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之三:民生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2:46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报告摘登: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就业优先,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理念转变: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春节刚过,出门谋生的农民工们发现了一件新鲜事:网上,各地劳动力市场每天都为他们公布各地劳动力需求信息,让他们出门务工减少了不少盲目性。

  此举其实包含了我国就业理念的重大转变:由过去偏重城市就业,变为主张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像对待城里人一样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

  徐荣凯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表示: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

  列席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鲍王景认为,新理念体现的正是“就业是民生之本”的亲民思想。关注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存,让他们能与城里人一样,平等就业,既是协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然而,城镇的就业压力已经尖锐,城镇居民就业也是政府极为重视的问题。大量农民工的到来,不是更加剧了这种压力吗?

  鲍王景 说,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开发新的就业岗位放在了重要位置。

  扩大就业的决心与信心

  毫无疑问,就业是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的。去年,云南省的GDP增幅达8.6%,新开发就业岗位20.2万个。今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8%,但却要力争新开发就业岗位22万个,比去年还多近2万个,为什么?

  鲍王景从这几个数字的对比中,体会到了省政府千方百计加强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信心和决心,更体会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责任和使命。

  22万个岗位从何而来

  当我们把农民工同等看待时,就再不能寄望通过清理农民工腾岗来增加就业岗位。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发展经济来促进就业。

  鲍王景理解,今年我省产业政策中,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举措,都有增加就业的因素。

  此外,今年的就业方式将更加灵活多样,我省还将继续深入执行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并借鉴省外经验,探索新的政策倾斜。

  技能培训成为就业发动机

  徐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今年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实施“百万民工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

  在鲍王景看来,目前存在的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公平倾斜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技能,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岗位竞争中,不得不以降低自我权利的要求来谋求就业。

  所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对农民工的培训计划将包括,城镇生存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及自我权益保护的培训等。

  事实上,经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努力,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已取得成果。去年我省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书的人员达16.9万人,通过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就业指导,完善劳动力市场,他们中的10万人已经实现就业。而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也已由教育和劳动部门共同实施。

  “民心工程”得民心

  “实施民心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解决城乡居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话语随手可拾,而且没有花哨的用语,只有实实在在的举措。

  省政府承诺的2004年将办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10件实事,包括了为农村特困群众解决温饱、教育问题、改善医疗、道路、饮水条件等,还包括了新增就业岗位、筹集低保资金,实现应保尽保等城市特困人群关注的现实问题。

  云南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我省发展最快的就是“社会保障”领域,年均增长速度达48.71%,“居民生活”排在了第二位,年均速度也达到9.92%。

  黄红文(春城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