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里人的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1:32 宁夏日报

  “山里人到川区吊庄后,在努力缩短与川区人生活上的差距时,也在努力缩短文化知识上的差距。”

  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回民中学校长马德科,是在记者近日采访这所学校时讲这番话的。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山里人追赶川区人的步伐,是在他们吊庄至银川芦草洼之后迈出的。尽管他们依然乡音未改,依旧保持着山里人所特有的热情与质朴,但无论从谋生方式、生活状况,还是思想观念,他们都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山里人。昔日“三靠”状况下的自卑、无助、委琐,已被自立自强和拼搏进取所取代。

  山里人敢为“全”和“大”

  走在兴泾镇的街上,最突出的感觉就是街上商户多,经营项目全,这在其它乡镇市场似不多见。

  据介绍,仅该镇主街两侧的商户就有一二百家,营业房有三四百套,且经营项目之全,大有“都市市场”之感,举凡百货、五金、服装、电器等不在话下,“话吧”、“网吧”、手机、电讯、电脑印业等时髦行业也应有尽有。

  项目的产生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作为一个乡镇市场,山里人的追求与进取心,于此可见一斑。

  兴泾镇所在地芦草洼,偏居银川西南远郊。据设在这儿的平吉堡工商所所长沈如军介绍,目前该镇市场鲜有外地投资者,经营户几乎是青一色的泾源移民。在一位禹姓的电脑印业店,若非记者亲眼所见,定然不会相信那位脸蛋红红的,山村妇女气质依旧的人就是女店主;在“赵家药店”,该店虽然不大,但各种药品摆放得整齐有序,墙上张贴着明细的管理规章制度。那位留着满脸络腮胡的店主虽然山里人气息犹浓,但追寻时代的观念亦浓。

  重新审视人生,使“穆斯林用品店”42岁的店主马春明,已完成了由一个庄稼汉到一个经纪人的转变。

  从山上迁移至芦草洼吊庄后,鉴于土地有机质差,种粮效益低,马春明开始考虑改变谋生方式。要说这也是到了银川,意识与观念才得到大幅度演进。

  回族小帽与盖头的加工、销售,电脑印业、装饰材料,这4爿小店的经营现状,就是马春明观念演进的例证。马春明做生意之初,只开了一个小小的缝纫店,制作加工回族小帽受到市场认可后,他又购买了两台专用缝纫机及多功能绣花机,制作了有多种花饰的回族小帽和回族妇女盖头投放市场,产品俏销当地及吴忠等回族群众集居地。

  山里人发展市场追求“全”,也追求“大”。就芦草洼的牛羊市场,沈所长骄傲地说,它在银川地区乃至宁夏灌区都是最大的。牛羊逢集上市时,一般进场交易的商品牛都在200多头,高峰期更在七八百头,这使得芦草洼牛羊市场已经成为银川地区及宁夏引黄灌区一个重要的商品牛羊集散地。

  “芦草洼市场发展相当快!”沈所长感叹道。1987年吊庄刚建立时,街面上只有一家国营店,一家私营店;农贸市场只有10多个摊位,日交易量仅二三十头牛羊。而现在市场发展不仅是“大”而“全”,百货商品也由中低档向中档以上发展。

  再来一场文化比赛

  马德科校长说,泾源山区农民吊庄至芦草洼后,在与周边川区人的交流中,深感他们文化知识上存在的差距。因此努力缩小文化知识差距的欲望也就更强烈。

  2003年12月28日,176名参加银川市初中英语奥林匹克竞赛的兴泾镇学生中,脱颖而出的单琼伟、李昉娇、于伟伟,又参加了全市决赛。14岁的泾源女孩单琼伟,虽然衣着陈旧俭朴,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方、从容、敏捷、自信,令人深感泾源移民的新生代是大有希望的。

  泾源移民在观念上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兴泾镇回民中学学生入学率比在山区高多了,尤其是女孩子入学率大大提高。马德科说,他在泾源任教时,因为不少老百姓不愿意让孩子上学,尤其不愿意让女孩子上学,每学期招生时,他同老师们都要跑到老乡家里苦口婆心地做动员。可是到了川区后,老乡们一变昔日观念,都积极送子女上学。目前兴泾镇回民中学在校生1000多名,女学生入学率由建校之初的30%提高至40%。当学校因资金匮乏,教学桌椅破损更新不及时,家长们都主动让孩子把自己家的桌椅拿到学校用,有一个班80%的凳子都是学生们从自己家搬来的。

  这些来自山里的孩子,学习刻苦,求知欲强。记者到各班转一转,随口一问,便听到一大堆“寒窗苦读”的故事。

  初中女生白莹,每天清晨五点即起学习,在赴校路上都不放过念书。2002年她在银川市郊区10所中学的“中考”中,以第一名成绩荣登榜首;初二(3)班于惠芳,因其父打工伤残,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就利用假期打工挣钱交学费,且以优异成绩成为班长。初二学生杨合,母亲有病,全家只靠父亲杨清荣一人务农维持生活,但父亲杨清荣仍然含辛茹苦借钱坚持供4个子女上学。为了还借款,杨清荣养了3头牛,每天与牛共睡一圈,精心操持,打算卖牛还款。记者听到这一故事后,专赴杨家采访,当问及杨清荣为什么生活这么困难还要供孩子上学时,杨清荣的回答很实在:“这儿的条件要赶山区好得多了。如今社会在发展,山区靠天吃饭,学知识没啥用,在银川才感到学习的重要。我再苦再累,也要让娃娃们上学,要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比我们强!”(本报记者尚和平)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