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德阳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尝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9:28 新华网 | |||||||||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统筹考虑工农业发展,对城乡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开发:要运用工业思维,改造传统农业;要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反哺农业;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既能在农村致富也能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村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德阳市市长 方小方)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这一提法,是抓到了“三农”问题的根本,为解决“三农”问题指出了新路。 “三农”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干部都感到,做好“三农”工作,不能再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要有一套带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中央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一思想突破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势,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关系放到一个更高层面、更大背景中来通盘考虑,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要害。 德阳是一个农业人口较多的大市,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很重。去年,我市开始探索用城乡统筹的方法破解“三农”问题,成效明显。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0元,达2790元,增长6%,是近几年农民增收最高的一年。我的体会是,落实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着重抓好几个着力点: 首先,以工业思维抓农业。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多次强调,要用抓工业的思路、机制和办法来抓农业。实践中,我们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发展农村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移植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增加农业投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我们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抓龙头企业。去年,全市成规模的龙头企业已有200多家,带动60万农户,人均增收180元以上。二是抓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创造了“公司+协会”、“农户+协会”、“支部+协会”等多种合作形式,带动农户超过40万户。三是抓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是农村工业化的“第一车间”,现在我们已建成十大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四是抓市场化营销。我们建设了113个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培养了川粮米业、火花大米等一大批名优品牌。五是抓招商引资、业主开发,借助外力闯市场。 第二,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反哺农业。 建市伊始,德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坚持市带县、不搞市刮县”,“放权于县、藏富于民、放水养鱼”的指导思想,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县域工业已占到德阳工业的60%、县级财政的70%。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提供了资金积累。近年来,我市以工补农资金累计近1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我们还通过提高税收起征点、发放小额贷款、建立担保基金等多种措施,大力推动乡村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如我们实施了“回引工程”,仅中江一个县就有1.3万名打工者回乡创业。现在德阳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30%,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50元以上,吸纳农村劳动力50多万人。 第三,以人为本,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人为本”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所在。解决“三农”问题,从长远看,还是要依靠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培养“致富带头人”。走“双向培养”的路子,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支书。我们提出,每年下派一批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每年选派一批村支书到沿海学习,每年发展一批致富带头人入党,每年选拔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任村组干部。2002年以来,德阳市农村中,已有60%左右的村支书、村主任成为致富带头人。 二是培育农村“经济能人”。通过创新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结合的机制,鼓励科技、管理、营销人员下乡承包和开发,转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三是培训现代“农民新人”。我们加大了农村职业培训的力度,努力把农民工培训成技术能手。今年,市县财政安排了3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资助农民接受培训,今年力争全市培训农民工15万人以上,使大多数务工者熟练掌握1~2个岗位技术,获得1~2个全国通用的技术证书。(编辑:薛凯)(来源:半月谈第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