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大代表专题审议被征地农民出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08:15 东南快报 | |||||||||
我们关注失去耕地的农民 本报讯 (记者 平年 金灿 少霞 通讯员 文彬 庆益心亮/文东方/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向农民征地是一种必然,但如何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补偿,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出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正在召开的厦门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组织了“关于被征地农民的出路问题”的专题审议。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代表声音土地换社
吴国裕(厦门翔安区霞浯村支书):建议制定用土地换社保的制度,由政府对统征土地进行统一开发,以开发土地的增值部分为农民做社保,把农民的社保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帮农民“理财” 杨景成(古龙集团董事长):现在很多农民对征地款不知道怎么用,很多村的提留款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建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专业的公司帮农民管理这些资金,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收入。政府声音让农民变“房东”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适当提高厦门市征地补偿标准,提高的部分用于增加被征地人员的转岗就业和办理养老保障费用;探索将土地补偿费入股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让被征地农民有长期的收益;有条件的村将土地补偿费用于建设“外口公寓”,建立“房东经济”,让被征地农民获得永续的收入;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严格土地补偿费使用的审计和监管。养老医保两步走 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于失地的农民,首先解决他们的基本养老保险,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展到医疗保险等险种。调研组起草的《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提出了以下的总体思路:对农村被征地人员在按一定标准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后,参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办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使被征地人员在年老时能有稳定的基本生活费的收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没土地农民咋过农民变成“房东” 记者采访了厦门同安区新民镇乌涂村几名耕地被征用的村民。50岁的邵女士介绍说,她家原来靠8分地种水稻和蔬菜,一年收入没多少却累个半死。现在耕地被征用去建厂房,她家用征地补偿款盖起了三层的楼房,出租给工厂工人,每月都有1000多元收入。她在家看房子,顺便帮人带小孩,一个月收入也有500多元。这样邵女士一个月有近2000元收入,日子就很好过了。 据了解,当地被征地的农民大多数都盖起了房子,90%以上的人家将房子出租给外来工,当起了“房东”。环境受到污染 记者在乌涂村同时发现,随着工厂的增加和外来工的到来,到处都是生活垃圾,一条排水沟流满了污水;空气里也隐约能闻到工厂飘过来的臭气。村里的徐先生对此反应特别强烈,他认为政府征地引入工厂,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是好事,但是政府也应该设法解决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陪同记者前往采访的同安区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村已做出了改建规划,村民们反映的环境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招商就业两不误 在城市化的同时妥善解决农民的安置问题上,厦门同安区五显镇四林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该村村支书卢中发介绍了四林村几年来的变化:从1992年开始,四林村筹措资金修建了通往五显镇的水泥路,又协调投资修建了村主道,建设了沿街店面,并利用当时村工业预留地和闲杂地,划出工业用地修建标准用厂房,及时通水、通电、通邮,陆续引来了几家外商投资兴业。村里还努力营造一个“尊商、重商、亲商”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在外资企业发展的同时,村两委引导村集体企业和第三产业与之配套发展,与外企配套的五金、雨伞加工等多家集体企业应运而生,并带动了十多家家庭式作坊和30家个体摊贩的发展。工业区的形成解决了村里500多个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剩余劳动力”这个概念在四林村已不复存在,仅每年到工厂务工一项就可让村民增收200多万元。企业的发展还吸纳了3000多名外来员工,全村的私房出租每年可带来30多万元收入。 在整齐划一的工厂旁边,记者也看到了饭店、理发店、电话吧、台球城、超市等服务设施。据介绍,这些店有些是当地人开的,也有很多外地人向当地人租用店面开的。 作者:平年 金灿 少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