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城百岁老人247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10:34 北京日报

  不久前本报报道的一则消息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据来自北京市老龄委的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北京市共有247位百岁以上老人,其中110岁以上的老人有3人。

  据有关专家调查显示,早在2000年,北京市即已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而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中仅百岁老人的数字,2003年就比2001年多出57人。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在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的趋势下,关爱老人、照顾老人更成为我们社会的重要责任。而老年人生活的幸福美满也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秀亭,女,107岁

  儿子好不如媳妇好

  预约采访崇文区的王秀亭老人有点困难,据她的小儿子在电话中讲,老人从去年10月份过了107岁生日之后,身体就大不如前,精神状况也不太好。但记者还是抑制不住对一位跨越三个世纪的老人的好奇心,最终征得其家人的同意,前往探访。

  王秀亭老人有6个子女,但唯一健在的是她最小的儿子林彬森。老人就和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媳、重孙女住在一起。从屋内陈设来看,林彬森一家并不富裕。王秀亭老人坐在屋角的一张单人沙发里,一言不发地看着记者和自己的儿子聊天。林彬森说,老人以前很勤快,闲不住,而且很健谈,爱说话。但现在身体不行了,很少开口说话。

  林彬森说他们家祖籍山东,1959年老人才来到北京定居。老太太手很巧,会剪纸,为此还上过电视。老太太还是个热心肠,抗战的时候参加妇救会,帮着做军鞋,知青上山下乡的时候,帮着做棉袜子,后来还给街坊四邻做按摩。用林彬森的话总结说,做了一辈子的好事。

  老太太也心宽,从来不说儿女们的好坏,还说过:“老人的肚量就应该像泔水桶,什么都能容得下。”她晚年并没有收入,都是靠林彬森的奉养。但是老人总是很知足,她说:“日子比过去强多了,给个县长也不换。”

  因为贫苦,老太太早年身体并不好,常常闹胃病,但是老了以后,身体反而越来越好,林彬森说,这得归功于他的老伴儿穆芝玉对老人的悉心照料。穆芝玉同林彬森结婚50多年了,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王秀亭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但记者见到她身上穿的、床上盖的都干干净净,住的屋里没有一点儿异味儿。

  记者在林家书柜里见到政府颁发的“北京市养老敬老模范家庭”的奖牌。林彬森说,他的老伴儿和儿媳妇都孝顺得没话说,这是老人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儿子也下岗了,但是我们能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旧衣服穿得干干净净、粗茶淡饭也吃得舒舒服服,白薯、花生、老玉米、毛豆、一年四季下来的新鲜水果,一定让老人头一口儿吃到。”1995年,崇文区出了一本小册子叫《新二十四孝》,穆芝玉照顾婆婆王秀亭的故事被收录其中,名字就叫《儿子好不如媳妇好》。

  林彬森说,老人的日子也许不长了,后事准备一切从简。他说,对老人决不能“活着不孝顺,死了瞎胡闹”。

  钟皿浪,男,100岁

  爱吃汉堡包的百岁老人

  赶到钟皿浪老人家是下午2时多,老人正在午休。接待我们的是老人的外孙女黎静女士。黎静递给我们一份钟老的简历,说是钟老获悉记者要来采访的消息后,特意让儿女们准备的,内容由钟老口述,写完后,他还亲自把错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正。稿纸上的确有用彩笔改动的地方,改动的字写得老大。

  简历上清楚地写着,钟老是湖南岳阳人,1903年阴历十二月初九出生。黎女士说,去年1月12日是老人99周岁生日,子子孙孙来了好几十口子,屋子里根本站不下,干脆都站到了院子里。而去年12月31日,又赶上了老人100岁生日,一家人又热热闹闹地聚了一次,等于老人一年过了两次生日。

  退休之前,钟老是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副院长,是位老革命。他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秋收起义,在毛泽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当过教员,担任过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上海铁路局副局长。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钟老依然健康长寿。黎静说,这主要是因为老人的心态特别好,特别安静。大到政治沉浮,小到家庭琐事,老人从来都不放在心里,看得很开,从来不着急、不生气。

  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严格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起床、吃饭、溜达、看电视、看书。即使是多少年没见的亲戚朋友来了,老人照样到点吃饭、到点午休,绝不会说今儿有人来就高兴得一聊好几个钟头,明儿没人来了又一觉睡到好几点钟。

  黎静说,钟老退休后喜欢读书看报,内容都是关于养生饮食方面的。老人非常注重饮食营养的搭配。如果中午吃的是鸡肉,晚上就会来点鱼汤。荤的、素的、粗粮、细粮、炒的、炖的、干的、稀的,老人都会在头天晚上自己盘算好了,然后告诉小保姆第二天照着做。黎静说,老人还挺爱吃麦当劳里的麦香鱼汉堡包,因为口感柔软,一次能吃半个。但是,老人从来不吃剩饭。

