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祖国大陆成台经济发展重要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9:59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甚至出现战后以来罕见的经济负增长窘境。对此,台湾岛内有舆论认为,是大陆“磁吸效应”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密的后果。然而事实却正相反。两岸经贸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台湾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自2002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已进一步成为台湾经济增长决定性的因素。2002年台湾经济走出上年负增长的局面而呈3.54%的低增长。从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看,台湾经济整体需求“外温内冷”,而外部需求回升,则主要依赖两岸经贸关系的加速发展,大陆市场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已经成为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2003年台湾经济依然呈现这种发展态势。因此,如果阻碍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实际上就是阻碍台湾经济增长。

  台湾经济增长主要来自外部需求回升

  民间消费及固定投资是台湾内部需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台湾现行需求结构中,民间消费所占比重最大,超过60%。但自2001年以来,台湾股市持续震荡低迷,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民众财富与所得缩减,影响消费能力,再加上经济前景不明,社会大众消费信心不足,民间消费意愿低落,2001年与2002年民间消费年增长仅维持1.04%及1.91%的低增长水平。2003年以来,再加上SARS风暴的不利影响,民间消费更是欲振无力,第1季尚增长1.14%,第2季则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负增长。

  固定投资是岛内需求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但是21世纪以来岛内投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突出,除了全球经济景气因素外,一方面,岛内政局动荡不安与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严重打击了民间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当局摇摆不定的财经政策与施政效率的低落又使投资者完全看不到经济发展的方向与前景,民间投资因此急剧衰退。2001年民间投资较上年大幅减少29.2%,2002年仅仅恢复增长1.56%。2003年第1季也仅增长1.3%。至于公共投资部分,除2001年公营事业投资略有增加外,2年来政府投资与公营事业投资均是负增长。

  由于各项内需均呈明显衰退,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岛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缩减。按照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综合统计,2001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2.18%,其中,岛内需求合计衰退5.18%,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4.93个百分点。2002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回升至3.54%,而岛内需求仅微增1.31%,对经济增长贡献1.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所占的比重为34.12%。显然,内部需求不再为近年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了。

  而在外部需求方面,2002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特别是两岸经贸关系的加速发展,台湾对外贸易从2001年的大幅衰退中逐渐恢复增长。按海关统计,2002年台湾对外贸易总额达2432.3亿美元,其中出口1306.4亿美元,较上年增加6.3%,进口1125。9亿美元,增加5.0%,累计出超金额为180.5亿美元。而按国民所得统计,2002年台湾商品及劳务输出增长9.67%,而输入增长6.15%,合并计算后外部净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2.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所占的比重为65.82%。2003年台湾出口继续呈恢复增长趋势,上半年出口增长7.3%,而8月份更恢复到13%的两位数增长。

  可见,2002年以来台湾经济由衰退转为低增长,从需求面来看主要来自外部需求,特别是出口增长的支撑。

  外需回升主要由大陆市场支撑

  长久以来,美国一直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这种局面在2002年有了转折性的改变。大陆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大陆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如前所述,2002年以来台湾总体对外贸易逐渐恢复增长,进而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海峡两岸之间的贸易的大幅度增长。2002年台湾对其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出口均呈衰退局面,对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出口分别衰退3.2%、6.0%及7.9%。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岸贸易则迅速增长。按台湾“国贸局”的统计,2002年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为410.1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长36.9%oi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330.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7.4%,台湾自大陆的进口则为79.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7%。两岸贸易往来的加速发展使两岸贸易对台湾总体外贸举足轻重,进而对台湾经济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两岸贸易占台湾外贸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至16,9%,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至25.3%,而同期美国市场所占比重则下降至20.5%,大陆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而达251.1亿美元,而同期台湾总体外贸顺差金额仅180.5亿美元。换言之,若扣除两岸贸易,2002年台湾外贸将产生70.6亿美元的逆差。外部需求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成负数。2003年两岸贸易继续呈快速增长的势头。1-8月台湾对大陆出口增加1.12倍,而同期对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出口则仅增加0.1%。

