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10:59 锦州日报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03年工作回顾2003年,在市委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全面开展“工业年”、“项目年”活动,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干旱,保持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3%,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108美元,标志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25.6∶36.8∶3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提高2.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4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7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20元,分别增长9.6%和7%;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42.4亿元和25.4亿元。

  (一)“项目年”活动卓有成效,新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114个,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

  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72个,其中锦州港航道浚深、1.5万吨无灰分散剂、稀土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20个。生产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明显增多,分别达到117个和51个。县(市)区新上了凌海电力制钢、20万吨淀粉糖等一批具有牵动和辐射作用的重大项目。锦凌水库、锦州港扩建、海博电子、钛白粉扩能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招商引资空前活跃。全年对外签约项目94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7户;合同外资额3亿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域外资金57.1亿元,增长13.2%。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34户;实际出口创汇完成1.48亿美元,增长19.2%;外派劳务人员1806人次,增长12.4%。开发区先导作用更加明显,新批外资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和域外资金分别占全市总额的27%和12.3%。

  (二)“工业立市”战略全面实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2.2个百分点

  全面开展“工业年”活动,制定了《锦州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规划纲要(草案)》。工业经济加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58.1亿元,增长17.7%,增幅在全省排名比上年前移4位;实现利税总额16.5亿元,增长32.2%。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石化分公司150万吨焦化扩能、华强生物30万吨大豆深加工等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全市完成技改投资14.7亿元,增长3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37户,其中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7户。锦州石化分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值达到43.3亿元,增长36%。高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0.9%、51%和35%。1万吨长链烷基苯磺酸和50万件镁合金轮毂2个项目,已纳入第一批国家支持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项目。46户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制,国有资本退出面达到70%。国有大中型企业25个辅业单位实现主辅分离。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农村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7.8%,提高1.6个百分点

  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新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投产105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亿元以上工贸小区10个。“六个百万工程”目标基本实现。新增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20个。新增水浇地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万亩。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68.9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锦州中心渔港开工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任务,人均减负73元,减负率达47%。完成村村合并工作,全市行政村减少32.3%。粮食系统购销总量跃居全省第一。

  (四)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制定实施了《锦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恒大物流部分投入运营,华联物流完成主体工程,渤海物流完成土地平整。宏发石材市场、光彩批发市场三期工程开工建设。新增连锁店铺25家,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新华广场开工建设。医巫闾山、北镇庙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和义县金刚山辽西古生物化石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开始启动,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旅游总收入18亿元,创汇696.8万美元,分别增长15.4%和38.3%。全年财政用于支持经济发展资金6.6亿元,税收政策性减免5.1亿元,银行放贷188亿元。党政信息网投入使用,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网络互联互通。

  (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加大,西大桥、解放西路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完成

  滨海锦州建设总体思路已经形成,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启动。编制完成了《锦州市近期建设发展规划(2003-2005)》和《南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开发区滨海大学园建设开始启动;秦沈客运专线正式通车,南站新区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高新区渤海大学新校区部分投入使用。完成图书馆主体、污水处理厂主体、女儿河休闲公园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城区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134万平方米,其中完成平房改造、经济适用房面积48.3万平方米。新增气源5万立方米,新增供暖面积124.3万平方米。栽植大树10.1万株,人均公共绿地达7.1平方米,进入省级“园林城市”行列。城市70%以上天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小城镇建设继续推进。黑山、北宁、义县环城道路和凌海体育馆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242公里,新增加通油路村74个。锦州机场顺利加入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

  (六)社保试点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果显著,扶贫济困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财政筹集6.8亿元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当年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并轨2.6万人,累计并轨8万人,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6亿元,(下转A2版)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部关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分别新扩面1.1万人、5.3万人和4.1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由5.7%提高到6%。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14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移交社区管理。出台了扶持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和税费减免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其中再就业1.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300个,安置“4050”人员就业5200人。组织为城乡贫困群众捐赠款物3000多万元,救助11.6万人次。1万人实现脱贫。

