张续存卡?

  2003年11月16日这天,他买了两张面额为5元的200续存卡和一张20元的200电话卡,随后到两部公用电话上进行操作,结果,两张续存卡上都充进了20元,他一下就赚了20元话费。

  一阵惊喜过后,陈友安开始大量购买续存卡,但因为这种卡已经不发行了,货源紧缺,他便到处以高出原价进行收购。然后,他又买了好几部小灵通在家同时进行充值,最多同时用10部电话机疯狂充值,再将这些已充值了话费的续存卡以3折的价格卖给学生和书报亭老板。

  陈友安的“发财”绝窍被友仔阮星宝发现后,阮试着“玩”了几次后照样成功,于是阮星宝便另起炉灶,也干起了这一行当。据统计,两人在作案的1个多月时间内,非法充值69万多元,在低价出卖后,获利数万元。

  大学生销赃引发深思

  记者在采访该案时,检察院的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两电信大盗非法充值的续存卡绝大多数都卖给了在校大学生,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深思。

  据两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将这些内存有105元的充值卡卖给学生时只收35元,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购买他们的卡,他们还在学生群内“培养”了“线人”。某大学内的一名“线人”梁某向公安机关交代,他从陆友安和阮星宝处购得低价的充值卡后,又转卖给其他学生,从中略赚一点差价。

  有时他只报卡号给两犯罪嫌疑人,待充得钱进卡后,他又去收同学的钱。梁某还说自己也知道这些卡不合法,但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充当了犯罪嫌疑人的销赃者,他感到很后悔,希望能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检察办案人员说,大学生是有文化、有一定识别能力的一族,不能只为了价钱便宜,而去购买一些明知是非法得来的物品,让这些不法分子在犯罪的“温床”上越演越烈。

  责编:蒙卫芝 李俭芹(实习)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作者:邓志勇 何天鹏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