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展览局主席:中国外交姿态越来越积极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05:11 新华网

  近日,当选不久的国际展览局新任主席吴建民考察了希腊等4个2008年世博会的申办国家。吴建民在国展局总部巴黎停留之际,向新华社和本报两家媒体介绍了此次考察的情况,并在吹风会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国展事业方兴未艾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记者(以下简称“记”):此次考察是您出任国展局主席之职以来的首次考察。请您谈谈考察情况。

  吴建民(以下简称“吴”):我从2月1日到18日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斯塞塔莱斯一道,对4个申办2008年世博会的国家进行了考察,申办城市分别是希腊的塞萨洛尼基、西班牙的萨拉戈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同上海将在2010年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不同,2008年的世博会属于专业类。其中,希腊的申办主题是“认识土地、农业和营养”,西班牙的主题是“水和可持续发展”,意大利的主题是“知识的流动性”。几个申办城市及国家对国展局的考察访问给予了高度重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意大利总统钱皮以及总理贝卢斯科尼等均出面接见我们,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申办情况。通过此次考察可以看到,国展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许多国家对申办世博会充满热情,这其中也包括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产生的效应。

  记:您以前曾先后在荷兰、日内瓦和法国担任大使,现在又当选国际展览局主席。同样都是外交工作,两者有何区别?

  吴:中国驻外大使代表着中国的利益,而国展局是个国际组织,它的主席则要考虑所有成员国的利益,为众多国家争取“共赢”的结果。

  记:您在当选国展局主席后,德国等许多国家的国展局代表称您是“强势主席”,并对您寄予厚望。您是否感到有压力?

  吴:我以前没有干过国展事业,大家的期望值又高,我当然感到有压力。作为国展局主席,我需要考虑和研究国展局在当今世界局势中的发展方向。对于国际格局的发展,目前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单极化,另一种主张多极化,发展多极化的国际格局无疑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作为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之一,国展局将顺应和推动多极化的发展。我已提出,国展局今后要加强同以下4个方面的合作: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二是大公司,三是新闻媒体,四是社会各界。我这次来欧洲考察,已经同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记:您的当选被认为实现了“三个第一”,即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第一个来自亚洲国家的主席,第一个来自中国的主席。您如何在国展局中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利益?

  吴:我一直主张,无论世博会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主办国都应该创造条件,让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进来。我这次在欧洲考察时,也多次向几个申办国强调,一届成功的世博会是一次“共赢”的世博会。我还向他们介绍,上海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时曾建立了一个1亿美元的专项基金,资助参展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外交姿态越来越积极主动

  记:我曾两次采访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他每次都对我表示,中国应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言外之意似乎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够主动。您在当选国展局主席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既然现在中国有实力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作为中国外交的代表,理当竭力而为。”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组织的第一负责人,这说明了什么?

  吴:中国过去是一个弱国,现在正在全面崛起的过程中。我在2003年讲过,中国的外交正在从“反应式外交”走向“主动式外交”。如果加利先生以前认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不够积极主动,那是由于我们当时比较弱,不可能太主动。但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外交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在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上,中国便很主动积极,显示出中国外交的与时俱进。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进一步上升,中国将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驻法工作经历很愉快

  记:我听说,希拉克总统曾对胡锦涛主席开玩笑说,他对中法关系的哪方面都满意,“只有一点不满意”,就是“中国要把吴建民大使调回”。您以前也在官邸为希拉克夫妇举办过家宴,而且您最敬佩的外国外交官也是希拉克。您和希拉克总统是否建立了一种私人关系?

  吴:人是有感情的,而外交离不开人。我在法国当大使期间,同希拉克总统有过多次接触,可能是由于大家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一致,从而拉近了双方的关系。无论希拉克在我离任之前给我授勋,还是亲自在相册上题字,都表明了一种姿态。

  你听到的那段故事是真实的。去年6月1日,我陪胡主席参加在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希拉克突然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怎么,你要走了?”我回答:“是的。”他耸耸肩说:“真糟糕!”他随后找到胡主席说:“我和吴大使关系很好,可惜他要走了。”胡主席也回答得很巧妙,他说:“这样我们就有两个大使为中法关系服务了,法国有一个,中国还有一个。”

  记:国外有不少舆论称,希拉克致力于发展对华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出于经济原因。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吴:这种看法过于片面,低估了法国的战略眼光。中法关系正在经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你们近一年在法国看到的“中国文化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胡主席访问法国时签署了21架空客飞机的订单,这不假,但有的国家元首访法时签的订单更大,却没有受到如此高规格的接待。

  记:您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在法国当大使时又对我们新闻记者非常关照。您对我们这些驻外记者有何期待?

  吴:中国目前的开放程度史无前例,中国民众了解世界的愿望也从未如此迫切,因此,驻外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像法国这样的大国,可报道的东西很多,需要有所选择。希望你们发扬开拓精神,多报道一些中国人关注的问题,比如法国人如何看待和处理某些问题,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可以。这有助于启发国人的思维。《中国青年报》办得很活跃,你们的报道空间还很广阔。(本报巴黎2月17日电)上图:吴大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陈波)(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