  2002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之所以能如此突出地快速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几乎只有大陆经济一枝独秀,达到8%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大陆积极履行加入WTO的承诺,调降关税,同时外资大幅增加对大陆投资产生带动贸易的效应,大陆全年外贸总额突破6200亿美元,全球各主要贸易国家及地区对大陆出口大多呈增加之势,台湾也不例外。其次,2001年年底及2002年年初两岸先后加入了WTO,使两岸贸易发展的环境有了新的改善。作为世贸组织的新会员,两岸按人世承诺进一步开放内部市场,降低关税,撤除非关税壁垒。同时,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步调整放宽以往限制性的两岸贸易政策,两岸贸易关系逐步朝“双向、直接”的方向发展。这些新变化为两岸贸易数量的扩张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台湾加快对大陆的投资进一步拉动两岸贸易的增长。2002年以来,受到大陆经济良好发展势头的吸引及出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台商持续加快对大陆投资的步伐。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2002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为38.59亿美元(不含对大陆投资补办登记部分的28.64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加38.60%。2003年1-9月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为32.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46%。而这些投资中约40%是投资于电子电器业。大量计算机业者增加大陆组装出货的比重,以降低生产成本,而液晶面板业者基于产业分工利益,也将劳力密集的后段模块组装厂移往大陆生产。两岸产业这种分工合作模式的发展,直接拉动了台湾电子产品对大陆出口的大幅增长。

  总之,近年来台湾经济整体需求呈“外温内冷”,主要是靠出口恢复较快增长支撑整体经济的低速增长。这其间,台湾对大陆出口大幅增长、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的事实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阻碍两岸经贸往来就是阻碍台湾经济增长

  尽管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极其重要,已成为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但遗憾的是,陈水扁上任以来一直不承认两岸原有过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甚至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论调,导致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对峙。在对大陆经贸政策上,尽管迫于强大压力,台湾当局于2001年底宣布将“戒急用忍”调整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放宽两岸经贸往来的限制。但在总体上仍是掣肘与拖延两岸经贸的正常往来,从而导致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至今仍难以摆脱“间接、单向、民间”畸形发展的格局。现阶段两岸经贸往来仍存在种种障碍。

  两岸经贸交往限于间接方式。近年来,两岸间通商与通邮已事实上实现,但通航却迟迟没有解决。两岸商品运输及人员往来仍须假道第三地,而不能全面直接通航。这种经贸活动间接往来方式,不仅徒增成本费用,加大商业风险,而且常常导致商机延误。

  两岸经贸关系结构呈单向、不平衡性。迄今为止两岸在经贸交往的内容上没有体现对等与公平原则。投资关系方面,基本上是台湾方面的人、物、资金等生产要素单向流人大陆,而大陆方面则不能人岛投资设厂。两岸贸易关系尽管已实现一定程度的双向交流,但却长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大陆方面每年逆差额均高达200亿美元以上。两岸贸易的严重失衡,固然与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的差异有关,但更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台湾当局不仅禁止两岸直接贸易,而且至今仍对大陆产品输入台湾实行严格限制。

  两岸经贸交流缺乏正常的仲裁渠道与法规依据。受制于政治因素,目前两岸经贸交往主要是基于经济上的比较利益而自发性的合作,两岸经贸关系仍停留在民间性质层次。对于经贸往来,海峡两岸只是根据各自的立场和需要进行规范、推动或限制,并未共同建立起正常有效的协调与仲裁渠道,也没有制定双方共同遵守的规范性条例。因此,对于两岸经贸往来中所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税收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均难以及时、有效与合理地解决,严重影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已是台湾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阻碍两岸经贸往来实际上就是阻碍台湾经济增长。因此,如果台湾当局真正想摆脱近年来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的困境,真正为台湾民众的利益着想,就应当从战略上放弃对两岸经贸关系采取限制的思维,而采取实际行动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作者邓利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授)来源:你好台湾网 【编辑:水瓶鱼】相关报道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