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年前 “自动呼救”成都夭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06:06 天府早报

  市民梁先生最早获得该系统国家专利,但在当时因“意识超前”没有医院敢接招

  “天府早报报道的自动呼救系统,我们公司早在1999年就开发成功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昨(21)日上午,本报热线接到一位梁姓男子电话。下午3时30分,在成都会展中心附近一茶楼里,梁先生拿出了“远程智能呼救装置”的国家专利证书和产品介绍。但梁表情复杂地说,正是因为他们开发的东西在当时太“超前”了,以至于没有一家省内的医院敢“吃螃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蟹”,一套本来很有“钱途”的系统至今无人问津。

  呼救流程

  用户在家中发病并摁下了应急按钮→设在医院的呼救中心接到报告→!控制台的主机上弹出电子地图,值班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用户的大致居住位置→!事先记录在案的用户病历和详细地址会被自动打印机打印出来→!值班人员安排相应的救治药物和设备前往目的地实施救援。另外,系统还可在同一时间将报警信号发送到病人亲属的手机或传呼上。

  无心插柳发明的灵感源于防盗器

  “既然都是报警系统,为什么不能把同样原理的设备扩展到医疗卫生领域,用于应急救治呢?”

  33岁的梁先生毕业于西安西北纺织学院机械系,目前是3家公司的法人代表。1994年,他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成都一家国营厂矿工作。

  “当时工资很低,每个月工资只有100多元,连抽烟都抽不起……”不甘于现状的梁先生在厂里干了两个月就跳槽到一家计算机公司。打拼两年后,开始“单飞”,自己成立了一家涉及系统集成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公司。

  梁先生说,国内当时生产安防产品的公司很多,但产品基本上是靠国外引进和仿制,没有自身特色。以这个为切入点,梁先生终于给公司今后要走的路确定了方向。之后,由梁的公司开发生产的“电子防盗杆”在成都一炮而红,迅速成为取代金属防护栏的最佳选择。

  “就在那时,我经常在媒体报道中看到,一些独自在家的老年人或小孩突发疾病,有些甚至死了几天才被发现。如何快速准确地将情况告知医疗或社区服务机构?残疾人或意识不清的人如何求援并及时得到帮助?”这个问题让梁先生有了灵感:“既然都是报警系统,为什么不能把同样原理的设备扩展到医疗卫生领域,用于应急救治呢?”

  梁先生将构想告诉了公司的技术人员,1999年底,耗资100多万元的“远程智能呼救装置”开发成功,这就是“自动应急呼救系统”的前身。

  2000年2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了梁先生的专利申请,同年10月21日,“远程智能呼救装置”被授予专利权。

  意识超前医院感兴趣但不敢接招

  梁分析,因为自动呼救系统一旦建立,医院就等于向安装系统的市民有了承诺,这就不单单是一个责任的问题

  “我现在的心情很复杂,看了你们的报道后,有些兴奋又有些失落。你们报道的北京某公司生产的自动呼救系统,其实和我们的远程智能呼救装置如出一辙,而且我还是专利的惟一拥有者,但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却无人认识?”梁先生喝了一口茶,开始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

  就在自动呼救装置即将出世的前夕,梁先生和同事们就开始为这个总归要出阁的“女儿”寻找归宿。“我们当时至少跟成都和重庆的10多家医院联系过,绝大部分医院对这个都很感兴趣,但最终却没有一家医院敢接招。”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呼救系统在当时实在是太‘新’了,在国内是一个新生事物,几乎没有一家医院实验过。尽管我们一再降低条件,医院只需花不到10万元购进呼救系统的主控制台,其他软件、用户终端一律由我们提供,但敢于‘吃螃蟹’的医院最终没有出现。”

  梁先生分析说,自动呼救系统一旦建立,医院就等于向安装系统的市民有了承诺。在指定的时间内能不能到达目的地,这就不单单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医院的急诊量一旦增多,如果只有几辆救护车,配套设施不能跟上,那它如何对患者的生命负责?”

