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泛珠三角"的七大优势和七大弱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1日14:57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刘晓林

  珠三角七大优势

  优势1: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高于长三角地区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统计资料表明:珠三角土地面积只有长三角的1/2,人口约为长三角的1/3,2002年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突 破了9000亿元,也是长三角的一半左右。珠三角的外源型经济比较发达,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强,实际利用 外资占全国的27.27%,考虑到珠三角人口与土地均少于长三角的一半以上,因此,珠三角人均外贸出口与利用外资均要 比长三角地区高出许多。同时,珠三角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早,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地区,长期的富民政策使得居民人均 存款水平普遍高于长三角。以上数据表明,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高于长三角地区。

  与总体经济实力状况相适应的是,珠三角目前的竞争力水平仍高于长三角,但长三角的发展加速度则强于珠三角。有 关测算表明:1997至1999年的3年中,珠三角的地区竞争力指数处在3000点附近,长三角的地区竞争力指数在2 000点左右徘徊。1999年后两个三角洲的综合竞争力均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珠三角的地区竞争力在2001年前增 长似乎更强劲些,竞争力指数上涨了800点以上,长三角同期只增长了400点。但从2001年到2002年,珠三角的 竞争力开始增速减缓,长三角的竞争力则表现出更强劲的提升势头,迅速逼近珠三角。

  两个三角洲的地区竞争力布局也明显不同。长三角地区竞争力最强的是上海市,其次分别为浙江东北部与江苏南部地 区,江苏中部的竞争力明显落后于以上地区,只有上海综合竞争力的1/5强,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竞争力的二元结构。这种结 构表明,上海市在长三角综合竞争力形成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出来。珠三角竞争力在整体上略高于长三角,与面积 相近的浙江东北部竞争力相当,其中深圳、广州等地区竞争力又略高于上海。

  一般认为,在发展策略上,珠三角是各地分散发展,缺乏整合,而长三角的优势是分工协作,整体发展。但也要看到 ,珠三角的分散发展也有其灵活性。

  珠三角外商赚钱比例中国最高。报告指出,种种迹象显示,外国投资者真正赚钱的比例,在珠三角比中国其他地方都 高得多。当珠三角地区加上香港之后,其战略地位更是无可比拟,因为无论是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还是管理中心,香港仍比上 海有优势,而且,根据最新研究所得,目前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亚洲或亚太总部的数目,仍比上海多10倍。珠三角还得益于 群集的成品、元件、材料及设备的生产者,使难于匹配的产业及工厂能趋于组合。

  区域竞争推动粤港整合。入世之后,中国更大的开放,可能使地处中国内地市场入口的长三角获益,但另一方面,中 国更多地对接国际市场,也将为珠三角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外国服务公司可进入长三角,但珠三角能够更多 地获益于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所达到的"满溢效应"。当政府干预经济的因素逐步减少,企业决策变得越来越市场化、商业化的 时候,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可得益,谁的民营经济发展得更快,谁的得益就更多。

  结合香港,珠三角可拼长三角。一般认为,长三角相比珠三角有多项优势,包括人口与经济、地理环境、劳动力素质 、国家政策上的重视和支持、传统商业精神以及区内各市的协同发展。长三角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地带,背靠广大的长江 流域腹地,是外资进军中国内陆市场的桥头堡。而珠三角则被视为边缘地区。

  但细加分析,长三角的优势未必是绝对的。由于缺乏发达的沿江交通,限制了长三角可辐射的市场范围。而珠三角则 可凭借京广、京九两条南北大动脉,轻易地到达中国内陆的腹心地区。广州、深圳虽然暂时还不是国际一流的城市,但香港却 无可怀疑是一流的国际大都市,其总体实力和地位,目前还不是上海所能比拟的。

  优势2:广东制造+香港服务

  在穗举行的"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广东"年会上,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贸办主任梁百忍发言指出,随着粤港经贸 的进一步发展,大珠三角格局已经成型,而大珠三角优势便是广东的制造加上香港服务。

