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悬赏讨债”让谁尴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11:2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 |||||||||
江尚 今年春节一过,黑龙江省林甸县黎明乡兴隆村村民张景芳开始忙着四处托人、找关系,追讨明水县富海制糖有限公司欠他的5000多元甜菜款。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张景芳这次直截了当地承诺:“谁帮我要来钱,我给他2000元酬谢费。”据2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张景芳追讨无望之时,有人开导他说:想要钱就得“有关系”,就得“出血”。如梦初醒
不难想像,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5000多元甜菜款,竟要掏出2000元的酬谢费,这前后的折扣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也不知道,在张景芳的预期中,谁是能收到他2000元酬谢费的“关系”人?是否真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 我们之所以深怀着对于生存及生活的信心,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法治的社会环境中,法律使“黄世仁”们失去了存身的条件,使公正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假如糖厂拖欠张景芳的钱,法律的介入能够让张景芳如愿拿到属于他的钱,可是,如报道所说,张景芳想到了打官司,但是一问需要的费用,当时就把他给吓了回来。而且,律师还告诉他:“官司我保证能帮你打赢。但是钱你得自己去要。” 打官司成本太高,或者官司打赢了,钱却可能拿不到,法律之路看来还不太通。所以张景芳只好选择托关系,司法救济的缺失使糖厂拖欠农民债务的行为获得了纵容,也成为致使张景芳不得不“出血”的另一个因素;假如说糖厂老板的行为是或然的,则司法渠道的不畅则使“出血”成为必然。在这里,法律的正义原则不仅没有制止“用托关系来解决法律问题”的“潜规则”,反而进一步敦促着人们走向“潜规则”。由此,我们也许能够对现实理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思路,但我们却不得不说,这是可怕的。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在正常的原则之外,还受到一套“潜规则”的支配。用金钱来“开路”,用关系来“摆平”,都是可以称之为“潜规则”的东西,它们对社会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农民张景芳之所以如此做,正折射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尴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