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高海阔任驰骋——我省人才工作述评(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1:43 胶东在线

  “人才辈出、才尽其用”,要实现这个目标,机制是关键。

  随着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战略眼光重新审视人才问题,大胆改革用人机制,不断完善人才的评价和使用体系,着力创新分配和激励机制,创造能够拴心留人的大环境,使全省人才队伍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01年下半年,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重大举措,举国瞩目。最终,11名副厅级女领导干部和9名副厅级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脱颖而出。

  这次重大改革,现在许多人记忆犹新。其实,自2000年底省委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后,全省人才管理制度的各项改革就一天也不曾停顿过。几年间,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干部考察预告制,一项项新举措的全面推行,从制度上完成了干部队伍选拔任用的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优秀领导人才脱颖而出。

  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同一时期内紧锣密鼓。目前,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文件已呼之欲出。而在此之前,各部门各地的相关改革早已衔枚疾进:省教育厅在山东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进行了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全省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85%,国有大中型企业80%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确保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让人才真正流动起来

  “树挪死,人挪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在于构建一个灵活的流动机制。近年来,来去自由、柔性流动、专兼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随着这些新提法和观念日益变得人人耳熟能详,人们欣喜地发现,不知不觉中,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正在日渐消除,用人机制正越来越趋灵活。

  “面向市场、自主选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突出:到2003年4月底,全省各类人才市场共举办人才交流会6000余场,进场招聘单位11万家,进场求职人才600多万人(次),有90多万人交流成功或达成就业意向。

  人才的合理流动,还取决于配置机制的完善。2002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人才柔性流动若干规定〉的通知》正式出台。该《规定》打破国界、地域、户籍、身份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为海内外各类人才通过多种途径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启了通道。

  激发人才创业动力

  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近年来,随着各项配套措施的全面探索和实施,这在我省已越来越成为现实。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高层次人才实行目标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分配的主要依据,初步形成了工资报酬与贡献挂钩的分配机制。

  ——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形式。允许科技人员以科研成果入股或投资并根据效益分红。同时还在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和期权制试点。

  ——大幅度提高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对“两院”院士,省财政每人每年发放特殊津贴12万元,对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人员,每人每年发放津贴6000元。省财政2002年安排智力引进经费600万元,百千万人才、博士生导师、拔尖人才津贴273万元;安排科技支出4·12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我省集中优势力量,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6个;建成国家级科研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研重点实验室37个,省属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个;建立留学生创业园12个,农业引智推广示范园55家,高层次人才成长,获得了广阔的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

  让人才“拴心留人”

  2003年3月,在盛况空前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海洋生物专家曾呈奎院士、晶体材料专家蒋民华院士分别荣获首次设立的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励,分别获得50万元巨奖。

  这可喜的一幕,只是我省加大力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的一个缩影。在省里的带动下,各市、各部门对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青岛市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重奖,最高奖励达50万元。济南、泰安、日照、菏泽、烟台、临沂、威海等市都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进行了命名表彰。

  科研工作者和高级人才,已成为全社会最令人羡慕的群体。除了优厚的奖励,我省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高层次人才住房普遍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省里又专门规定,院士住房标准不低于180平方米,并多方筹资5000万元建设博士后公寓。为解除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在子女入学、就业以及家属工作调动等问题上,特事特办,优先解决。使人才在舒心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建设中。(记者 宋 弢 通讯员 楚 萍 王 彬)责任编辑:刘晔丽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