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少林寺“大修”:千年古刹再整容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18:57 新华网 | |||||||||
2月18日,河南登封少林寺常住院内的立雪亭开始动工修缮,这标志着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少林寺整修工程正式启动。根据省文物局批复的《登封少林寺常住院建筑与环境整修方案》,整修工程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将拆除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铺设优质青砖步道4万平方米,恢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打通环寺道(消防通道)6万平方米,对院内50多棵古树名木进行特殊保护。今年“十一”,少林寺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接中外宾客。
2月21日下午2点30分,记者驱车赶到少林寺,工人们正挥舞撅头、铁杵,把立雪亭沤糟的椽子一根根拆掉。庑殿顶上的琉璃瓦全部被揭了下来,一片一片整齐地码放在青石围栏旁。厚厚的把砖被卸掉后,在第一时间就被担放到不碍观瞻的地方。整个施工现场繁忙有序。于振平师傅告诉记者,“立雪亭是非常重要的文物,我们拆除时格外小心。预计到23日,整个揭顶工作将全部结束。之后文物部门验收,接下来才能实施修缮工作。总之,就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来。” 在经历了1500多年的洗礼和沧桑变故后,少林寺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大修”。从观音庵、千佛殿等古建筑的维修、保养到寺院内180多块历朝历代碑刻真迹的修整,包括天王殿前3棵千年银杏古树树根的保护,都详尽地写入了整修方案。少林寺打造“天下第一名寺”的决心和魄力可见一斑。 一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中国佛教禅宗和武术发源地,素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少林寺自创建以来,曾遭受过多次战火的摧残和破坏。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千年古刹顿成废墟一片。直到新中国成立30周年时,少林寺才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整修。少林寺山门、千佛殿、东西禅堂等都在当时被修复重建。此后10年间,国家又多次拨款整修少林寺。到1999年,少林寺所有殿堂都修过了一遍。 然而,当庙堂整修一新时,少林寺却再也无法只在晨钟暮鼓中关门礼佛了。 近年来,由于受利益驱动和规划控制的缺失,少林景区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等问题日益突出。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公里的街道旁,商店、饭店密密麻麻多达数百家。个别商户甚至把简陋的铺子搭到少林寺、塔林的大门口。“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河边青青草……”《牧羊曲》中所展现的清妙意境早已不复存在。“不看遗憾,看了后悔。”不少游客看了少林寺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解决少林景区愈来愈突出的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问题,彻底治理少林景区环境,登封力邀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对少林新景区进行全方位规划设计。2002年4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提交少林新景区规划方案获得通过。根据建设部批复的《嵩山少林景区核心区详细规划》,少林景区将按照“一轴、两翼、三园、四中心”的总体格局进行建设。2003年初,登封专门成立了少林景区拆迁指挥部,投入上亿元,对少林寺进行了自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大修。从3月3日到12月20日,整个景区共拆除各类建筑物30万平方米,撤离景区的被拆迁户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如今,中外游客走进少林景区,可以清晰地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绵延起伏的寺院红墙,周遭凌乱的违章建筑、商户兜售商品的情景,已难觅踪影。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林寺经过多次维修,较好地恢复了一些主体建筑。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少林寺常住院内还存在很多问题,建筑与环境的总体品位不太高。比如:院落环境破败,油漆彩画剥蚀严重,少林寺常住院中轴线以外生活用房建筑不规范,明清珍贵壁画亟待保护等等。为更好地解决少林寺目前基础设施和文化研究、表演、展览、生活、藏经空间不足,文物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2003年10月,登封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制了少林寺整修方案。2月16日,河南省文物局对《登封少林寺常住院建筑与环境整修方案》给予正式批复。于是,千年古刹少林寺迎来了自建国以来第三次大规模整修。 