  梁百忍指出,珠三角确实已成为外国公司在国内设立生产设施和采购货品的理想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珠三角出口的货物中,约有4/5是经香港的港口和机场运往世界各地的,珠三角对香港经济 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应掌握这个"大珠三角"的概念。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积极开拓珠三角这个具有极高消费力及发展潜力的新市场; 另一方面,要认清粤港企业彼此的相对优势:广东具有强大的生产力,是最可靠的最价廉物美的生产基地,而香港则拥有物流 、资讯、财务、国际贸易及管理方面的专长,两地的企业应要抓住各自的强项,再结合对方的优势,以大珠三角地区为根据地 ,放眼世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总括而言,广东制造加上香港服务,就等于大珠三角吸引外资的优势。

  优势3: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

  广东省1994年曾确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无疑,这是中国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经济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步入改革开放之"先河",设特区市,撤县设市,均走在全国前列,一批新城市随之拔地而 起。东莞就是典型例子。

  由于改革开放最早,在缺乏国家大型投资情况下,珠三角务实的领导者及民间的自发积极性培育了脱离计划经济的思 想,容许各地寻找新的生机,去快速适应市场。由于毗邻香港的优势,香港已成为珠三角投资、技术、资讯、管理、国际连接 、接触外国公司及市场知识的来源。通过与香港的对接,珠三角出色地接轨国际市场,建立起国际市场导向的产业,吸引着中 国各地的劳工、科学家及工程师。这使它可能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地区,它的经济活力,更多的是依托市场及民营部门的 发展。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制度竞争力最高。

  优势4:中国三大城市群比拼经济,珠三角最具潜力

  有专家在经过严密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已形成三大城市群,这就是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唐环渤 海湾城市群。他们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这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最为成熟。

  这是因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比长三角快半拍;它在资源整合协调上,要比长三角一市两省的整合有效率; 它在地缘上与港澳、东南亚经济合作更趋明朗,并已开始动作;而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首先会 在珠三角发挥作用。相较而言,面积比珠三角大一倍的长三角综合实力强过珠三角,但发展潜力不如珠三角。而京津唐地区经 济基础较差,商业活动密度较低,发展潜力居第三。

  在牛文元所著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城市发展真实能力"一项:深圳居第三,广州居第四(前两位为上海、 北京)。首先,《报告》设立了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名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是 选取市区全年总产值、总人口等12项指标计算出来的;另一套是"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名次为:深圳、上海、北京、 广州,是根据城市实力、城市竞争能力、城市社会发展能力、城市管理能力和城市持续能力,统计了100多个指标,构成其 评价指标体系。

  牛教授说,深圳在城市发展潜力上不但先于广州,还先于上海和北京,这是因为它有六大优势:一是制度创新的优势 。政府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分后和国际并轨,在财富集聚中起到杠杆作用。这种制度创新的作用在中国国情中怎么估 计也不算高;二是产业结构优势,其结构偏重高新技术;三是地缘经济优势,将来香港和广东变成经济战略联盟,作为中间连 接点的深圳地位不可低估;四是人力资源优势,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年(广州9.3年 );五是生活质量优势,深圳人均GDP13.1万元,广州3.8万元;六是投资水平优势,固定资产投资深圳594亿, 广州541亿。

  将来珠三角中心仍然是广州。就像上海发展潜力也不如深圳,但上海仍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心。这向京津沪等城市 发出了信号:"光注重实力是不够的,要注意能力建设,注意培养城市的发展潜力"。

  优势5:广东是外资投入最集中地区

  据广东省经贸委统计,截至2002年底,广东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576亿多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 35.19%;到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54家已在广东投资或设立办事处。2003年1-5月,广东合同 引进外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22%。广东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2002年,广东实现GDP1 1674.40亿元,占全国的11.40%;出口总额1184.65亿美元,占全国的36.4%。

