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要生产要素全线告急! 浙江遭遇“成长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05:33 新华网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GDP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到去年的9200亿元,经济总量一举步入全国四强行列,城镇和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各省区之首

  浙江经济能够持续20余年“井喷”,主要得益于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但是,仅靠一个“先发优势”,现在已经难以快速牵动越来越庞大的浙江经济列车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数以千计的企业排队等地

  土地、能源、人才乃至水等重要生产要素全线告急!时下的温州、台州、义乌等地,数以千计的企业排队等地。绍兴县委书记徐纪平告诉记者,按照眼下的发展态势,绍兴县3年之内就将遇到“发展极限”问题,大的生产要素严重短缺,无法支撑高速的GDP增长。

  首先是土地问题。徐纪平说,如果充分满足企业的土地需求,马上就会触及基本农田保护这条“高压线”。近年,绍兴不得不在海涂上围垦了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解燃眉之急。

  “能源荒”又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阴影。据统计,浙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由1998年的小于1提高到2002年的1.56,去年更是超过了1.7。如今,浙江许多地方出现“路灯亮一半,工厂轮班开”的现象。据介绍,去年非典给浙江GDP造成的影响是下降0.3个百分点,而“能源荒”拉的后腿却下降了0.6个百分点。

  浙江为数不少的私营企业,目前也普遍面临“虎父犬子”的尴尬。第一代创业者逐渐到了退出的时候,第二代高级管理和经营层次却后继无人。流动的农民工是浙江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职工的主流,“技工荒”造成不少企业的生产线难以有效运转,不少地方“10万年薪招不到一个好钳工”。

  另外,地处江南水乡的浙江,近年来还面临严重的“水荒”。水质性缺水使得不少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保证生产用水。去年盛夏,慈溪、玉环等地甚至有居民到异地购买大量瓶装矿泉水,以补充生活用水的不足。

  政府面临协调要素配置新课题

  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金白银”,是不可逾越的栅栏。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市场,但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状况、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该是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重要工作。

  面对“能源荒”,浙江省政府提出确保“三个千万”,即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建成投产,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开工建设,1000万千瓦储备电源项目做好前期工作。按照这一部署,浙江发电用煤将在去年2600万吨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为确保煤炭供应无后顾之忧,吕祖善去年底带领全省各地11个市长和省级大型能源企业经理,前往山西、内蒙古等地“谋煤”。通过充分磋商,浙江分别与大同煤矿、神华煤炭运销公司和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分别签署了“煤炭供应中长期合同”。按照合同,从今年起,这3家大型煤炭企业将逐年增加对浙江的供应量。到2010年,浙江仅从这3家煤炭企业就可以获得至少4000万吨的电煤供应。

  有专家指出,这种政府推动、企业签署的重要生产要素的中长期买卖合同,具有创造性,探索了资源跨区域配置的新思路。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财经处处长陈广胜说,市场经济体制越成熟,市场细分越具体,不同区域间的互补性就越强。重要生产要素跨区域配置的关键是建立新的配置机制,从而促进配置者和配置对象的充分衔接。这是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用“浙江人经济”取代“浙江经济”

  去年底,在呼和浩特举行的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交流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杨晶提出,内蒙古近几年将新增3000万亩耕地,可组织浙江农民和农业企业前来经营,从而形成浙江在内蒙古的“粮食飞地”;浙江供应蒙古和俄罗斯的边贸产品,可以到内蒙古建立加工园区,浙江方面可以把税务机构同时带到园区,从而形成“工业飞地”;内蒙古还可以把新的煤矿交给浙江的企业开发,把生产的煤炭运回浙江,形成“能源飞地”。

  资源小省是浙江的客观现实。从上世纪末开始,大量浙江企业因为受重要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纷纷外迁。一开始,不少地方的领导十分忧虑,认为“肥水流了外人田”。而眼下,浙江省主要领导在越来越多的会议上提到,既要注重GDP,又要注重GNP,要用“浙江人经济”逐渐取代“浙江经济”概念。浙江人多地少,要突破发展极限,就必须树立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统一大市场的观念。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效融入全国生产要素配置的大格局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新华社供稿记者 潘海平)(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