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各地两会召开专题 > 正文

黑龙江两会主题访谈 三农·人才 (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9:18 黑龙江日报
  主题访谈 三农·人才
政协委员踊跃发言。
  本报记者 蒋国红 苏强 摄

  调动积极性不能光靠喊

  落实中央“1号文件”须拿出可行性对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近年来,市场粮价持续走低,销售不畅,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也是农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适逢我省“两会”期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简称“1号文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解决办法,一时间在委员和代表中激起强烈的反响。

  孙东江委员认为,此次中央“1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村收入增长最难的部分,这给我省上千万种粮的农民带来了福音,对我省农业产业政策调整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黑龙江作为产粮大省,近两年,由于粮价低,谷贱伤农,农民种粮的热情逐年锐减,再加上遭受了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下滑。去年,全省粮食总产刚过250亿公斤,减产40多亿公斤。为此,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增加主产区种粮农户收入。在去年国家实施的“大豆振兴计划”中,我省共发放了一个多亿的良种补贴,农民仅此一项增收数十亿元。今年省政府将借助“1号文件”的春风,增加资金规模,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对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政府也要进行直接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另外,今年我省将由发改委牵头,财政、经委、农委、国税局协办,出台相应政策,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等措施,增加对产粮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来自绥化市的政协委员张建发在为“1号文件”叫好的同时,在提案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他说,国家为保护粮农利益,建立了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应该看到,近一段时期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的补贴大部分被抵消掉了,真正到手的实惠很少。据他调查统计,由于各项农资上涨,导致粮食生产亩成本增加了15元左右,这样国家给粮食主产区每亩20元的直接补贴所剩无几。因此他建议,省政府应该在落实中央“1号文件”过程中拿出可行性对策,搞好宏观调控,保障物资供给,同时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刹住乱涨价之风,通过各种措施让农民真正地得到实惠。

  本报记者 陈宝林

  龙头农户不能各打小九九

  让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关系 促使产业化健康发展

  省人大代表李广福“大半辈子都在和农业打交道。”所以,他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

  他说,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务实、具体,可操作性强,特别是涉及“三农”的内容非常符合黑龙江实际。其中,把农村经济的发展纳入农业产业化的轨道,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的发展,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十分符合我省农村发展的现状。

  李广福向记者介绍,近几年,绥化市农村产业化发展势头很好,已经兴起了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龙头企业。比如玉米的深加工,有肇东的金玉集团、青冈的褚城淀粉加工公司,明水、安达、北林区今年也在筹建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些深加工企业基本上可以把绥化市农村的玉米就地消化。此外大豆、畜产品加工企业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些龙头企业拉动了基地,带起了农户,解决了多年的憋猪、憋奶、憋粮现象,激发了农民从事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他接着说,但是,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目前必须解决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两层皮的问题。首先,要把国家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与对农户的补贴统筹考虑。得到减免税政策的龙头企业,应该照顾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得到补贴的农户应该将农产品优先出售给龙头企业。第二,应该强化合同的作用,进一步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权利义务,使两者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三,龙头企业在经营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对基地、农户反哺,保护从事种植和养殖业农民的利益,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关系,巩固产业化。

  本报记者 王敏学

  农业进入“品质经济”时代

  当前要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

  农民增收,每年政协会必议之题。今年会议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农民增收“一号文件”的发布,迅速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载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之一。围绕这个话题,委员们充分发表真知灼见,为农民兄弟早日鼓起“腰包”争献坦诚。

  来自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的万学臣委员感触颇深地说:“农业标准化涉及农产品生产过程、技术措施、农业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中国加入WTO,冲击最大的就是农业,‘品质经济’时代,农产品不按标准生产和供应,根本无法赢得市场,农民增收也成空谈。”他认为,当前制约农业标准化的主要问题还在于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很难实现标准化。我省垦区就是有力的反证,其机械化程度、技术力量和土地规模,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实施。他建议,当前要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继续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农产品市场和加工布局,技术推广和质量安全检验等服务体系的建设,都要着眼和有利于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李彦丰委员则强调了政府投入和龙头企业带动的问题,他建议,农田基本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完善必须要由政府来完成,很难想象,缺东少西的基层技术推广和防疫部门以及为生计奔波的技术员,会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提供更多的保障。另外,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作为农业工业化的主导渠道,龙头企业势必要大规模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这将对农业标准化起到牵动作用,关键是政府和招商部门要千方百计吸引龙头企业安家落户。

  万学臣委员则向记者表示了另外一种担忧:“养殖业的标准化是当务之急,当前肆虐的禽流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我省正在实施主辅换位,大力发展畜牧业,而广大农村防疫体系基本陷于瘫痪状态,很难为农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一旦发生疫情,养殖户现实损失是小,这些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出的一切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本报记者 贾辉

  快快培养紧缺人才

  当前四类紧缺人才: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所急需的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者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

  熟悉业务和熟悉资本运作的专门人才

  技术熟练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省人大代表、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世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目前我省实情,紧缺人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所急需的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熟悉业务和熟悉资本运作的专门人才;技术熟练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刘世常分析说,目前,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正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高级技术人才占技工的40%以上,而我国只有3.5%,我省略高于全国但也只有7%。培养大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重点在机械电子、数控技术、石油化工、制药技术、汽车技术、土木水利工程等10大类100个骨干专业。对于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利用各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尽快输送出各类层次的优秀人才。

  来自我省劳动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解决我省技术人才缺乏问题,技校责无旁贷。我省应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进行合并和重组,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技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有条件的可作为企业培训基地,实行校企共建;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有关规定不定期举办技工教育,增加技校的投入,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助公办、股份合作等形式办学,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

  刘世常说,对于我省的高校来说,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眼下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列出一张人才培养的单子。比如对于信息技术、土木水利工程、农林和畜牧养殖等专业,东北农业大学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将在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数量方面进行调整,占据全国乳业人才“半壁江山”的乳品专业将向硕士和博士学历倾斜。

  本报记者 李播

  盯着市场育英才

  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服务功能摸清社会各个行业人才底数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却是供不应求,人才紧缺。面对这一棘手的社会用人矛盾,高校如何面对?

  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宋长生教授,一直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缩小这一矛盾。他言辞恳切地说:在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中,高校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改革步伐,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认真研究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晴雨表,第一信号。

  鸡西大学是省内一所地方性市属大学,地理位置不优越,名气也没法与省城的高校比,可毕业生却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连续4年就业率居省属高校前茅。宋长生代表认为,该校的经验就是盯住市场,培养人才。他说,高等教育是较晚撤离计划经济的行业之一,尽管这些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校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以往就教育办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当前我省已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斗号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要经常地、主动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摸清社会各个行业特别是本省、本地区所需人才的底数,紧紧围绕全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紧缺人才、难留住的人才、新兴行业需要的人才。

  宋长生认为,21世纪的中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政治素质高的党政人才,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具有创业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他主张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比如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有潜力的同学读第二学位,鼓励优秀学生本科时就修读研究生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缩短本科时的学习时间。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终身教育的体系,与各企业或行业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本报记者 周小月

  (黑龙江日报)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相关专题:2004年各地两会召开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