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那时候的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1:43 宁夏日报

  本报记者郭力芳

  春节,是中国最具传统魅力的一个节日。它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位亲历宁夏解放和建设的高龄老人,请他们谈谈半个多世纪以来首府银川的春节。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今年88岁的张程老人1949年随解放军19兵团到宁夏,现在是省级离休干部。张老有6个子女,如今都事业有成。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张老的老伴已在餐厅里定了年夜饭。

  再过一个月,布凤友就跨入了百岁老人的行列。布老1958年冬天从上海来到宁夏,任宁夏人民出版社第一任副社长。他告诉记者,过年了,在外地上大学的孙子们都回来了,他要和孙子们一起过年。

  “那时候,只在心里过年,形式和内容都看不出什么变化来!”今年已经76岁,一生都奋斗在记者岗位上的张芳芝老人感触很深。她1958年从甘肃兰州来到宁夏,一直在宁夏广播电台工作。近几年的春节,张老都是在北京和长沙的子女家中过的。今年,她和老伴决定在银川过。

  李改花,77岁,山西人,1960年随丈夫来到宁夏,一直在居委会工作。1961年是她在宁夏过的第一个年。今年,老人为过个丰盛的年早早就忙乎开了。

  二十世纪60年代是个让许多人都刻骨铭心的年代。张程老人说:“那时侯过年就像是在过难,孩子们过年不敢盼新衣服,只是一顿饺子。当时张程是正师级干部,即使这样,过年时家里的6个孩子也只能每人分两块糖。那时候过年,银川街上冷冷清清的,走几里的路都遇不上一个人”。

  1958年冬天,步凤友和老伴离开了黄浦江畔的上海,来到了银川市,住在宁夏日报社家属院。布老说:“那时侯,银川西半城的水是甜的,而东半城的水却是苦的。报社家属院就在东半城,大过年的,为了喝到干净的甜水,报社要专门派人到西城去拉水”。

  为宁夏的广播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张芳芝老人回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子时感慨万千。张老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1962年正月初一,她与同事们到银川市大新乡燕鸽大队为一对正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回族青年做录音报道,由于忙,没赶上午饭,采访完之后,乡亲们给了他们每人两个油饼,中间夹了一块肉。当时张芳芝高兴地对同事说:“今年可是有年过了,都有油饼吃了。”尽管那时侯她已经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可仍然舍不得吃那两个油饼,而是把油饼带到家里,给孩子们分了。

  过年穿新衣服,是老传统了,就是这个传统最让李改花老人犯难。李改花有三儿一女,最大的孩子是个闺女。过年了,儿子们的棉裤都烂了,给他们重新做一条吧,家里限量供应的布票和棉花票已经所剩无几,李改花老人只能把大闺女的棉裤截短了一些给大儿子穿。这条棉裤被大儿子穿过后,又被小儿子接了班,真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21世纪的今天,“年”又在阐释着新的意义。“年”成了富足、欢乐、团圆和喜庆的代名词。张芳芝老人介绍说,她和老伴近几年都是去外地的子女那儿过的年,这样既可以全家团圆,又可以顺便旅游散散心。提起年夜饭,张芳芝笑着对记者说:“上个世纪60年代过年愁,现在也愁。上个世纪60年代愁的是不知如何让子女们过个饱年,现在愁的是,看着好吃的吃不下。”

  年,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经久不衰地演绎着中国老百姓的故事,同时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