  (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七届中国(锦州)北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销会签订合作项目112个,协议金额7.9亿元。成功举办了纪念锦州解放55周年和第五届锦州民间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在国际和全国赛事上夺得23个奖项,首次获得国家戏剧“梅花奖”。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已经省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面达到62%,农村标准化初中建设完成率达到96.3%,普通高中招生增长21%。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成功阻止了疫情传入我市。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9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2‰以下。成功举办了省第四届农运会,省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全面推进。国防教育扎实有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驻锦官兵数十万人次投身于锦州的建设和发展,在城市建设、扶贫济困、救灾抢险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全市军民多年不懈奋斗,光荣跨入“全国双拥模范城”行列。

  (八)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政府机关建设取得新进展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了市长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约见制度,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办理市人大议案3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10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6.7%。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推进。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积极探索和实践交巡警合并、警力下沉等新的公安管理模式,“严打”整治、“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市民投诉,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

  加强了以“勤政、高效、务实、廉洁”为目标的政府机关建设。完成了第二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事项310项,减幅43.4%,审批时间压缩三分之一。以机关工作作风建设为重点,对经济发展软环境进行了专项集中治理,强化了制度建设,处理了一批违法违纪行政执法人员。政务公开不断深化,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坚持周五市长接待日制度,面对面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市志编纂、地震监测、气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驻锦部队、铁路、石化、电力、邮政、通讯、口岸查验、石油、烟草等中省直单位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都为锦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307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锦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锦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工业化程度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投资软环境仍待改善,部分地区和行业招商引资进展滞缓;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突出;市县两级财政困难,收支压力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较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等。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任务十分艰巨。

  二、2004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锦州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也将是锦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加快辽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坚持实施“开放牵动”、“工业立市”和“以港兴市”三大战略,加速向工业强市和滨海城市转变,以项目为核心,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服务业现代化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做好2004年工作的关键: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激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活力。今年要重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审批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二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以扩大开放统领全局,促进观念更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经济要素的引进,促进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今年要在对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对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外资企业增资扩股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出口创汇上取得新的突破。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开一切市场准入领域,加大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牵动能力强的民营企业,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资产重组,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200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按新口径计算,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实际利用域外资金增长50%;实际出口创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7%。

  (一)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

  全面实施《锦州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规划纲要》,深入开展“工业年”活动,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突出抓好以下10项重点工作:

  1、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支持并组织好两个已批复的国债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债计划。

  2、加大对工业经济支持力度。制定实施《关于加快锦州工业发展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意见》,扩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规模。

  3、突出重点产业发展。按照“三二四”工业结构调整战略安排,支持石化、新型材料、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发展,产值增加32.7亿元,增长23%;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两大重点产业,产值增加4.2亿元, 增长31%;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制造、电力、医药和纺织四大传统产业,产值增加9.5亿元,增长19%。依托重点产业,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4、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技术改造投资17.6亿元,增长20%。重点支持钛白粉二期、凌海电力制钢、锦恒气囊等80个技改项目,确保年内竣工投产20个,当年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

  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硬盘读写器、锂离子电池和氟碳醇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好科技合作与专利技术交易洽谈会、“海外学子创业周”和“科技周”活动。高新区要保持领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7%、41%和42%。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2亿元,增长20%。

  6、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新增道光廿五、金华冶炼等5户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元成玉米、凌海电力钢制品等6户产值超5亿元企业。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达到370户。

  7、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重型、叉车等国有工业企业招商引资,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对外合资合作。工业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以上。

  8、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铁合金、金纸等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中小企业国有资本退出面达到80%。做好“打捆核呆”工作。继续推进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

  9、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一律对民营工业企业开放,各项扶持资金不分所有制一律共享。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4%以上,高于工业经济增幅7个百分点。