二 按照省文物局批准的整修方案,此次少林寺本体整改、拆迁工程项目,共11项。包括立雪亭、观音庵等文物建筑的维修与保养;拆除违章建筑物与构筑物;清乾隆御碑亭等文物建筑遗址保护;碑刻保护;建筑油漆彩画;院内地面整修;院内道路整修;消防安全;绿化及环境保护;方丈院、执事僧院等建筑规划;少林寺常住院部分殿堂的定名问题。据省文物管理局局长常俭传透露,此次“大修”少林寺,将整体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告诉记者,此次进行整修的少林寺常住院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建筑共分七进,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塑绘精致,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独特风格。这里不仅留有自宋代以后的古代建筑10多座,还分别在碑廊、碑林及寺院各殿堂前保存了自北齐、唐、宋、金至元、明、清的历代碑刻180多块,这些碑刻在书法和雕刻艺术上有很高造诣。 另外,少林寺内320平方米的千佛殿壁画也是整修保护的重点对象。这些壁画画面精美,五百罗汉形象逼真,属明代万历年间绘制,是我国艺术品宝库中的珍品,更被称为少林的“镇寺之宝”。鉴于剥蚀严重,在此次整修中,专家将本着“慎之又慎、细之又细”的原则,对它们进行特殊的“抢救性保护”,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建筑的固有文化特征和历史价值。 在专家制定的整修计划中,除对少林寺内部一些古建筑和碑刻、壁画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维护,还对一批与少林古风格格不入的现代建筑下了“最后通牒”。“此举旨在恢复少林寺原有的古刹风貌,使其更加符合‘天下第一名刹’的总体品位和格调。”负责制定整修计划具体内容的河南大学古建研究院院长张家泰说,目前,已经确定44处与寺院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要拆除。而且,整修过程中还会更加注重细节:寺庙附近的少溪河变成了用水泥堆砌的人工河,这次要复原本色,敲掉水泥。“这是考虑整体特色问题,尽量恢复原有面目。”对山门外的现代路灯,专家建议全部拆除,重新进行设计;寺院门口的旗杆也要按照北魏时期的风格进行改造。“‘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自然意境,不久就将得以再现。”张家泰言之凿凿。 鉴于少林寺过去在防火上存在的教训,专家反复强调要对寺院内的防火设施进行完善和改造。据了解,军阀石友三1928年放火烧毁少林寺,虽然当时火点在了大雄宝殿,但因寺内水源有限,加上浓密的柏树成了最好的导体,最终大火使寺内大部分主要建筑及许多珍贵的经书、文物付之一炬。在此次整修计划中,专家提出要拆除部分杂屋小房,建造通畅消防通道的具体要求,并对消防栓放置的具体位置做了详细规定。 此次的整修方案还涉及到少林寺内上百僧人的生活。对此,永信方丈解释说,由于现在大部分僧人都居住在少林寺中轴线及其两侧的厢房里,这样不仅有碍游人参观,而且这种环境不利于僧人的修行生活。因而,在整修方案中提出在少林寺常住院西北角修建一些僧舍和禅房。这样不但有利于僧人修行,还可以保护文物,同时对消除一些隐患也有积极作用。 在少林寺常住院开始“大修”的同时,1月12日,少林景区入口处建设工程破土动土,少林景区外部环境大规模建设正式打响了。登封市文物局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从2003年上半年起,少林寺周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武校和民房就全部拆除了,现在工作人员正对腾出来的45万平方米空地进行清理,进行相应的绿化工程,预计这一工程将会与少林寺本体整修同步完成。 三 “一石打击起千层浪。”用这句话形容此次少林寺大规模整修所带来的社会反响并不为过。 此次少林寺整修,清华大学的专家、教授提出要“有利文物保护”、“有利遗产发掘”、“有利游客观光游览”。对此,国内文物界、古建筑届均已达成共识。但对“修旧如旧”,圈内外却是高度关注。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宫嵩涛说,要实现少林文脉的延伸,单纯地“修旧如旧”不现实。因为让所有现代的事物全部退出,与历史的发展是相悖的。正确的选择是:“不能把老的东西彻底毁坏,要在老的基础上发展新建筑,而这种新建筑又切实符合少林古风。”但也有学者认为,少林寺所有的东西都是文物,是古老的,特有的,整修就会有现代的东西加入,这无疑将破坏记忆中的少林寺之美。在文物保护与大规模整修的博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许真的很难。 对少林寺环境治理中出现的拆迁整治,分辩双方也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方认为少林寺建、拆、改涉及资源浪费。少林景区出现的不协调的现代建筑绝非凭空而来,不摸清底细就拆、改,实际上浪费了很多政府资源、经济资源。而另一方则认为,文物古迹乃是传承历史的纽带,不能因为进行“现代化”而中断扭曲历史。少林寺拆除不协调的现代建筑,正是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相形之下,英国规定凡1840年前的建筑物,一律加以保护,不得更改外观;意大利对罗马斗兽场连一根圆柱、一段残壁、一堵旧城墙也绝不废弃。在这个问题上,国家文物局《关于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对周边建筑及村落的拆迁工作应慎重,特别是要区分是历史上形成的古村落还是近年新建村落,古村落应是人文环境的一部分内容,可以保留,但对其建筑应严格控制。事实上,这样的区分工作做了没有,成效如何,同样很难说清楚。(记者/李杰王明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