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探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1日10:56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卢波、郭高中/北京报道

  开讲前,中央办公厅王刚主任特意叮嘱:你们放开讲,不要紧张,不要有顾虑

  2月23日,两名中青年学者——外交学院的秦亚青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宇燕研究员走进中南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十次集体学习上,就世界格局和中国的安全环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境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做了讲解。

  此次学习,在中央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中国跨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当口,距台湾“大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且主题为世界格局和国家安全环境,因此颇受外界关注。

  修改的文稿可以等身

  本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人,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接受的任务是向决策层提供信息。秦教授说,他们提供的信息分为三类,一类是事实信息,比如,为了证实世界格局出现了“一超”的局面,就需要引用相应的数据和比较;第二类是综合国内外专家的看法,他们尽可能广泛地收集各方面对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判断;第三类信息是他们自己的分析与判断。秦教授特别强调,他们非常注意防止先入为主,注意聆听学术界的不同声音,尽量使提供的信息更广泛、更客观。

  据秦亚青教授介绍,这次政治局学习的讲解内容由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委托外交部准备,他从去年12月份就受命准备讲解稿,为了形成最终讲稿,几十名不同单位的专家和一线外交官付出了辛劳,其间,还在外交部举行了3次试讲,修改的文稿堆积起来可以等身。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请主讲人秦亚青教授对自己的学术主张做个评价,秦教授回答说,他的基本立场有三条,首先,承认中国有不可放弃的核心利益;其次,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手段要符合负责任的大国的身份;第三,把握好“度”,该斗争的时候斗争,该合作的时候合作,不像美国新保守派那样沿袭冷战思维,不以意识形态划线。

  新一届领导集体关注“和平崛起”

  秦亚青教授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学习中,中央领导人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目前的世界政治局势下,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否实现。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正式提出和平崛起是温家宝总理访美的期间。这次集体学习结束时,胡锦涛主席的总结讲话中也使用了和平崛起的提法。

  两位学者在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世界格局变迁时,提到了四次大的世界格局转型。其中前三次都是大国崛起导致战争,最终导致世界格局改变。第一次是拿破仑战争产生了维也纳体系;第二次是一战形成凡尔赛体系;第三次是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这些都是由战争导致世界格局转型。第四次是冷战结束,以苏联解体,单方面退出而结束。历史的逻辑是新强国崛起后就要争夺霸权,它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世界秩序的改变和传统大国的衰落。所以美国一直散布中国威胁论。

  两位学者都认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世界格局调整的方式也在变化,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迁就说明,在核条件下,通过战争调整世界格局的方式不可行了。新世纪的科技革命、经济交流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进步,可望创造出一种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大国崛起方式。处于上升期的中国,一个重要的外交任务就是要让世界理解、信任我们,我们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但是我们不会威胁任何人。这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关系大的范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长达90分钟的讲解中,两位学者向政治局委员们介绍了学术界在当前世界格局判断和建立国际秩序上的各种声音。他们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说,当前世界有三种国际秩序观。第一种认可美国的霸权稳定,认为在美国主导下世界可以出现一种稳定状态。第二种国际秩序观,秦教授将之命名为“法制秩序观”。欧洲基本上是这样的态度。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无论再强大也主宰不了世界,现在这个世界还需要治理,治理需要现在世界各种力量合作,包括国家国际组织等等合作治理世界,要靠法制秩序,不是靠强权。第三种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努力推动的合作、公正、公平的世界秩序观,这种观念希望在经济领域共同繁荣,在政治领域相互尊重,在文化领域互相借鉴学习,安全领域讲共同安全、相互信任。

  关于当前世界格局判断,秦亚青、张宇燕两位教授的基本观点是,现在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超”当然是美国。“强”指世界多种主要力量,欧盟、俄罗斯等,他们认为,随着历史进程演变,“强”的内涵不仅包括这些,将会比传统观点的内容更多、更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崛起的地区大国也将步入“强”的行列。

  世界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

  直接向参与集体学习的政治局委员提出建议是学者讲解的必备内容。秦亚青教授说,简单地谈论学术界对世界格局的种种判断容易,世界格局给我们的政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针对当前形成的世界格局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是讲解的落脚点,也是学者们准备中的难点。