  10、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增长10%。

  (二)抢抓加快辽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县乡经济实力,以项目为载体,重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巩固提高“六个百万工程”成果,推进沿山、沿海、沿路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2%。突出抓好以下8项重点工作:

  1、做大县域工业总量。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0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24%;上缴税金增长20%。

  2、鼓励和扶持县乡建设工贸园区。每个县(市)区都要规划建设1至2个1平方公里以上的工贸园区,有条件的乡镇也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工贸小区,并以此带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重点支持60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增福成肉鸡、元成玉米等9个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5%,提高3.7个百分点。

  4、建设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依托产地、区位和交通优势,整合农产品营销体系,增强一批重点批发市场和营销企业的辐射功能,面向京津唐和东北、内蒙地区,构建广辐射、高水平的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重点扶持窟窿台等5个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做强做大胡家禽蛋和翠源、翠龙无公害蔬菜等10个农产品营销企业。

  5、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规划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30个,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10个,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建设10大渔业板块基地和10个现代渔业园区,培育10个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举办好第八届中国(锦州)北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销会。加强畜禽防疫工作,特别要做好"禽流感" 防治。

  7、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人工造林45万亩,植树5000万株。继续搞好绕阳河整治和龙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洼治涝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建设饮用水源100处,解决100个村屯饮水难问题。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8、深化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粮食、供销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土地流转机制改革,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条件;深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四荒”产权、造林营林机制改革,调动全社会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着眼于建设滨海锦州的战略部署,以港口和临港工业、物流、旅游、海洋渔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发达的特色临港经济。突出抓好以下8项重点工作:

  1、积极推动锦州港建设。投资6.2亿元以上,开工建设2个集装箱泊位和2个7万吨级散杂货泊位。积极开展15万吨级油泊位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2、依托港口交通优势,加快石化、冶金、建材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临港工业体系建设。临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增长94%。

  3、加快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电力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业园区建设。

  4、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保证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全力推进中化物流园区前期工作。

  5、完成滨海大学园基础设施建设。

  6、积极申请创建锦州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

  7、开工建设滨海观光路,完善锦州港、笔架山、海滨浴场、三角山生态公园等景点,建成15.6公里的风景旅游带。

  8、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完成锦州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建设珍稀海产品养殖基地、水产品批发市场、鱼贝粉加工厂,带动水产品深加工、渔船修造、港前补给服务等产业发展。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服务辐射功能

  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及新型经营业态,提升服务业档次和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突出抓好以下8项重点工作:

  1、渤海物流、华联物流、恒大物流投入运营。

  2、以辽西小商品批发市场、光彩市场、宏发国际商城、辽西机动车批发市场为重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批发商业功能。

  3、提高餐饮服务业档次。加快大厦宾馆、英伦万豪俱乐部和元都酒店等重点项目改造和建设。

  4、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在全地区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快速检测点,增加零售市场、超市无公害食品摊床、专柜。

  5、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业态。积极推进新华广场项目建设,年内发展各类超市25个。

  6、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程“十·一”前完工并重新开放。

  7、围绕“海、山、寺、馆”,整合旅游资源,打造辽西黄金旅游线,使锦州成为出入东北的旅游聚散地。积极推进医巫闾山、北镇庙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义县金刚山辽西古生物化石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2.2%。

  8、继续支持锦州机场开发新的航班航线。

  (五)完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滨海锦州建设步伐

  实施滨海锦州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便民利民工程和城市美化工程,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突出抓好以下12项重点工作:

  1、编制完成《锦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把滨海锦州建设纳入城市远景规划。

  2、加快城市快速干道建设。打通南山隧道,完成动迁征地、路基工程和桥梁工程。

  3、加快开发区、南站新区和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开发区滨海公路和2#、3#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南站新区建成南站广场,打通高新区第二条东西主干道。

  4、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弃物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做好锦凌水库、中环路三期、锦州新客运站前期工作。