  交大里面安静的生活环境可能也是老人健康的原因。因为这里没有车辆的喧闹和拥挤的人流,头几年,老人还经常到操场上跑步、打拳,看着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老人的精神可好了。如今身体不太灵活了,天气也冷,他就在屋子里走走,有时候看看电视,最爱看有关动物的节目。

  正聊着,屋子里突然响起电铃声,黎静说,这是老人想要起床了。保姆小张马上走进了老人睡觉的屋子里。黎静说,他们给老人雇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全天陪护,一个负责做饭打扫。子女们都没和老人一起住,但是每天都会有人来陪一会儿。

  钟老在保姆的稍稍搀扶下,拄着拐棍儿从卧室走了出来。一件唐装令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听说老人就是听力不太好,记者大着声音问:“您有没有什么长寿秘诀啊?”老人笑了,说:“没有,就是吃好点,但不要吃得太多。”

  刘桂兰,女,103岁

  “吃了一辈子鸡蛋”

  按照市老龄委提供的资料,记者把电话打到了刘桂兰老人的二儿子家里。但不巧的是,老人刚好于前一天搬到了位于皂君庙的孙子家住。记者于是跟老人的二儿媳王女士约好,第二天一同前往探望刘桂兰老人。

  在前往皂君庙的路上,快人快语的王女士不停地跟记者聊着:“要说我那老婆婆可真不是一般人儿,103岁了,脑子一点儿也不含糊,说话也从来不颠三倒四的。最神的是,如果接到熟人打来的电话,她居然还能听出对方是谁!”

  王女士的介绍令记者愈发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位老人。上午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靠窗的一张木床上,今年已经103岁的刘桂兰老人正拥着小棉被坐在床上,老人穿着一件红色的开衫毛衣,戴着一副老花镜,头发整整齐齐地梳在脑后,正听广播呢!王女士对老人说:“有人看您来了”老人闻言移过身子,拉住记者的手,连声说:“我活这么大岁数,还把大家都惊动了。把那个(收音机)关上。哎呀!你的手怎么那么凉啊!到那边(另一间屋子)去坐着说话吧!”

  在同老人的闲谈中,记者得知,老人是山东人,后来迁到北京,开始的时候做点粉条的小买卖,公私合营以后成了粉条厂的工人。20世纪60年代初,老人所在的粉条厂跟王致和腐乳厂合并,老人也就从那时起退休了。现在从王致和腐乳厂领退休金,一个月拿600多元。

  老人的孙媳妇说,老人从来不拾闲儿,即便是在床上躺着,她也用两手梳头或者摁太阳穴,还抬胳膊抬腿儿,左边几下,右边几下,还数着数儿。王女士说:“我婆婆特别勤快,一辈子不睡懒觉,也不爱睡午觉。针线活儿做得好着呢,经常做个虎头小鞋啦、小枕头啦,我觉得现在庙会上卖的那些个(布艺)还都不如她做的好。还爱帮助人,谁求她给做件棉袄、鞋子什么的,立马就做。不过这两年不行了,因为害了青光眼,做了手术,看不清楚了。”说话间,老人的孙媳妇就找出一个老人以前做的猪形枕头给记者看,还说:“可不只女红活儿,我太婆婆还能做木工活儿、瓦工活儿,什么东西看一眼就能做出来。”

  刘桂兰老人也乐了,回忆说:“那会儿家里一次盖60多间房,工人的饭都是我一个人做的。要说起过去的事儿啊,跟你十天十夜都说不完。”

  说起老人长寿的原因,王女士觉着是“基础打得好”。老人自己说她小时候家境殷实,能保证每天早晨吃鸡蛋,这个习惯坚持了一辈子。困难时期吃不到两个,也至少保证吃一个,现在没牙咬不动了,就用开水冲蛋花喝。

  逢年过节,腐乳厂工会的人都会来探望老人。去年重阳节的时候,连海淀区的领导也来了。王女士介绍,早些年老人的精神和气色反而不如现在,现在关注她的人挺多,老人也越活越有精神。看来,家里人和外界的关注,也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动力。

  采访结束时,记者提出给刘桂兰老人一家四代合个影。老人一听就乐了,说:“老的成这模样了,照出来能吓死头骡子。”记者一时没听清这句话,经王女士一“翻译”,着实佩服起老人的头脑反应敏捷。临别,老人使劲儿拉着记者的手说:“你们一定都学我啊,活得长长的。”

  毕德本,男,103岁

  唱起京戏底气十足

  前几年,在地坛公园有个爱唱京戏的毕老爷子,也算那一片儿的“知名人物”。那时候,毕德本每天上午都要去地坛公园,和附近的几位“同好”伴着京胡、二胡唱上几段,一天不唱,心里就不得劲儿。毕老爷子最拿手的是马派老生戏,唱起来字正腔圆,底气十足,谁听了都得叫声好。