  而广东美国商会和香港贸发局等所做的一个调查报告表明,75%的在粤投资外资企业,选择珠三角作为再次投资的 首选地区。

  广东外源经济领先全国。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一向很高,2002年仍然超过150%,比位居第二位的北京还高出 20个百分点。全部外源型企业的工业产值占该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60%,

  其中,港澳台企业工业产值又占了全部外源型企业工业产值的60%。从全国来看,这两项指标都超过60%的只有 广东和福建。外源型经济为广东省解决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难题。

  据统计,1979年到2002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0亿美元,其中广东占了1/4以上;同期,广 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约在30000亿元左右,其中外资投入占了40%强。

  优势6:产业结构在提升

  珠三角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密集带,珠江两岸聚集了大量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 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显示出产业升级的走向。

  2001年,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内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335亿元。目前,已建成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 海、惠州六个国家级和东莞、肇庆、江门三个省级高新技术区,广州、珠海两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基地,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2个"863"成果转化基地,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竞争力又略高于上 海。  

  身处东岸的广州-东莞-深圳,产业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升级换代,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年)认为,广东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大中型研究 开发投入、产业国际竞争力等三项指标居全国首位。

  广东科技的最大特点是企业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有四个"七成"可以佐证这个结论:广东近七成的科技开发机 构设在企业,七成以上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七成以上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七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由企业自主开发。还有 一个数字很具说服力:广东18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产品开发速度是以前的10多倍。

  优势7:世界工厂的基地

  "珠三角有自己的缺陷,比起长三角的势头最近有些疲软,但是珠三角对于台商的魅力还是不会褪色的。世界工厂看 中国,中国工厂看广东。珠三角打造世界工厂的基地是有实力的。"

  珠三角研究中心的王廉在会议上指出,珠三角地区已经为走向"世界工厂"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珠三角经济的外 贸依存度达到80%;在珠三角范围内存在三种工商语系和三种货币;这里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现代化物流运输中心;成片的城 市群已经崛起并在城市群中形成分工;这里的海外华人占全国的2/3,拥有2000亿美元的资产实力作为后盾;全国1/ 3的打工族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多元文化;拥有250万专业技术人才;在五大主导产业上领先全国。

  王廉告诉观察记者,珠三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打造世界工厂的实力,但问题是珠三角还没有理清自己的思路,到底要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工厂。他说,英国、美国、日本三个历史上的"世界工厂"的演变规律告诉我们,珠三角要走向世界工 厂,最需要的是大力提高政府与企业的创新政策与科研水平,建立适合WTO的政策机制,培育自己的高端核心创新技术,打 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竞争于国际市场。

  珠三角七大弱势

  弱势1:珠三角经济腹地不及长三角

  珠三角今后的发展脉络,可能是以大广州为头部,一边沿着珠江东翼的深圳和东莞,一边沿着珠江西翼的大佛山、江 门、珠海,让东西两翼更加强健而且平衡地发展。由于受到南岭阻隔,珠三角经济腹地不及长三角。

  弱势2:过分依赖外资的珠三角经济存在三大隐患

  外源型经济对广东的经济起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如果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技术、市场甚至企业家都是由 外资企业提供的,那么隐患之一就是本土的草根经济很可能只能扮演工业化的局外人角色。资料显示,从1990年以来,广 东省内资企业从2.7万多家减少至不足1万家,相反,外资企业则从700多家迅速上升到近万家,超过了内资企业数量。 由于资金、技术、人才与市场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广东的工业化进程将受到外部力量的制约,这是第二个隐患。

  隐患之三是广东的区域经济布局深受外资的左右。有关研究表明,广东省20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外源型经济的关系 密切,哪里外资吸引得多,哪里的工业化进程就快,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好。

  弱势3:"短腿"在内源性经济

  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内源性经济发育不良,成为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最大差距所在。为此,广东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 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计划今后5年内从财政中拿出11.45亿元扶持民营企业。很多人认为,此举昭示了一个新思路: 从在外源性经济的"一条战线"上厮杀,转为开辟内、外源经济"两条战线"共同发展。招商引资也不再是"饥不择食"。新 上任的广东省计委主任陈善如要求:第一看规模,第二看技术。一般性的不要来,不是先进的不要来。

