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商业机密侵犯,民企“很受伤” 签订协议应细化保护力度待加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09:03 无锡日报

  一桩关于商业机密的侵权案,不久前在新区工商分局审理结束。当公司老总对工商部门雷厉风行查案,公司权益得到及时保护千恩万谢之时,负责此案的有关人士却不由感叹:保护商业机密,任重而道远。去年审结的发生在新区范围内的侵犯商业机密案总共有三桩,涉案金额近100万元。据介绍,在一年中查处如此数量案件,对一个地区来讲已算不少;然而,有关人士透露,还有相当数量的此类事件,却因为企业对商业机密的不重视而无法立案。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应该说,随着经济和国际接轨程度的加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行动。然而,商业机密的保护,仍然存在着不少空白地带,这其中尤以民营企业为主。眼下,民营企业数量大增,一些企业既无行业主管部门把关,用人方面又有很大随意性,不少民营企业老板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没有采取保密协议等手段来制止企业技术、经营信息的外流,等到出了问题后才如梦方醒。

  不少企业虽然有了自我保护意识,签订了保密协议,却仍存在不少漏洞,一旦出现纠纷,企业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比如,仅把保密协议作为劳动合同中的附加条款;有的保密合同制订得较为宽泛,没有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化。新区工商分局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家企业和职工签订了保密协议,后来一位业务员携掌握的生产技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和他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同类企业。企业向工商部门报案,工商人员查看保密协议才发现,其中根本就没写清到底哪种技术信息是属于机密。工商部门有关人士还透露,新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将近1万个,其中民营企业4000多家,但注册商标的总数却只有900多个。

  据业内人士介绍,能成为商业机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很多,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等,但不管哪种信息都必须同时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和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三个特性才行。即使真是属商业机密范畴,若没有任何保密措施,一旦出事,企业也只能吃哑巴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如何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工商部门将大有作为;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英洁、实习生柏景岚)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