  两位学者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阐述了他们的一个重要观点:当前的世界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如果说单极格局已经形成,向多极化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反过来说,如果说现在多极格局已经形成了,就无单极可言,连横合纵都可以选择,我们就没有必要在和美国的交道中做出必要的妥协,何必韬光养晦。现在有人公开提韬光养晦不再是中国的政策。参与讲解的两位专家认为,正因为现在世界是一超多强,所以韬光养晦不是中国的一个临时政策,而是长期战略。

  两位学者认为,要清醒地把中国定位为多强中的一个力量,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它的国际战略重点不在全球,不需要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地方谋求焦点矛盾的解决,而要依托地区,搞好周边外交,我们目前不去挑战现存的全球势力结构,但是,我们应当通过营造大周边环境来改善我们的安全形势。可以同周边的东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甚至可以像欧盟那样走向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

  秦教授一再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一个观点:安全环境是可以营造的。安全局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改变。即使是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安全问题,也并不一定非要采取生硬的态度,同样可以通过密切的信息交换来化解危机,营造安全环境。

  两位学者告诉记者,他们对中国当前安全环境的基本判断是,目前是中国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在中国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对中国形成全面挑战的大国。通过新一届领导集体积极务实的外交活动,中国同欧盟等世界其他力量中心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信奉和平崛起的外交思想,增进中欧、中俄合作,加强与美国的信息交流,这些因素将直接改善整个世界的安全局势。

  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

  秦亚青教授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这一届领导人忧患意识很强,居安思危。这一感受来自于讲解结束后的讨论。秦说,领导人考虑最多的是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不确定的因素。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挫折,怎样抓住发展的主动权,迅速发展,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非常关心的问题。

  两位学者回答《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有关中国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问题时说,台湾问题将是破坏中国发展大战略的最大隐患,是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祖国统一是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回旋余地。

  经济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已经超越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中最重要的指标。两位学者谈到,中国在经济安全方面目前面临的紧迫挑战包括能源挑战、国际分工挑战等。中国耗油量剧增,进口石油数字十分惊人,并且还在迅速发展,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逐年提高,必须在这些方面未雨绸缪。两位学者提出,现在国家安全的概念是一个综合概念,要保证立体多方位的安全。无论哪一方面的安全发生问题,都会干扰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两位学者介绍说,在讨论中,国家领导人还表现出对一些非传统安全事件的关注。比如非典这样的突发事件。这些非传统安全危机与传统安全威胁不同,大敌当前,但是大敌无形,怎么办?这些安全威胁的破坏力不亚于传统安全威胁,一个“9·11”就把整个美国人的心理都搞跨了。秦教授说,中央领导人的这些担忧应该算是交给国家安全问题研究者的一个紧迫任务。

  学术新锐走进中南海讲堂

  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两位讲解人均为思路开阔的中青年学者。身为外交学院副院长的秦亚青还时常参与民间研究机构的学术活动。年仅44岁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宇燕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对制度经济学、财政危机与改革动力的关系、拉美国家金融危机等问题素有研究,他还是一家民办经济研究所的理事。与各种体制中的研究者紧密合作使他们的国际问题研究更加开放。秦教授说,他们的身份毕竟与政府部门直属研究机构的专家或者领导身边的专业秘书有所不同,中央选择各种类型的学者参与讲解,表达了决策者们希望更广泛地获取信息,接触学术界新锐观点的愿望,这与新一届领导集体亲民务实、注重统筹均衡的一贯作风是一致的。

  秦教授认为,安排学者到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并参与讨论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表明决策层希望增加外交决策的透明度,告诉人们外交并不神秘。在讨论阶段,受邀学者可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回忆说,开讲前,中央办公厅王刚主任特意叮嘱:你们放开讲,不要紧张,不要有顾虑。秦教授说,他们一开始的确有些紧张,但在讲解和讨论过程中被中央领导的坦率真诚和平易近人所影响,慢慢就敢于放开陈述自己的观点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