  5、投资1亿元对老城区街路进行改造,拓宽修整路面、安装路灯、绿化环境,改变小街小巷坑洼不平、路灯少的状况。

  6、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以关屯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为重点,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7、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城市。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全国环保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为目标,完成10条骨干街路路灯改造;栽植大树5万株,人均绿地达7.7平方米;推广清洁生产,城市80%以上天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8、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形成动态与长效管理机制。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普及率达到80%以上。

  9、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500公里。

  10、加快城市公用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步伐。实施环卫、园林、市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供暖收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招投标制度。

  11、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统一供应、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等项制度。搞好征地制度改革,规范房屋拆迁安置工作。

  1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做好市府广场、小凌河第三道橡胶坝等城建项目招商工作。全方位开展城市经营,提高经营收入。

  (六)壮大政府财政实力,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强化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确保重点支出,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突出抓好以下6项重点工作:

  1、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征管责任区制度,拓展多元化纳税申报体系,依法整顿税收秩序。

  2、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工资、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支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会议、用车、住房、通讯等经费,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保持零增长。

  3、积极培植新兴财源。将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集中使用,通过贴息、补贴、担保、核呆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扩大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所有行政事业性非税收入全部实行收支脱钩管理。

  5、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企业信用责任制,完善以信用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考评与奖惩体系,定期公布信用信息。

  6、建立银企对接新机制。建立项目信息公开制度,通过银企对接会、项目发布会、政府与银行联席会等形式,扩大信贷投入。

  (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着力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重视改善农村居民和城镇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促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突出抓好以下10项重点工作:

  1、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就业4.5万人,其中再就业3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个。

  2、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各项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分别新扩面4000人、6500人和3.7万人。确保养老、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制度改革。推进城镇低保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低保对象大病救助制度和就学援助制度。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生产生活。

  3、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服务功能,重点加强“一站四室”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达到90%以上。

  4、继续开展“双百村”扶贫开发和包户扶持活动,确保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5、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各县(市)全部建立职业教育中心。继续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远程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长20%。农村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5 %以下。

  6、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改善人才待遇,优化人才环境,鼓励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7、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医院和紧急救援中心建设,重点做好“非典”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监控和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大病统筹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下。

  8、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年末完成。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活动,举办市第六届民间文化节,市图书馆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全市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产业。

  9、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重点抓好农村体育工作。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做好省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10、巩固提高“双拥模范城”争创成果。重点做好转业干部安置、子女入学和随军家属第一次就业等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双拥”工作质量和水平。

  (八)以建设“勤政、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机关为重点,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阳光行政、高效行政和廉洁从政,树立“勤政、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形象。突出抓好以下9项重点工作:

  1、认真组织落实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市长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约见制度。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构建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各县(市)区、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为市民和投资者提供网上服务。

  3、深入学习、宣传和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清理有关行政许可规定和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实施第三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实行部门领导和审批服务(办证)中心协调监管下的窗口首席代表审批机制,实现审批业务不出厅。

  4、落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公共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5、坚决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对违法违纪者要严肃处理。

  6、健全监督机制。设立群众举报热线和重点单位联系制度,保证执法公正、公平和公开。加强舆论监督,对违法违纪的个人和单位予以曝光。

  7、强化政绩考核工作。坚持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确定完成时限,跟踪考核,每季度汇总通报一次。

  8、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构建新的治安管理模式,为经济建设创造开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农村、社区、企业依法治理。

  9、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规范信访工作管理办法。坚持地区、部门、单位信访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信访工作通报制和重大案件排查制。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好市民投诉工作,确保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各位代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世界瞩目,锦州加快发展的机遇千载难逢。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重托,让我们发扬锦州人民英勇无畏、勤于建设、善于创造的光荣传统,在振兴东北、振兴辽宁的新辽沈战役中再创辉煌!

  作者:市长赵明鹏

  (来源:锦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