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驾游艇行走浪尖 小径漫步看大海潮涨潮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12:58 深圳晚报 | |||||||||
深圳是一个滨海城市,但是给人们的感觉是海洋与人有距离,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只有大、小梅沙和红树林保护区几个景点感觉好一些,但是还不够档次,这样离建设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还有差距。为了让深圳成为外地人的旅游目的地,为了让深圳成为本地人的住宅后花园,特献以下“锦囊妙计”: 印制袖珍导游地图
深圳现有的城市地图太大,游客携带不方便,查阅要翻来覆去,用完后要折叠,容易破旧,印刷质量也不高,缺乏袖珍型的市中心图、公交线路图,实用性大打折扣。 建议印制像名片大小可折叠的城市中心地图,标出主要街道、酒店、餐馆、商店、火车站、汽车站、游客信息中心,放置各酒店大堂,供住店客人取用。公交线路图,以后的地铁线路图可以印制在精美的明信片上,在各商店发售,各个景点名称和相对应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印制在一个袖珍圆形转盘上,游客一手在握,就知道东南西北。 加强地标建筑宣传 一个国际化城市要有一个标志性建筑,大家一提到“塔菲尔铁塔”就知道是巴黎的,一提到“自由女神铜像”就知道是纽约的,一提到“大笨钟”就知道是伦敦的,一提到“金门大桥”就知道是旧金山的,一提到“悉尼歌剧院”就知道是悉尼的......我们深圳的地标建筑是“地王大厦”吗?是“赛格广场”吗?不是,它们充其量不过是深圳的最高建筑物罢了。 深圳的别名叫“鹏城”,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深圳市标志性建筑物的,应该是建设中的市民中心,设计意念为大鹏展翅,且为市政府所在地,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家喻户晓,使之成为深圳的象征,特别是在对外宣传中,要让它无处不在,使它成为这座年轻充满活力城市的标志,逐渐在外国人心目中扎根。 普及海滨游艇休闲 游艇在深圳还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只有几个游艇俱乐部,海边还很少看见游艇的踪影,即使是在绵绵的东海岸,也为数不多,这是与一个海滨旅游城市的定位格格不入的。 要大力发展游艇休闲产业,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适合发展游艇的港湾和海域,建立游艇俱乐部,允许拥有私家游艇,设立游艇码头和船坞,个人可以考游艇驾照,可以购买新游艇,二手游艇交易市场也会随之诞生。可以带动游艇修理、游艇出租、出海休闲一个产业链。相信不久的将来,游艇会像高尔夫、汽车进入深圳一样,来势凶猛,始料不及,在深圳的海边出现游艇千帆竞发的景观,就是海滨旅游城市实现之时。 发展海边步行小径 这一点加拿大温哥华做得很好,城管部门的人可以参考学习别人的经验,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缩短我们的差距。在所有深圳城区临海地段,进行环境治理,减少海洋养殖业,大力发展海边步行小径,地面采取多样化的材料,可以是水磨石,人造大理石,木材和竹子,便于人们在海边游玩,散步,观景和休闲。 明晰交通信号标志 深圳的交通标志不够规范明晰,汉语经常出错,更不用说英文标志的翻译不地道,道路上没有“主道标志”和“停牌标志”,就这一点,远的不说,与香港一比较,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 建议由道路标识专家、英语专家和外籍英语专家对全市的双语交通标志,公共机构和地名进行一次梳理,下大力气进行整改,原来只是小打小闹,成效不大,这次要动真格的,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出一本详细的深圳公路图,方便驾车人士。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要设立“停牌标志”,在三叉路口要设立“主道标志”,解决路权问题,否则,以后互不相让的情况还会更严重,要做到外国人在深圳敢开车,开车方便才行。 献计人: 张雪磊,深圳市永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198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88年来深工作,1990年受深圳市人事局派遣、英国文化委员会赞助,前往英国苏格兰斯托林大学进修工商行政管理硕士课程。曾常年在波兰、加拿大等国工作。观点: 建设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让外地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让本地住客感到心旷神怡。 作者:献计人:张雪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