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小上海”到大都市 ——与无锡各界代表人士谈城市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9:01 无锡日报

  今年2月,我市新一轮区划调整启动,建制镇将由目前的83个调整到59个,街道办事处由目前的31个调整到24个。此举标志着原有的四级城镇体系,正加速向“特大城市、大城市、城镇组团”三级城镇体系转变,无锡中心城区作为特大城市的内核和区域经济的火车头,对整个区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底,无锡首次推动特大城市建设,也是与当时的区划调整相伴而行。“华夏第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一县”撤市设区,无锡市区面积由此从518平方公里扩至1622平方公里。从螺蛳壳里做道场,到跳出老城建新城,历史给当代人一个施展才华的天地。

  上溯至1933年,无锡拥有工厂数量和资本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产业工人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三位。近代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无锡因此得名“小上海”。在“小上海”的繁华、骄傲背后,隐含着多少遗憾,同时又铺垫出多少梦想。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

  市委书记王荣提出,无锡要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历史是昨天与今天的对话。近日,本报特邀7位嘉宾,就无锡从“小上海”向大都市嬗变的话题进行座谈。回首往昔,历数巨变,更能坚定人们建设大都市的信心和决心。

  嘉宾名单荣德海市政协副主席孙志亮市政府副秘书长、高级规划师浦学坤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沙无垢园林、文史专家刘建益市城市科学研究所所长吕嘉德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师张伟鸣无锡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导演大都市:天赐良机前年7月,《无锡日报》头版头条的那篇报道———《迈向“太湖时代”》,尽管岁月匆匆,但它仍深植于人们的记忆里,因为它记录了无锡从“小上海”到大都市那惊险一跃的瞬间。

  记者:无锡“小上海”美名远扬,但早先无锡一直未建起一个像样的商业中心和繁华的商业街。一个“小”字似乎是天赐瑕疵,这种先天不足成了今天无锡人建设大都市的原动力。

  浦学坤:历史上“小上海”是无锡城市品牌,但“小”中也潜藏着小气、小眼界、小富即安、小市民习气……无锡城市建设的突破首先在于突破观念的“围城”,以大眼界、大理念、大手笔建设大都市。无锡有形的桥梁道路引来了客人,他们又为无锡架起了联系世界的无形桥梁。

  荣德海:无锡的动力来自于切肤之痛。蒋定之同志在锡工作时,有一次亲自接待了一位客商,并全程陪同参观。一路走来,这位客商认为:常州投资环境比镇江好,无锡比常州好,而苏州更比无锡好。结果,工作做了很多,投资项目还是花落别院。痛定思痛,那年年初八一大早,太湖大道改造就启动了。不理解的人以为无锡人疯了。

  沙无垢:建设大都市是无锡建城史上第三座里程碑。第一座里程碑是2200多年前无锡设县治;第二座则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无锡带上“小上海”桂冠。第三座里程碑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它和前两者一样具备三个条件:

  发挥无锡山水之长,继承历史文脉之盛,形成可持续发展架构。

  张伟鸣:10年前,我带中央电视台一帮人到三阳广场转转,告诉他们那里相当于王府井。送行时,我请大家用一句话形容无锡,没想到他们竟说出“路无百米平,街无一条直”来。当时我非常震撼。今年春节前他们又来了,晚上看过中山路后,他们说这与王府井已没多大差别。

  大都市:天生我材新一轮城市建设,就像是做一篇着力塑造城市个性、特色的“命题作文”,它要求规划、建设者在最大广度、深度上,对无锡的自然环境本底和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挖掘。

  记者:无锡山在城中,湖在城边,古运河穿城而过,建城条件得天独厚。时至今日,如何塑造新时代城市个性?

  张伟鸣:作为一个城市欣赏者,我一直在想,老无锡的标志建筑是钟楼,标志景观是龙光塔、鼋头渚,那么新无锡的标志是什么呢?10年前堪称城市品牌的古运河已成最大心痛,无锡尚不见“非常特性”。

  孙志亮:新一轮城市建设突出营造城市个性和特色,二年搞下来,城市框架拉开了,城市个性在蠡湖新城建设等大手笔中渐渐凸现出来了。有人说蠡湖新城建设体现了两大变化:变“封山围湖”为“显山露水”,变“圈地自赏”为“敞开胸怀”,蠡湖新城成了无锡城市形象的缩影,是无锡建设湖滨城市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如今无锡已不仅是人口、地域概念上的特大城市,而更趋向于“生态人居名城”、“新兴制造业名城”。

  浦学坤:赞也在城建,怨也在城建。赞的是有变化,怨的是少特色。一个城市应以功能为内涵,以文化论输赢,以特色见高低。无锡的灵气得益于江南水乡所独有的文化内涵,无锡大都市应该有灵气、底气、大气。

  吕嘉德:无锡确定城市向南发展,就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城市精华,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城市特色。

  沙无垢:建设大都市要传承历史文脉,历史遗存不能边保边拆,现在若连一段水弄堂也保护不好,根本就完蛋,无锡古城也只能到古纸堆里去探寻。挖掘文化内涵要让“洋和尚”、“本地和尚”一起念经,而不能让“歪嘴和尚念歪经”。

  荣德海:城市最大的个性在文化,无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客观地讲,近年建设中未能充分重视开发和保护,这也是中国城市化中最大的矛盾。

  大都市:天降大任当初无锡做了很多工作才有幸跻身建设特大城市行列,为的是求自身发展,同时为全国作更大贡献,因为乡贤早就说过:江苏为中国繁庶之省,故无锡繁荣之影响,直接间接将远及全国。

  记者:1946年,实业家荣德生曾这样描绘“大无锡”之远景:“极度发展之大无锡,将为雄踞京沪线、并合苏常、人口数百万之大都市”,意思是苏锡常可能打成一片。无锡建设大都市,对无锡、长三角乃至全国有何意义?

  孙志亮:三年城建行动纲要是我主持起草的,当时我们想通过连续三个三年建设,到2010年,无锡要成为称得起可爱家乡的美好家园,要让市民以无锡为自豪,让大学生毕业后以报效家乡为荣。现在看来,第一个三年“树立信心”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蠡湖新城错过机会的万科公司,不是要在滨湖新城“吃回头草”了吗?第二个三年,无锡特大城市框架、城市主骨架道路要基本形成,产业布局要基本到位;第三个三年要让城市特色充分彰显出来。

  而从现阶段来讲,城市建设好比搭舞台,要搭世界级舞台,吸引世界级演员。

  刘建益:建设新无锡,任重道远。城市建设以人为本,既要依靠人,也是为了人,政府要加快制订科学合理的拆迁补偿政策,让广大拆迁户从城市建设中得益,从而推动城建。

  张伟鸣:城建要与百姓互动。太湖广场的灯,设计者的创意是马蹄莲,但由于互动不够,在老百姓眼里成了扫帚柄。

  吕嘉德:规划观念要更新,要从静态规划到动态规划,传统规划中远期规划影响不了近期规划、建设,现在提出终极规划概念,有利于从总体上控制和引导建设。

  孙志亮:毛小平市长多次说过,如果反思一下的话,二年来的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住宅建设量不足,对拆迁问题考虑得还不足。今年是首个三年计划的第三年,我们将坚持三句话:拉开框架、整治环境、营造功能。除了有形的建设,我们还要坚持新的政绩观,即能给后人留下多少资源。蠡湖新城至今只是搞环境建设,而未建一间商品房,为的是多留资源,少留遗憾。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