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瞻远瞩的创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09:08 解放日报

  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举世瞩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上海也隐含着社会矛盾的积累。政法部门的数据显示:闲散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在社会上的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占全市犯罪率的44%;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逐年上升,经戒毒后的复吸率达98%;为数不少的刑释解教人员走出“大墙”后不久,又重新犯罪。

  如何加强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管理、教育、转化、挽救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是上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这也是世界上特大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的一道难题。

  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新途径,2002年7月,根据上海市委的指示,市委政法委和市综治委成立了专题调查组,在市委分管领导率领下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基层政法机关,开展了三个多月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现状表明:新形势下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已不是光靠“打”就能奏效,需要通过加强长效管理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问题的起因和表现形式的复杂性,必须拓宽工作思路,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切实形成维稳工作的整体合力。社会经济成份多元化和社会新空间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位和户籍管理机制难适应多样的社会生活范畴……维

  护社会长治久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必须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开辟新的领域,创设新的抓手,达到维稳工作和政法工作的新境界。这是调查组的结论。

  开拓性的思路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基础上,市委政法委和市综治委集思广益,几易其稿,向上海市委提出了《构建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报告。

  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总体思路,依托现有体制组建禁毒、社区矫正和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三个常设机构;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一支千余人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成立市禁毒、社区矫正和青少年管理等三个社团组织,承担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教育、感化工作,使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的体系建设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这是个崭新理念:依靠社会组织和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来处理、解决社会公共事务,而不是由政府包办包揽。

  这是个开拓性创举,预示着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不再由政府独家起主导作用,而是由人民群众参与自治自理。

  上海市委高度重视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 2003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召开书记办公会议讨论这个专题报告并指出,在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努力探索形成新的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实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预防和减少犯罪新路子。他明确表示,体系可以推出,通过实践使之更加完善。

  2003年7月11日,市委常委会经讨论研究决定,将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作为一项开创性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在徐汇、浦东、卢湾、闸北四个区先行试点,以取得经验在全市推广。

  陈良宇同志在会上充满感情地说:“我赞成这件事,要干就要干好!方方面面包括编制、财政都要支持。”他强调指出,上海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注重社会的协调发展,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播关爱结关爱,播冷漠结冷漠。这也是投资环境。如果社会是冷漠的,不可能有关爱。经济要可持续发展,社会也要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上的消极因素一定要做化解工作,管理与服务并重,体现关爱,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领导十分支持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认为这是上海政法工作质的飞跃,表示将集思广益,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构建这个体系。

  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去年8月,上海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禁毒、社区矫治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仅仅六天,前往咨询人数超过5000人。据统计,共有2432名有志者竞争 395个社工岗位。其中,35岁以下的占了半数,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达94%;曾经担任单位党务、纪检、劳动人事、安全保卫、工会、共青团领导职务的有651人,占总数的30%,还有民警、律师、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

  报名数与实际招聘数之比为 15 1,由此确保了社工的基本素质。

  全新的形象和工作方式

  社工,一个全新的职业,一个新鲜的名称。 2003年 12月下旬,经过严格培训的社工在申城上岗亮相。

  “毒品沉浮,无法自拔;高墙深锁,自新无路;待业在家,前景黯淡。为此苦恼的你,请不要自暴自弃。让我们帮助你,穿越迷雾,相携前行。”这是社工向服务对象的“自我介绍”。

  “尊重、平等、接纳、注重教化、助人自助。”这是社工身体力行的理念。

  23岁的季某曾是个“瘾君子”,自愿戒毒后失业在家,精神萎靡。父母离异后,他全靠母亲每月400多元的补助维持生计。恨铁不成钢的季母悲观绝望,自杀未遂。社工张妙旗一次次上门找小季谈心,平等、尊重的态度,如朋友倾心交谈;亲切、体贴的话语,似老师循循善诱。季某终于感动了,流着泪对老张说:“过去我一直被别人教训,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肯听我说,你将我当朋友,我有话愿意同你说……”在老张鼓励下,季某学会了驾驶技术,并在一家公司当上了司机,月薪1200元。儿子的变化,使绝望的季母也看到了希望。她打电话给老张,泪水涟涟地说:“是你们社工挽救了我儿子,挽救了我一家啊!”

  年过半百的老张是个老公安,他说:“过去我当警察时,对小季这样的人习惯于‘管’;如今是社工,对小季这样的服务对象就要立足于‘帮’,尊重、平等、接纳、注重教化,助人自助,是我们社工的服务理念。”

  社工运用专业知识向世人展示了全新的工作方法。郑某假释后在一家公司当快递员。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但向老板隐瞒了犯罪前科。为了参加假释人员必须承担的公益劳动,他编造理由请假,使老板误以为他在外面另接生意。郑某感到苦恼,不知如何是好。

  为帮助郑某既能参加公益劳动,又给公司有个合理的交代,闸北区社工组织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心心点灯”小组活动。活动中,社工引导矫正对象积极思考、发言,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做法与别人的对比、选择,并相互鼓励。在新鲜、亲切、生动的氛围中,郑某找到了解惑的钥匙:他将自己情况如实告诉老板,希望得到谅解。老板说:“你以前出色的工作已经使我满意,你告诉了真情,我支持你参加公益劳动……”郑某如释重负,尽心尽力工作,参加公益劳动的劲头也更高了。

  寓教育、帮助、感化、挽救于管理与服务之中。据调查统计, 83.33%的对象乐于接受这种矫正方式。

  徐汇、卢湾、闸北和浦东等四个试点区的实践表明,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是一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新路子。从今年3月起,上海将全面推进这个体系。本报记者陈斌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