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福利院长大的残疾小伙子的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02:29 燕赵都市报 | |||||||||
本报记者 贾芳芳 一个双手和小臂残疾的小伙子,自幼在福利院长大。虽说衣食无忧,有国家养着,可自强不息的他不愿意只向国家伸手,靠社会救济。学电脑,学外语,他用自己健全的大脑与残缺的肢体抗衡,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的给予。
记者在市社会福利院采访时,在办公室遇到了正在分发报纸的任保华。看见这位小伙子的小臂与双手的肌肉严重萎缩,手指不能前伸,我好奇地问了一句:“他每天都给大家送报纸吗?” “除了送报纸,他还帮我们打印东西,还会外语呢,电脑也学得特别好。”院长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带着满脑子的好奇与疑惑,记者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小伙子的念头。 不懈的努力 据福利院的老人回忆,1968年的冬天,出生只有几天的任保华,被扔在了石家庄火车站,过路的两个解放军把这个不停啼哭的孩子,送到了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从此,福利院就成了他的家,保华在这里一天天长大。按照规定,任保华的一切生活费用都由国家负担,但天性好强的他不满足于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要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健全的人生。利用在福利院工作攒的一点钱,他报名参加了电脑学习班。看着他残疾的双手,老师说:“回去吧,你肯定学不会,我不能为收学费骗你。” “老师,你就教我吧,我会用自己的办法学会的!”好强的任保华倔强而执著。因小臂不能前伸,双手无法敲打键盘,任保华就在手指中间夹了一支铅笔,用铅笔当做手指敲打键盘,回车键的敲打完全是靠手的关节。靠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任保华终于学会了打字、排版、简单的维修及电脑制图等。 “福利院常有外国人来,有时他们也问我们几个简单的问题,但那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问候都听不懂,觉得很丢脸。后来自己买来磁带和教材,利用业余的时间,从字母、音标开始,一点一点地学习外语。因为我没受过系统教育,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但我有我自己的办法:外宾来的时候,我就尽量跟在旁边听,现在英语基本的日常对话问题都不大。”任保华告诉记者。 动力何在 任保华说,他之所以能下定决心去学习电脑和外语,是在经历了很多歧视之后才决定的。“有时我去一些商场或饭店办事,经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在街上有些人还朝我吐唾沫。这些事情让我思考,我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我生存的价值在哪里?”自己的思索再加上福利院领导的启迪,任保华决定,用自己健全的大脑来弥补双手的缺陷,靠知识和智慧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能有今天,靠的是许多人的帮助。为了锻炼我的双手和胳膊,福利院的职工鲁昱东陪我打了十几年的乒乓球。这种锻炼对训练我双手的灵活性帮助很大。” “我很自豪,我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健全的人生———工作和家庭。”这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给了记者深深的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