  系统解密只需家里用不用带出门

  “只要在一两家医院试点,并不断改良和完善,我相信这个系统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我当时就预言,这个新事物可能要几年后才会被人们认识,现在时机也许成熟了。”在聊完过去后,梁先生还是为自动呼救系统在今天受到的礼遇感到欣慰。

  作为专利的拥有者,梁先生坦言,自动呼救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必将使医院和患者双双受益。由于呼救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和先进功能,医院必将能够“笼络”到更多的病人,就如同在医院和用户之间建立起了会员制度,医院每年还可从使用费上获得经济效益。

  依梁先生的观点,呼救系统既然是面对广大市民,让老百姓都用得起,那么它的成本和费用都应该比较低。因此他不太赞成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这样做将大大提高成本。对策很简单,家庭用户只需在加入这个系统时,提前将详细资料和家庭住址告知医院并由医院记录在案就行了。”

  “这个系统只需在家里使用就足够了,出门在外完全没必要配备。”梁先生打了个比方:如果有人在大街上发病昏倒,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难道会无动于衷?

  “我们当时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呼救装置上配置更为先进的‘传感器’,也就是说,即使有人发病后没有及时摁下报警按钮,但传感器将根据心跳、体温的变化迅速自动报警。”梁先生感慨地说,既然第一步都没有实现,第二步也就只能搁浅了。

  “光靠我个人的力量明显是不够的,在经过那么多的挫折后,我现在不太想重新再来。”梁先生最后说,如果有公司或者医院抱着让呼救装置有用武之地的目的的话,他愿意转让这项专利或者采取合作的方式。

  “只要在一两家医院试点,并不断改良和完善,我相信这个系统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建立自动呼救系统之后

  医院方面应做到的:

  1.增加急诊车数量和合理安排出诊人员;2.如果用户家里有小孩误摁了报警装置,医院是否应考虑在每次出诊前先拨一个电话核实;3.接到报警后的值班人员在多少时间内可以出发;

  4.医院或生产公司应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

  家庭用户应做到的:

  1.必须了解系统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2.把自己真实的病情、病史和具体家庭住址提前报告医院,越详细越好;

  3.养成良好习惯,一旦感觉不舒服的时候要预先摁下报警装置,不要等到发病了再报警。

  社区响应

  争当首批受益人

  早报讯(记者陈筱丽)本报报道的“四川建立自动应急呼救系统迫在眉睫”引来多方关注,继华西医院12名专家联名呼吁、成都政协委员提交“孝女提案”、北京一公司欲进军成都之后,成都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市民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本社区的高危人群、亚健康群体、“空巢”家庭等都能成为成都自动呼救系统的第一批受益人。

  最费心的事:

  社区干事“盯梢”多病老人

  黉门街社区共有居民1433户,共计558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超过10%。“都说家有一老如得一宝,可老年人的各种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社区副主任丁齐主管老龄工作,对老年人的常见病、突发病都比较熟悉。

  75岁的陈大爷是心脏病患者,又是单身居住,是社区内高危人群的典型代表,年纪一大把,虽然平时没有大碍,可心脏病发一次就让社区工作人员紧张一次。

  平时情况不严重的话,陈大爷都靠吃药缓解病情,或者自己上医院就医。“可一旦‘恼火’了,情况就严重了,心脏病一犯,来得好陡哦。”因此,为了防止陈大爷出现意外事件,社区的小区干事对陈大爷实行了“盯梢”式看护,随时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只要陈大爷隔上一天没有下楼活动,丁齐就会好一阵紧张,马上派小区干事上门查看,搞清状况。“我们都感觉自己像在做‘特务’。”

  最热心的事:

  建呼救系统第一个响应

  “像这样的患病老人还不少,每一个都让人提心吊胆,生怕他们出个什么事。”社区里大多数老人都患有心脏病或脑溢血等疾病,平时又不能随时随地和家人、儿女在一起,因此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得知成都有望建立自动应急呼救系统时,丁齐显得迫不及待:“真的啊,那好哇,我们社区第一个响应,一定动员高危人群安呼救器。”丁齐还说自己要成为本社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把自动呼救系统的呼救器给自己的父母安上,因为她也是和父母分开居住的,“尝试一下,效果好就在全社区推广。”

  同时,丁齐还说,不仅是老人需要,整天处于紧张工作压力之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也可以配上一个呼救系统,“现在好像什么都不缺,可我觉得就缺健康。”

  早报记者谢璐摄影麦朵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