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半岛城市群助山东经济二次腾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8:28 新华网 | |||||||||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逐步崛起,在1990年达到第一次巅峰———山东人自豪地称之为“一二三四”:国民收入跃居全国第一,工农业总产值全国第二,国内生产总值第三,外贸出口第四。其时,浦东开发尚未启动,放眼神州,许多人发出了“南看广东、北看山东”的感叹。 光阴似箭,时不我待。当广东一路高歌猛进,苏南集体经济悄然变身,“浙江现象”
突破点在哪里?山东着眼全国看世界,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梯度来看,上世纪80年代国家启动深圳开发带动了整个珠三角的全面开放;90年代浦东开发启动了长三角的“二次革命”;新世纪的第一波改革浪潮正在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在山东半岛、京津唐和辽东南半岛这三极中,山东半岛地处最南端,同时又是环黄海经济区的龙头之一,必然承担起“一传手”的重任。山东省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如是分析。 按照区域突破、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2003年7月,山东省正式宣布组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其重点是承接日、韩两国制造业的转移,打造吸引外资的“日韩高地”。同年底,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一个更加宏大的规划出台,山东全面启动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日照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传统的以“青烟威”为主体的山东半岛首次扩容。山东省寄望这一区域带动山东经济的全面腾飞,并能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山东半岛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带动山东、辐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山东半岛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生产体系,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建材、机械、化学、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业以及一批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山东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对外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内打通与我国中西部的联系,就能够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约3亿人口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门户和龙头。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郑克中教授对半岛城市群战略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第一,从山东的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来看,国企比重过大、民资薄弱,尤其是思想观念落后,以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吸引外资的大量进入既可以有效改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同时还可以尽快冲击山东相对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民醒、民富”的基础上带动民营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经济运行的内在质量;第二,在环渤海经济圈相对分散的三级中,尽管山东的区位优势是最明显的,但面对国家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奥运经济将托起“大北京经济圈”的现实,山东半岛的崛起仍显势单力薄,国家有必要对这一区域的发展给予更大的重视。否则,仅仅依靠内部的整合,山东半岛可能退化为长三角与京津唐之间的“经济洼地”。 未来从来就是希望与挑战并存,“居安思危”方能成就伟业!从山东省年初举行的政协会议上传出的消息称,半岛都市群的先遣部队──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开局良好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方面,青、烟、威三市已初步形成“两小时都市圈”;人才方面,三地将实行职称、技能的互通互认,建立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同时还将互派官员交流,推进三地环境共建;产业集聚方面,三地已确定重点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群──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群(重点是汽车和船舶)、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群、纺织服装产业群、化工医药产业群和食品产业群,相关工业园区的整合正在进行之中。(记者邓卫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