  4年前,毕老爷子99岁的时候,不再去地坛了。现在毕老爷子自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那是家里人张罗给他过百岁生日(按着老北京习俗,百岁生日要在99岁过),老爷子高兴,自己去四处寻访、邀请以前的老哥们儿,可是得到的消息却多半是他们已经不在了。每次听到这种消息,毕老爷子心里就“咯噔”一下,连着摔了四次跤。从那以后,老爷子不再去地坛了。

  毕老爷子今年103岁了,在家里还是喜欢听京戏,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是他的专用频道。家里来了人,遇上高兴事,毕老爷子还是喜欢唱上两口。前天几位记者去他家的时候,毕老爷子还来了一段马派代表作《淮河营》:

  “淮南王他把令传下,

  分做三班去见他,

  分明是他先把虎威诈,

  不由得我等笑哈哈……”

  韵味、底气还是那么足,要是光听声音,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位103岁的老人之口。

  老爷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开朗,老人的小女儿这样向记者介绍。的确,毕老爷子非常热情,看见记者登门采访,更是高兴,拉住记者说个没完。老人的思路是跳跃式的,更喜欢讲述早年时的一些“惊险”经历:比如被拉进张学良的队伍和蒋介石打仗时,火车着火了,如何踹了窗户逃生;早年当“街目”(清洁工)时,街上死人没有人管,如何拉着几个穷弟兄帮助埋死人……说起现在的事,老人就是感谢街道、单位对他的关心、照顾。说着说着,老爷子想起来,街道的“老张”怎么没来?非逼着女儿打电话让老张来。老张就是街道负责做老龄工作的人。看得出,老爷子很讲究老北京人的礼节,记者采访结束的时候临近中午,老爷子就提醒女儿要留客人在家吃饭。

  老人对自己的长寿也有一番总结,他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从来没有欺负过人,还老爱帮助人,遇到什么事儿总是“先把自己摆正了”。说到这一点,老人的小女儿也特有体会,她说老人上班的时候,连往自行车上倒点油也从不用公家的油壶。过去邻里间用公用表收水电费的时候,也从来不和人家计较。

  小女儿介绍说,老爷子有一股自己和自己较劲的“狠劲儿”。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老人得上了很严重的关节炎,现在两手的手指都变形了。毕老爷子坚持每天步行三站多地到地坛唱京戏,最初也是为了治自己的关节炎。这个故事还曾在中央电视台一个叫《医林奇观》的节目中介绍过。

  现在,毕老爷子又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那就是一定要活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

  京城百岁老人概况

  女性占八成,朝阳区最多

  北京市老龄委权益处的同志告诉记者,北京市每年都要对生活在北京的本市百岁以上居民做一次统计,其最直接的目的是在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为他们送去慰问金。而截至去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本市共有百岁以上老人247位,其中110岁以上的老人有3人。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本市的247位百岁老人中,女性约占80%。从居住地分布看,百岁老人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区,其中生活在城八区的百岁老人为209人,占全市百岁老人总数的84.6%。在城八区中,居住百岁老人最多的为朝阳区,共有53人,其余依次为:海淀区42人、西城区33人、东城区27人、宣武区22人、丰台区17人、石景山区8人、崇文区7人。全市11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3位,分别是朝阳区的张李氏、宋香玉和海淀区的张巧英,均为女性,她们都生于1893年。

  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许多读者关心的是,百岁老人长寿有没有秘诀?北京市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的王树新、卞昕两位同志曾对朝阳区的百岁老人做过一些个案调查,他们总结了七大因素——

  起居有规律,睡眠质量好。百岁老人一般在晚上八九时就寝,早上七八时起床。80%的老人每天睡觉超过10小时,90%左右的老人睡眠良好。

  饮食有节,不挑食。绝大多数百岁老人一日三餐,极少数老人少食多餐,食量不大,每餐50至100克,多数以粗粮、米粥、面汤、馒头及蔬菜为主。

  性格开朗,乐观健谈。长寿老人普遍直言快语,喜说爱笑,知足感强。曾有调查表明,80岁以上的老年人长寿者中有96%是笑口常开的。

  有爱好特长。几乎所有老人都爱干净,除此之外还分别有其他不同的爱好特长,如:劳动、做针线、听评书、看戏、看电影、看报纸、打麻将、打扑克、打太极拳、聊天等。

  一切顺其自然。有约5%的百岁老人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吸烟、喝酒、吃肉,随心所欲,一切顺其自然。

  性格温顺,善于交友,乐于助人。在调查的42位百岁老人中,70%以上的老人长寿秘诀中有性格温顺、好心眼儿、多做善事,不论家人还是邻居人际关系都比较好。

  家庭环境好。调查中的百岁老人多居家和儿女或孙子孙女吃住养老,家庭普遍比较和睦,晚辈孝顺,对老人生活照料周到。

  本报记者 王鸿良 侯健美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