  弱势4:综合治理不完善

  科龙集团总裁刘从梦说,珠三角、长三角暂时处于并驾齐驱的地位,但是珠三角对于企业而言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一 是针对内销,有链条长、复杂化、成本高的缺陷;二是投资的软环境培育有问题,政府重视不够,造成企业生产负担重;三是 市场辐射功能弱,而长三角的市场辐射能力比较强。加上珠三角的固有弱点即文化沉淀不够,人力资源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更新 ,因此珠三角在中国的经济霸主之位已经动摇。

  参加论坛的一位东莞私营企业主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不只是台商,有实力的大陆私营企业主也纷纷到长三角开设企 业,当然这边的企业短期内是不会放弃的,珠三角不会这么快就沉寂。但是他也表示了对当地投资环境的不满:"就看虎门的 出租车吧,上车绝对不打表,起步就要你20元,也没什么交警来管,因为交警数量太少了。长期这样下去,怎能吸引人才、 发展经济呢?"有人说,反观珠三角的治安状况却令人但忧。因为珠三角的流动人口太多了,很难管理,但难管理并不说明是 不能管理,关键还是要公安部门多化力气才行。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公布的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的"政府管理竞争力"这一部分来看, 苏州的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为第2位,仅次于上海,而深圳的排名为第7位,排在无锡之后。而以往在这一方面的排名,深圳 都在前三名。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政府管理能力下降了?还是提升的速度没人家快?。

  再比如,珠三角外资增长放缓,与政府部门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也有关。有人认为,这两年内地正在补改革 开放的"课",而珠三角的政府却补起了内地过去的"课"。话有点难听,却是事实。

  弱势5:人力资源质量制约珠三角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瓶颈。调查表明,政策是制约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比例高达69.2%,但 是"政策的因素"却被调查者认为一点也不构成制约珠三角发展的因素,反而是人力资源质量成为调查者选择最多的一项,占 50%,同样地,该因素也不被列入制约长三角发展的因素中。

  萧灼基提醒说,珠三角已经具备了某些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但是距离还很远。未来将是珠三角企业大洗牌的时期, 在更加严峻的形势下,破产的、亏损的、被淘汰出局的企业将会增加,而人才竞争的加剧,将会有更多的人失业。

  弱势6:文化问题

  有学者指出,在珠三角的所有问题当中,人力资源的问题是关键,而原住民的文化素质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改革开放 当中,土地成为优势资源禀赋,为广东原住民赢得了致富的筹码,"土地把广东人养起来了",许多拥有土地的广东人在摆脱 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欲望,成为食利阶层。同任何社会的食利阶层一样,它的特征就是低学 习能力和低创造能力,对整个社会有负面的示范作用。要真正提高广东人的文化素质,可能还是要从这个分配制度着眼,打破 一劳永逸的现状,培养广东人用双手和头脑创造财富的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更没有持久的发展。这也是珠三角西岸一 些城市发展速度偏慢的原因。

  弱势7:高新技术产业带中心辐射作用不明显、散状竞争不利于整体产业的升级

  有专家认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中心辐射作用不明显、各地区划地为营的散状竞争不利于整体产业的升级。珠三 角地区必须尽快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尽快成为拥有自我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能独立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并 尽快培育优势配套产业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才能真正提升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力。

  由于大家已经意识到高新技术、信息化的重要性,纷纷规划高新技术产区,如广州的软件园计划;东莞曾经要争当" 世界电脑硬件制造中心",还要建大学城;南海的软件园也欲与众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这一点上,政府相关部门已意识 到会产生重复建设的后果,在此之前,广东省科技厅厅长谢明权公开说,广东将在充分发挥各地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 不搞"战国纷争",全面构造珠三角协作大平台。只有这样,在下一轮竞争中,珠三角手里才有更多的砝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