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石二中对面的“陪读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17:00 武汉晚报

  1999年,黄石二中搬迁到距市区10公里远的开发区新址后,陪读家长便纷至沓来,让与学校一路之隔的村庄变 成了一个“陪读村”。黄石二中现有学生2000多名,“陪读生”约占10%。5年来,黄石的高考文理状元都从二中走出 ,可没有一个是“陪读生”。

  陪读村的陪读生活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2004年2月9日,记者在黄石团城山柯尔山村,感受了陪读村的一天。

  清晨6点,村里的公鸡打鸣了,村头一间屋子里,70岁的鄂州太婆骆秀兰起床了,她摸着黑来到厨房,开始忙活自 己和孙女的早饭。她只是个租住户,不开灯是因为灯和另两家共用,那两家和她一样,都是来陪孩子读书的。

  虽然已经70岁了,骆秀兰的手脚依然麻利,借着窗外朦朦胧胧的光亮,她很熟练地打开煤气炉,烧开水,煮面。

  6时25分,面煮好了,她叫起孙女姚伟。在高考前最关键一年2003年9月,骆秀兰在儿子儿媳的要求下,从鄂 州老家来到黄石,开始了陪读生活。

  骆秀兰的家,是柯尔山村几百户陪读家庭中的一家。在柯尔山村,每天早上6点,在村子里的小路上,山脚下,都能 看到不少学生捧读的身影,临近上学时,一群群学生顺着村间小路走向学校。

  中午11点半,孩子们要放学了,炊烟在村里飘起,在这里陪读的西塞乡学生小贾的母亲也开始做饭了。儿子是家中 四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考上黄石二中后,生活不习惯,奶奶、妈妈换班来这里陪读。这次,母亲刚“上岗”5天,家里生活 并不宽裕,靠的是丈夫当小学教师一个月六七百元的收入,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学。上岗5天,主要的菜肴就是青菜、萝卜,偶 尔有点从家里带来的肉,5天菜钱只花了7元!同住一屋的家长介绍说,上个月孩子的奶奶在这里陪读时,全部开销只用了200 多元,其中包括100元房租。

  在陪读村里,小贾这样的家庭并不多见,能在这里陪读的,大多家庭环境比较好,甚至有家长干脆出钱委托其他家长 ,或亲戚照顾孩子,以致出现了兼职“陪读保姆”。

  村民邹桂兰家中,就有这样一位“陪读保姆”。这位母亲除了照顾自己儿子外,还兼顾其他两个孩子的生活,而这两 个孩子则每月交200元照顾费。

  全然两样的学生天地

  中午放学了,黄石二中里,一大群学生涌向学校食堂,食堂供应的饭菜有肉丝、白菜、牛肚等,在这里,一个学生花 上三到五元,就可以吃上一份不错的午饭。

  在通往食堂的路上,学生们大多在谈论功课,交流学习经验。学校里的食堂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有三间就餐 大厅,里面有电视和音响,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看新闻和球赛。

  开水房的隔壁,就是浴室,学生洗澡一次只用花一元钱。学校的老师介绍,学校有专门的生活管理室,配备有4名专 职生活指导老师。在宿舍的每个单元,还设有生活管理员,在这里,除了打水买饭这样的简单事外,唯一可称得上难度较大的 劳动,可能就数洗衣服了。

  一位男生告诉记者说,他并不觉得陪读很好,父母在身边,很不自由。其实,在学校里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还能锻炼 自己的动手能力,因为,将来总有一天,是要自己洗衣服的。而且,能有更多时间,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学习问题,比听 父母的唠叨,效果好得多。

  而租住在柯尔山村里的学生们,除了能见到亲人外,很难真正说是回到“家”,家长们租住的房间都很小,只够放两 张床、一张吃饭的小桌,再挤进一张书桌,条件非常简陋。

  一位名叫张友瑞的陪读家长说,他的外孙女在黄石二中读高一,嫌在校吃不好,而且10个同学住一个寝室,晚上吵 ,睡不着觉,他就和退休的老伴来陪读。他们加上外孙女,一个月开销1000多元,都是女儿女婿给。他们租住的那栋三层 小楼里,每层五间房,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一共住了8个陪读家庭共17个人。由于是共用洗手间和厨房,每天早上用洗手 间时,都是家长让着学生,高一、高二的学生让着高三的学生。

