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一达京味儿系列:大鼓、茶汤连成鼓曲世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09:56 新华网

  《刘一达京味儿系列——老根儿人家》

  刘一达 著

  北京出版社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2004年1月出版

  著名京味儿作家刘一达推出了《刘一达京味儿系列》丛书,三本书分别是《老根儿人家》、《老铺底子》、《有鼻子有眼儿》。

  从土得掉渣儿的书名就能看出其独特而浓郁的京味儿。《老根儿人家》叙说了扎根京城宅门世家的往事今情。《老铺底子》说的是古都京城数不尽的物华天宝,看不够的玩意儿绝活。《有鼻子有眼儿》关注的是天子脚下的“街面众生”,说道的是“北京人”操心的大事小情。

  马连登夫妇与子女

  宣武门外的香炉营六条八号是个不大的小院,这个小院的主人姓马。马家是京城有名的鼓曲世家。小院最早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1953年,著名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马连登由天津回到北京,从侯先生手里买下了这所小院。老爷子一直到去世,都住在这所小院里。

  马连登先生生前与二女儿马增芬珠联璧合,共同创立了“马派”西河大鼓。

  马家当年在京津两地名噪一时,为民间的鼓曲艺术后来能登上大雅之堂立下了头功,至今仍被曲坛传为佳话。

  跟耿起树学大鼓书

  马家在北方曲坛活跃了几十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马连登出生在北京南苑。他父亲曾给一位大官当过马弁,家境贫寒。马连登原名马国良,小时候喜欢到“地上”听书。“地上”是鼓曲演员和评书演员开的露天书场。

  当时西河大鼓演员耿起树在南苑开了个书场说大书,马国良每天往那儿跑。耿起树见他如此着迷,长得又机灵,就有心收他为徒。马国良当然很高兴,可是他母亲却急了。那年头,说书人卖艺被视为下九流,而且学艺要吃很多苦。但母亲见马国良哭得要死要活,只好答应了。耿先生按门里的字排,给他起名叫连登。

  马连登学艺的确吃了许多苦,三九天学弹弦子,他把大拇指伸到雪堆里,冻得像小胡萝卜,接着弹,直到手指发热,这功夫使他成为名琴师。后来马连登为女儿马增芬伴奏,大冬天在广场演出,一般人手都冻麻了无法施艺,他却能弹指自如。“三弦圣手”白凤岩都佩服马连登的功底。

  在茶馆以书结良缘

  马连登学的是大书,出师后,在南苑一带“撂地”,演唱《杨家将》《三侠五义》《隋唐》等。

  当时天桥有个茶馆,掌柜叫吴振山,因为门口无冬历夏摆着一个大茶汤铜壶,人称“茶汤吴”。

  吴振山要在茶馆开书场,便慕名把耿起树和马连登请来。马连登上过私塾,有点文化,对书中人物性格说得惟妙惟肖,每天书迷挺多。

  吴振山有个女儿叫吴书善,也喜欢听书,一来二去地和马连登好上了。以吴掌柜的心气儿,不愿意女儿嫁给说书的。但书善却性情刚烈,她认准的事儿,九头牛也拉不住。吴掌柜到最后只好成全了他俩的婚事。

  马连登与吴书善喜结良缘后,白天到书场说书,晚上教书善弹弦,小日子过得倒也和和美美。

  马连登不到二十岁那年,小夫妻商量着到外面闯荡。马连登有个二奶奶在天津,天津人对曲艺情有独钟,二人便奔了津门。

  马连登夫妇到了天津,生了几个孩子,日子有些紧巴。马连登为了养家,每天说书“赶场”,调教子女的事儿就落在了书善身上。书善名善,心地善良,但在管教子女学艺上却不善。她坚信功夫是练出来的也是打出来的。几个孩子刚懂事,她就教他们死记硬背大段的书和弹弦,头天教的,第二天就得会唱,唱不好,便小棍伺候。她的六个孩子都挨过小棍。

  在她的严教之下,六个孩子都走上了艺术之路。马连登的性格与妻子相反,他谦和仁厚,培养孩子以说教为主,对妻子相敬如宾。

  创“马派”西河大鼓

  马连登的二女儿马增芬五岁随父学艺,七岁即参加演出,十一二岁就跟父亲正式登台。她的嗓音圆润,鼓板打得连贯轻盈,加上人出落得俊俏,一出场就受到天津听众的好评。演员一走红,自然就容易招人。那年头,从艺的女孩子往往是官僚恶霸们“涉猎”的目标,增芬的日子不好过了。

  这时,一位叫刘泽生的先生暗恋上了马增芬。刘泽生是南开大学毕业生,家里有钱,学识渊博,气度不俗,虽然比增芬大十几岁,但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增芬看他谈吐文雅,性格温顺,对他的人品和才学颇为倾心,便与刘先生相爱了。虽然母亲坚决反对增芬的婚事,但增芬性格倔犟,终于与刘泽生结为连理。刘先生不但在生活上对增芬百般体贴,而且在艺术上也对她帮助很大。他们夫妻恩恩爱爱,生了五个孩子。

  马增芬在马家几个兄妹中,聪明伶俐,她能把马连登传授的鼓曲,在演唱时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进一步发挥,所以十几岁就在曲坛出了名。马连登先生对她十分器重,自马增芬出名以后,一直为她伴奏。西河大鼓“马派”唱腔,可以说是他们父女俩的发明。1953年,马连登和马增芬参加了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在西河大鼓这一曲种的演出中,一直“压台”。在马家几个兄妹中,她的艺术成就和知名度最大。

  马家虽然在天津演出生活了十多年,但根儿还是在北京。20世纪30年代,天津闹水灾,马连登夫妇领着孩子回到北京,在天桥卖艺。1953年,连登和女儿增芬参加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后,马家又在北京定居下来。

  信报记者 赵明宇/整理

  相关资料

  西河大鼓起源于河北,由清道光年间马三峰等人在木板大鼓和弦子书的基础上,吸收戏曲、民歌等曲调和唱腔,配上三弦、铁板等伴奏而发展起来的。演员自击鼓板,边说边唱,在当年的河北、京津地区非常流行。

  马连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进行艺术改革,用京字京白演唱西河大鼓,吸收京剧唱、念、做,丰富了说唱形式。他对曲艺的突出贡献是和二女马增芬共同创造了“马派”西河大鼓(即三十年代初起,马增芬唱,马连登伴奏)。其评书艺术性强,适合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欣赏。(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