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年来10名中青年地质工作者为野外调查献出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7:48 胶东在线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新一轮中国地质大调查启动5年来,已有10位中青年地质专家在西部野外第一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位工作人员在阿尔金山失踪。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25日在北京说,1999年至2003年,国家累计投入地质大调查资金44亿元,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129个单位的15000多名地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质工作者常年奋战在雪域高原、戈壁荒漠和高山峡谷之中,风餐露宿,取得了一大批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据统计,2003年非典期间,有324个项目坚持开展野外工作,其中32个项目组一直奋战在青藏高原。郑绵平院士带领科研组在海拔4500米的扎布耶湖、班戈湖组建长期观察研究基地,深入藏北湖区,克服高原缺氧、紫外线强、道路崎岖等困难,历时3个多月,行程5000多公里,取得重要发现。

  广大地质工作者用顽强拼搏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国家经济发展布局、工业基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以及国防建设等提供了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和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克服非典带来的困难,赶在三峡截流之前完成长江三峡流域1:5万彩色红外航空摄影,获取了三峡库区第一期蓄水前高精度遥感资料,为开展三峡库区蓄水后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等工作提供珍贵的基础资料。新闻背景:中国地质大调查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为加强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9月开始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其中的地质工作被称为地质大调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并组织实施。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一项计划、五项工程”,即基础地质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其中,“一项计划和前四项工程”是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

  中国地质大调查启动5年来,共有129个工作单位、1.5万人承担着国土资源地质调查任务。广大地质工作者顽强拼搏,风餐露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在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天然气水合物、固体矿产资源等十个方面的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些成果为国家经济发展布局、工业基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以及国防建设等提供了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和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新发现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基地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25日说,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我国已完成21个主要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新发现矿产地421处,累积探明一批可观的铜、铅、锌、锡、金、银、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量,使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长期徘徊的局面被一举打破。

  寿嘉华在中国地质大调查五年成果总结会上介绍,大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潜力,发现新疆东天山、云南中甸、西藏雅鲁藏布江沿岸等地一批大型、超大型铜矿床,新探明铜资源量1200多万吨。相继新发现铅锌矿3000万吨、铝土矿5600万吨、优质锰矿石8900万吨、铁锰矿石1.15亿吨,使矿产资源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对缓解固体矿产资源的紧缺局面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在我国西部玉树、东昆仑、阿尔金、西昆仑、西南天山等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还发现并评价了一批新的重大找矿远景区,对于重新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强有力资源保证。在我国中、东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区,特别是国有大中型矿山外围,调查发现了一批新的矿产资源接替区,为缓解危机矿山资源紧张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重要成矿区带获得了重大找矿进展,有望在西南三江地区、西藏雅鲁藏布江地区、新疆东天山地区、伊犁、吐鲁番、罗布泊、青海东昆仑地区、南岭、秦岭地区和豫西南、闽赣地区等形成一批新的大型的有色多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基地。 (记者谢登科)责任编辑:曲高远 来源: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