  而站在陪读村一侧的高地上,一眼就能望见黄石二中的学生宿舍楼,这是一批公寓式的学生宿舍,每间卧室都装有窗 式空调。公寓分为两种,一种是六人间,每间有独立卫生间,这里住的包括高三的全体住读生和一部分高一、高二的学生,住 宿费用一年10个月计要360元;另外一种是10人间,住宿费用一年10个月计要180元。

  学校的老师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学校住读,一个月下来,一个人最多不会超过300元,而在柯尔山村里,一个陪 读家庭一个月的开销大多在七八百元左右。

  柯尔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新明的说法更具权威性,他介绍,这里来陪读的,多住在柯尔山村的一组和二组的120多 户家中,1999年,黄石二中搬迁到距离市区10公里远的开发区新址后,陪读家长便纷至沓来,让村庄变成了一个“陪读 村”。这里,每户每年房租收入约6000多元,村里房租总收入七八十万元,加上每个月的吃穿用,“陪读村”每年给当地 带来近百万元的商机。

  陪读是非说

  在家长眼中,陪读,无疑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一位家住黄石市区的家长坚定地这样认为。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 但他觉得,他的陪读工作,对儿子的将来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儿子高一时走读,可孩子玩性大,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网吧去玩游戏,学校周边有三四个网吧,防不胜防,不到一 年,儿子成绩就直线下降。

  去年下半年,眼看自己的单位效益不好,他就办了内退,专程搬来陪儿子读书。虽说每月开支近千元,可比起孩子的 前途来,他觉得金钱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最令他坚定信心的是陪读的效果。他觉得,由于自己搬来后,每天监督儿子的功课,儿子的成绩又回到了进校时的水 平。一年后,考个省级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

  而在孩子们的眼中,家长们的“贴身”保护,实际上喜忧参半。一位伍姓高一同学说,开学第一天,他妈妈就像自己 上学一样,和他一起背着行李来到这里。说实话,他不习惯这种父母“贴”得太紧的生活,学得太累了,想放松一下,妈妈不 同意,他只能在出租屋内发呆,学习这根弦每天都绷得紧紧的。尤其到了考试时,他总希望考好些,拿个高分报答含辛茹苦的 家长,却常常事与愿违,心理压力大了,往往没有其他同学考得好。

  一位读高三的彭姓同学的父亲,从孩子上高三起,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彭同学感觉,虽然父亲陪读,自己的自由度降 低了许多,不过,他认为多个监督是件好事,同时,他不必再为洗衣、吃饭这些事发愁,可以更好地复习。

  有着31年教学经验的黄石市二中校长王耀杰则下了这样一个判断:陪读弊大于利!

  他介绍说,黄石二中现有2800多名学生,住校学生2100多人,除开部分市内走读生,在校外陪读学生的比例 ,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0%。

  王耀杰分析了家长陪读的心理,一是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为施加压力,让孩子好好念书。二是出于疼爱, 认为只要孩子好,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因此,尽管学校每年劝说家长让孩子住读,仍旧有不少孩子成为“陪读生”。

  王耀杰觉得,虽然确有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陪读比不陪读要好,但是,大部分孩子因为陪读浪费了高中这个最 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过渡期,失去了锻炼和培养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的机会。黄石二中迁址以来,就开始有“陪读生”,5年 里,黄石的高考文理状元都从二中走出去,可没有一个是从陪读家庭走出来的。

  尾声

  关于陪读是非的争论没有休止,随着学生们一批批的进住,“陪读村”里的家长们也在重复着近似的生活。

  2004年2月9日晚7点,与骆秀兰同租一屋的胡爱萍,拿出家中的收音机,开始收听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由于 要陪外甥女读书,她已经6个月没有看过电视了,孩子在家时,说话都要用气声。由于收音机接触不良,她用力拍了两下……

  晚10点,骆秀兰开始为孙女准备夜宵,她将芝麻糊与奶粉一起调成奶糊,蹑手蹑脚地撂在孙女手边,他们已经习惯 进出不动一点声响,再有两个小时,孩子就该睡了……

  相关链接:

  ●据新华网报道,2003年9月,湖南人老陶,因儿子压力大,从湖南赶到上海陪儿子读博士;2003年夏,南 京的宋女士在儿子拿到上海一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就去单位辞职,开始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据光明日报报道,2003年,南京一位母亲放弃工作每天和儿子一起上学;另一位母亲因儿子成绩差,应学校要 求天天陪儿子读书,让儿子感到很丢脸,喝农药自杀身亡。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

  (本报记者张冲陈学忠)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