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给农民增收出“两个主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汪金友 遇到一位县委书记,在谈到农民增收这个话题时,他说,今年的“一号文件”与以前的几个“一号文件”相比较,有一个新的特色。前几个“一号文件”关注的是体制的改革,重点是打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束缚;而今年的“一号文件”,则突出了“人”,即“农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说,农民增收,关键是动员农民。农民都动员起
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社会工程中,农民是主体,是这个工程的实施者、创造者和受益者。既要对农民增加收入给予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动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开增收门路。潜力在农民,动力在农民,希望也在农民。 那么作为农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应该“走出去”。最近到农村调查,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每个村里,凡是“富起来”的农民,几乎都是曾经“走出去”和正在“走出去”的农民。一般来说,“走出去”的地方越远,眼界就越宽;“走出去”的路线越多,思路就越广;“走出去”的时间越长,发财就越早;“走出去”的胆子越大,生意就越旺。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的农民至今还仍然没有这种“走出去”的勇气。2003年,全国共有9900万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加了500万人。和目前我国农村的4.85亿个劳动力相比,只占20.41%。半数以上的农民,仍然是“最远到过县城,最快坐过汽车”。 这里说的“走出去”,不仅仅是外出打工,找活干,卖力气,也包括外出经商,像温州人那样走遍全国各地;也包括外出种地,到东北、新疆等那些有地可种的地方承包土地。还包括外出学技术,尤其要学本地人所没有的技能和手艺;也包括外出开眼界,看看外边的世界到底“精彩”在哪里。 第二应该“忙起来”。有一个县,共有50万农民,28万男女劳动力。除去在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的6万人,还有22万人在家里,耕种着全县的110万亩耕地。也就是说,平均每人耕种的土地只有5亩。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一个农民一年要耕种150亩到200亩耕地。人多地少,大量的能量和潜力,都以“剩余时间”的形式虚度过去。本来一天可以干8小时的活,可干了4小时就完事大吉。本来一周可以7天下地,但两天就料理完毕。本来一年四季都应该忙这忙那,而却有一到两季是在休息。 无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闲着”是不能生财的。所以,增收要先从“忙”开始。不管干点什么,先让自己“忙起来”。一可以忙精耕细作,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二可以忙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让自己的东西增值增利。三可以忙生产和生活服务,既方便别人,也有利自己。四可以忙信息搜集,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五可以忙学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走出去”才能“带进来”,“忙起来”才能“活起来”。但能不能“走出去”和“忙起来”,除了农民自己的积极努力以外,还需要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上下两个方面都有积极性,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