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户人家27个大中专学生 山沟里有个“秀才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9:14 东北新闻网

  新华网吉林频道2月26日电 在桦甸市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山上,有一个屯叫“秀才屯”,从这里到桦甸市得倒两次车,即使到所属的临江镇街里,也需在车里颠上近一个小时。这个“秀才屯”真名叫共合屯,仅有56户人家,不到400人,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1992年之前,这里没出过一个大学生,可在此后的10多年里,近20户人家中奇迹般地考出了27个大中专学生。在共合屯,70岁的张启德老人高兴地向记者说起了“秀才屯”的事儿。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张启德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大出息,纯粹是因为肚里没有“文化水儿”。他曾在煤矿当过工人,看着人家有文化的人当技术员,一个月最少比自己多挣4元钱,更有人天天坐办公室,一个月挣的钱是自己好几倍。在建筑工地当工人时,他只有出大力的份儿,而有些“文化水儿”的工人就可以开脚板车,多挣工钱。

  张启德有6个孩子,虽然他力主上学,但随着几个孩子辍学,张启德也就认同了村里许多人的想法:农村娃就是种地的命儿。直到后来三儿子张春明考上了大学,这个“宿命论”才在老人心中打消。

  59岁的许彩娥就不信山里娃没有上大学的命儿。她是在山东长大的,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一直到14岁才有机会上学。许彩娥喜欢上学,年年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可是初中毕业时由于她家成份不好,失去了进一步上学的机会。出嫁后,许彩娥随着丈夫到了共合屯,生下4个孩子。许彩娥发狠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出息。许彩娥和丈夫拼命地开始挣钱。每到孩子新学期开学时,许彩娥便挨家挨户地借钱,给孩子们凑足学费。而一到秋天卖了粮食,就赶紧地跑去把钱还了,图的是有个好信誉,下回能再借着钱。为了省下钱,许彩娥夫妻俩穿的衣服都是亲戚们送的旧衣服,吃的也是尽量节俭,经常吃的是大萝卜蘸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屯里许多人开始搞三产,一个个富裕起来。屯里一些人开始劝许彩娥:大学不是咱这样家的孩子考的,再说供孩子上学有啥用,如果让孩子回家干活,不仅不用花钱,还能腾出人手去挣钱。如果孩子没考上,那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但许彩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吃糠咽菜,一定要供孩子上学。

  许彩娥和丈夫的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孩子们。他们努力学习,一门心思要读好书。许彩娥的大儿子王金良说,上高中时,他在红石镇住校,那时家里穷,每周都要从家里背上够吃一周的煎饼和咸菜,过江、翻岭,走上几个小时的路程后,才能搭上火车回到学校。他和弟弟妹妹们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1989年共合屯人有些震动。许彩娥的女儿王金红考上了吉林师范学校,是共合屯里第一个靠着考学走出去的中专生。1995年王家三儿子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1997年王家小儿子考上了吉林化工学院。

  如今,王金红当上了教师,许彩娥的三儿子和小儿子也都在北京工作。孩子们工作挣钱了,开始不断地往家里寄钱。他们一家人成了屯里人羡慕的对象。许彩娥和丈夫也备受屯里人尊重。

  1992年共合屯有了天大的喜事,就在这一年,屯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张启德老人的三儿子张春明考上了长春大学,王吉野家的二姑娘王春双考上了吉林职业师范学院。

  从此以后,共和屯人的教育观念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他们送孩子上学,只是尽义务,从不敢奢望孩子能考上大学,走出山沟。此后,大人们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咱也考大学。”共合屯的人平时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谁家的孩子在哪儿上学,谁家的孩子出息了。

  继张春明之后,他的妹妹张春霞于1993年考上了吉林市会计专业学校。而王吉野家,除了王春双外,其他的3个子女也考上了大学。58岁的姜炳仁家6个孩子考上3个。据了解,自1992年以后,每年都会有几名学生考出共合屯去。

  知识能改变命运,共合屯人信了这话,还在努力争取着。这种可喜的风气已经传播到了共合屯所在的一面街村,且影响正在扩大。

  去共合屯前,记者找到了该屯所在的一面街村党支部书记杨清秀。一提起共合屯,杨书记高兴地说:“一面街村有3个屯,另两个屯眼看着共合屯出了那么多大学、中专学生,也开始跟着样学了,现在特别重视教育。家有学生的,几乎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子女教育上。”

  在共合屯的带动下,整个一面街村也非常重视教育,尊师重教已成风尚。前些年,村里开办砖厂、油坊,每年都要将其中的一部分收入用来维修校舍,奖励优秀老师和学生。每到教师节,村里要给村小学的每一位老师准备好礼物。谁家儿女考上大学是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村里非常重视。1995年村里规定,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获得奖励。当年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了1000元钱。第二年村里一下子考出去5个学生,村里给每人奖励了500元钱。后来,每年考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村里收入又有限,这项工作才没有开展下去。但村里对有学生在外面上学的家庭非常支持,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学费有难处,村里就出面担保贷款,平时村里有义务工,修路、修堤,搞农田基本建设等,有学生在外面上学和当兵的人家,就不用出工了,村里要摊一些费用,这些人家也都能得到减免。

  12年来,村里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始终保持100%,无一例外地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1992年以来,村里没有赌博者,从未发生过刑事、治安案件,还曾被评为“先进文明村”。(来源:吉林日报李华 记者刘君)

  [编辑: 王恩重]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