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年新增16万岗位 市政府拟运用各种手段打好就业攻坚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04:07 重庆晨报

  相信他们中的不少人今后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本 报资料图片李斌摄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成为各级政府第一号‘民心工程’。”今年,市长王鸿举在向人大代表、政府委员们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这句话。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能找到一个工作,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就是头等大事。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毕业生潮、民工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年过完,从车站、码头、劳动力市场传递来的讯息表明:今年的就业高峰已经来临。那么在2004年里,这座城市里究竟还没有没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供提供?

  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王世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市发改委有关人士则表示,“2004年我市仍处于就业压力高峰期。”

  当然,就业形势严峻不仅是重庆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城镇下岗与失业人员仍有1400万左右;预计今年还有10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其中包括212万名高校毕业生。

  压力来自四方面

  那么具体到我市而言,在2004年里,就业压力究竟来自何方?

  据市就业局预测,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四方面: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存量仍然较大。据悉,到2003年底,全市结存下岗失业人员虽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仍然有23万余人。

  二是2004年将是我市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比例以来的第二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本市毕业生将增加3000余人,比2003年增长6%%。

  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压力。2003年,我市启动“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后几年里,我市将有2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领域转移,每年约有40万农村劳动力加入到城镇就业岗位的竞争队伍中。

  四是来自三峡库区区县的就业压力仍很大。“由于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和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到目前为止,多数区县还没有支柱产业支撑起城镇经济。”市就业局副局长王世平说,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区县出现就业岗位严重不足,这也加剧了全市的就业压力。

  向新老产业要岗位

  市长王鸿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中谈到,新增的城镇就业岗位要达到1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大、中专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

  16万个就业岗位从哪里来?市发改委有关人士称,今年我市将实施一批积极的就业政策,比如财政投入、再就业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甚至会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有关人士补充道。

  “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担当起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任务。”该人士称,我市是制造业基地,因此支持重心会转向食品、纺织、服装、建筑、机械、化工等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让其发挥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优势。

  另外,第三产业也是吸纳就业大军的“大客户”。市发改委透露,将会引导商贸、餐饮、旅游、运输、物流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规范和发展以中介机构、休闲娱乐、装饰装修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积极拓展就业空间。

  “政府出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将是今年就业的又一新空间。”市发改委该人士称,将拨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开发社区服务业,重点开发面向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的就业岗位以及社区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称:“这批公益性岗位将为‘4050’(即四五十岁)人员的就业拓展出一片新空间。”

  向GDP要岗位

  “今年我市还将力争使GDP的增速保持在9.5%%。”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解释说,虽然GDP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弹性系数,GDP拉动就业增长的比例在全国和各省市都不相同,但有关数据显示出,近两年来,我市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新增1.6万个就业岗位,这比前几年有所增加。

  向非公有经济要岗位

  “非公有制经济仍将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市就业局副局长王世平称,据统计,七成下岗职工都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记者看到的一组数据是,截至去年底,重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者已达50多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已超过45%。

  王世平认为,在过去几年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正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极大发展所创造出的每年数万个的就业机会缓解了我市在这几年中的就业压力。也正因为如此,在以前实施再就业工程时,市政府专门确定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点企业,帮助其解决信贷、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据悉,自1998年以来,这些企业平均每年提供了近2万个的就业岗位。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对就业容量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将继续以往的支持力度。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张喻采写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