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雷锋战友季增为雷锋拍摄200余幅照片谈往事感慨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7:11 解放军报

  余有成 本报特约记者 郭凯

  雷锋精神,是一部壮美的诗篇,是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的时代结晶。日前,记者采访了雷锋的战友、曾为雷锋拍摄200余幅照片的中国学雷锋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季增老人。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1 1957年,季增入伍到沈阳军区原工程兵3317部队。半年后,他从连队调到机关任摄影员。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来到季增的老连队。

  季增第一次见到雷锋,是在辽宁省营口火车站。在欢迎新战友入伍的仪式上,一个结实健壮的小伙子代表新兵讲话。季增听到团司令部参谋戴明章介绍:“他叫雷锋。入伍前,他在农业战线上是优秀拖拉机手,在工业战线上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节约能手……”

  当时,由于海岸上的风很大,几次都把雷锋的讲稿刮乱了,雷锋没有丝毫的犹豫,后来干脆脱稿讲了起来。看见这一幕,季增的眼睛一亮,立刻被这位朝气蓬勃的新战士深深吸引,拿起随身带的135照相机,给雷锋同志拍摄了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

  此后,季增与这位满脸微笑的新战士成为了亲密的战友。

  2 雷锋参军后,他苦难的家史和对共产党新社会的无限热爱,以及热心助人、大公无私的事迹,使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并被沈阳军区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60年下半年,全军部队广泛开展“两忆三查”活动,雷锋的忆苦事迹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不久,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的杜平中将为雷锋题了词,《前进报》还开辟了向雷锋学习的专栏。

  从那时起,记录雷锋平凡真实的瞬间,便成为季增神圣的使命。在2年多的时间里,季增几乎是一直跟在雷锋的身后,记录下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瞬间。

  3 1960年冬天,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季增兴致勃勃地来到车场。

  这时,雷锋正在保养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明媚的阳光照在汽车上,雷锋同志像平常一样精心擦拭“解放”二字,微笑的面庞流露着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季增灵感顿生,这不正体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崇高意境吗!他饱含激情地按下了快门。

  后来,这张照片在1961年《解放军画报》第3期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发表,并被多家报刊刊用,至今仍经常出现在许多宣传画、纪念册和信封上。

  4 1962年8月12日,是季增最难忘的一天。那天,季增坐雷锋的13号车从抚顺望花营区到部队施工指挥部的路上,雷锋问季增:“你坐我的车,你看我开车有什么毛病,稳不稳?你是运输连的老同志,多帮助我。”

  季增只学了半年驾驶,不敢妄加评论,便说:“技术很好。”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交谈。

  8月15日,季增接到雷锋受伤的电话赶到医院时,雷锋已永远闭上了双眼。当时因为医院太平间光线太黑,实在没法拍照。最后一面没能给雷锋留一张照片,成为了季增心头永远也无法解开的结。

  5 雷锋走了,季增怀着沉痛的心情,从拍摄的200多幅雷锋照片中选出40张,放大后贴在一块红布上,临时举办了一个雷锋照片展览。

  当时,驻地的学生和群众听到雷锋牺牲的噩耗纷纷前来悼念,展览根本满足不了群众的要求。随后,在抚顺市委宣传部、市工会、共青团的帮助下,又建起了一个80多平方米的雷锋事迹“展览室”。展览一开始,参观者便络绎不绝,每天都排着长队,有的群众竟然排了一星期也看不上。接着,辽宁省委决定在全省十大城市巡回举办雷锋事迹展。

  短短3个月,季增就参与举办雷锋展览数十次,参观者达28万之众。

  <6>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接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叶剑英、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给雷锋题了词。雷锋展览迅速推广到全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着各种展览及全国报刊宣传的需要,季增拍摄的这些雷锋照片也影响教育着一代代青少年,鼓舞着亿万人民的心。

  践行雷锋精神,也成为季增执著追求的目标。他不仅向人们介绍镜头中的雷锋,参与整理出版了《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等画册,还先后为部队、工厂、学校、农村作雷锋事迹报告2000多场,听众达20万人次。如今,看到雷锋精神被发扬光大,这位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老记者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