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观察:关注中国农村医疗改革专题 > 正文

农民的健康是件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10:58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04年1月15日文:农民的健康是件大事

  ———专访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

  □本报驻京记者   孙亚菲

  记者:湖北监利的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

  李卫平:这里面有一个缓慢变化的历史过程。过去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它合理的思想内核到今天都值得借鉴,实际上就是利用农村的社区组织——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这样的经济组织,把农民发动起来,通过农民个人的投入,参与到卫生保健当中。它用很低廉的成本,培养了农村自己的卫生人员,使农民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国家靠农业完成了原始积累,是很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对农村相当重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给农村投入了很多医疗设备,像无影灯、手术床等。最关键的是,1960年代大批城市的医生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下农村,到卫生院当医生,解决了农村基层卫生人力问题。

  但是这种状况在进入1980年代后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基层卫生组织受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村卫生室变成了私人诊所,乡卫生院陆续下放到财力薄弱的乡级政府管理,合作医疗走向解体,到80年代中期,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从以前的70%左右下降到5%。

  另一方面,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知识分子纷纷落实政策回城,留下一大堆设备在那里。SARS之前我到延安调研,见到1970年代建的卫生院,房屋设施非常好,手术设备也很齐全,但停在那里多年未用,他们自己培养的乡村医生做不了手术。这些年,卫生部门在人员培训上重视非常不足,从1990年代开始我们对农村卫生进行三项建设时,资金重点投在房屋建设上,占投资总额的78%,18%投在了设备上,只有3%用于人力培训。医疗服务是人对人的服务,没有人的话,根本就谈不上服务。

  可以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基本停步不前。目前为止,70%的农村人口,只占不到20%的医疗资源,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记者:这种城乡间的差距好像越来越大。

  李卫平:这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这些年来,城市的发展特别快,城市人收入高,需求大,可支付能力强,也就促进了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广大农村的经济水平低下,农民穷,无法支付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有小病就拖,大病到县城省城里看,跳过了乡村卫生院,使这级机构发挥不了作用。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来自我们的政策安排。公共卫生事业跟公共财政政策密切相关,但中央推行财政体制改革以后,各级财政实行“分灶吃饭”,各自管各自的社会公共事业。但是,这种分级财政的特点是越到基层财政越困难,很多地方维持现有的工资都成问题,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投入。即使是投入,当地政府也会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去,比如城市和大医院。2000年的数据是农村人均卫生事业费12元,不到城市人均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来,乡村卫生院基本处于失血状态,要不为解决“人头费”疲于奔命,要不负债经营,最后倒闭,农村没有一个机构能承担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的职能,这也是这些年来一些流行性传染病在农村传播的重要原因。

  记者:现在看来,农民没有支付能力,而不能使乡村卫生系统进入良性循环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卫平:重新推行合作医疗是一个好路子。事实上,从1997年开始,各地就陆续进行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工作,但进展缓慢,主要问题是筹不起资。

  原因有几点,一是基层分级财政有困难,尤其是乡镇这级,债务沉重,拿不出补贴合作医疗的那部分钱,而村基本上就是个空壳。

  再则,到农民那里筹资也很难。农民心中有顾虑:我把钱交给你,得不到保障怎么办?他们对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不信任,弱势心理很强,所以,这不单单是农村卫生系统自身的问题,又跟乡村治理有关系,是整个乡村社会的问题。

  中央财政在补贴合作医疗部分的政策导向也有问题,必须要省级财政收上来他们承担的那部分,才能进行转移支付。而省级政府就盯着县市,县市盯乡镇,乡镇看农民,这样一级看一级,大家陷入你等我,我等他的扯皮状态。而合作医疗强调农民自愿参与,一旦农民的钱筹不起来或者筹资面很小的话,合作医疗就发挥不了作用。

  SARS爆发出来的危机加大了中央政府搞合作医疗的决心,每年将拿出10个亿进行补贴,总计划是50亿。现在每个省在两三个地方进行试点,但据我了解,面临的困难重重,推进合作医疗,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记者: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似乎千头万绪,有没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着手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李卫平:这些问题都缠在一起了。有人说这是一篓螃蟹,提起一个,这一篓都给勾起来了。也就是说,不是解决哪一点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的。

  最重要的还在于加大投入,中央要重新考虑自己公共财政政策,各级财政要投入钱,解决筹资问题。再一个,钱投下来该怎么用,怎么管理,这是要好好思考的事。这些钱不是解决医疗机构活下去的问题,而是要真正给农民解决问题,给他们分担疾病风险。最后,我们的基层政府组织要有人真正关心农民的健康,这是一件大事,要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们把预防做起来,不是说发生了疾病才来解决问题,那样风险就太大了。这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

  (李卫平,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致力于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制度研究,是“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课题组负责人)

  相关专题:新浪观察:关注中国农村医疗改革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