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家”在江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07:02 荆楚在线-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任浩 实习生胡雅琴

  省妇联“关爱打工妹行动”1日在武汉西北湖广场启动。随着这一行动深入开展,打工妹这个特殊群体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

  打工妹是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弱势群体”。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省妇联“关爱打工妹行动”1日在武汉西北湖广场启动。随着这一行动深入开展,打工妹这个特殊群体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

  成立于2002年3月8日的武汉市武展社区“外来打工妹之家”,让我们读出了“家”的分量。

  呵护

  “一个女孩出门在外真不容易,受了委屈只能躲在被子里哭。现在好了,有了自己的家,不愁没处说了。”“江南秀”服装店打工妹吴姣娥现在经常来到江汉区万松街的“家”中,向“家长”和姐妹们述说打工的酸甜苦辣。

  吴姣娥说的“家”,就是武汉市武展社区“外来打工妹之家”,这是武汉市成立的第一个为外来打工妹提供维权、管理、教育等服务的互助组织。

  武展社区位于商贾云集的武汉广场商业区,这里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网点众多,也是打工妹密集的地方。

  谁来管理她们?她们受人欺负怎么办?武展社区妇联决定为这些打工妹建一个“家”。

  “成家”虽好,开始却难。一些老板害怕这个“家”会支持打工妹与自己作对,打工妹则害怕这个“家”变着花样收费。妇联干部处处受阻。

  那就先以“家”的名义做点实事吧。老板任意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欣颜美容院打工妹徐某想跳槽。老板说,合同未到期,走人可以,工钱分文不给。徐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打工妹之家”求助。社区干部帮她出主意、讲法规,小徐第一次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终于为自己讨回公道。

  打工妹陈某时常受到老板骚扰,不堪忍受,来到“打工妹之家”,社区干部与安保队立即上门提醒老板,经常到小店里巡查情况,制止了老板的不轨行为。

  大多数老板是通情达理的。妇联干部反复向他们亮明“维权、管理、教育、服务”这张底牌。“家长”的真诚,深深打动了私营业主,他们开始支持社区,同意打工妹来社区登记。

  2002年3月至今,“打工妹之家”成员不断增加,已有138名打工妹在这里登记、建档、建卡,分享“家”的喜悦。

  通过“打工妹之家”这个维权载体,社区妇联吸纳门栋骨干、志愿者及打工妹积极分子为信息员,构建社区居民与打工妹之间互通互助的维权和服务网络,及时为打工妹排忧解难。

  为了给打工妹撑腰壮胆,区妇联干部主动当起“打工妹之家”的维权联络员,为她们讲解劳动法、新婚姻法等法律知识,帮助她们掌握依法维权的武器。

  维权、服务,尽显“家”的呵护,“打工妹之家”赢得了打工妹的真诚拥护。

  温暖

  对打工妹陈曼丽来说,“家”的温馨是实实在在的。

  2003年春节前夕,为了纪念“打工妹之家”成立一周年,社区妇联表彰了5名“明星打工妹”和5名“优秀义务妈妈”。站在领奖台上,明星打工妹陈曼丽泪如泉涌,她说:“在外打工4年,没有人理睬我们。自从加入‘打工妹之家’,我受到了很多教育,得到社区的关爱,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人也变得充实、快乐。我要告诉我的父母、姐弟,让他们分享我的幸福和快乐。”

  这温馨,来自社区干部对打工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扶助,来自“家长”对“孩子”一视同仁的教育和管理。这个“家”,将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打工妹,把她们视为城市的一员,关心而不歧视,关爱而不忽视。

  为了让打工妹融入城市文明,“家长”经常组织讲座,教她们学法律、学政策、学科技知识;请区妇幼保健所的医生,为打工妹讲解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知识,请街道计生工作者为打工妹宣讲婚育新风和计划生育知识。

  打工妹中,有的想学文化,有的想学专业知识,“家长”想方设法介绍信息、推荐学校;在打工妹密集的地方,安排社区门栋长作她们的义务妈妈,随时提供帮助。

  社区妇联定期举办“打工妹赶集会”,灯谜、绘画、书法、科普咨询、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打工妹在这里找到了“城里人”的感觉,工作之余尽情展示靓丽风采。

  在“家长”润物无声的培养教育中,打工妹逐渐改掉了与城市文明不协调的生活陋习,自觉参与铲除“牛皮癣”、清理楼道、清扫卫生死角等社区公益活动。辖区流动人口计生证办证率也由原来的20%上升到85%。

  在这个温馨的港湾里,越来越多的打工妹自豪地告诉朋友和家人:“我有一个家,我家在江城。”

  渴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每个打工妹都有自己的梦想。

  正如“关爱打工妹行动”倡议书中说的,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她们背井离乡来到都市,寻觅理想中的家园。巨大的生存压力激发了她们令人惊讶的勇气和智慧。她们与企业唇齿相依,她们与社会息息相关,她们是城市的建设者。

  但她们同时也需要更多关爱和帮助。“没有人理睬”,这是对她们最致命的漠视,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最痛心的破坏。

  武展社区的“外来打工妹之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关爱打工妹的现实范本,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小家”。我省现有进城务工妇女近50万人,出省务工妇女约160万人,她们的权益谁来维护,她们的甘苦谁来“理睬”?

  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以章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就是形成了一支日趋活跃、人数庞大的打工妇女队伍。当前,由于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打工妇女自我组织程度低,维权意识不强,她们普遍面临着这样一些难题:劳动时间长,劳动量大,工资低;劳动和生活环境差,缺少应有的社会保障;人身侵害严重。

  李以章说,除了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成立维权组织,建立打工妇女法律援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打工妇女自身素质,增强其职业竞争能力。

  省妇联主席张岱梨对此亦有同感。她说,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关爱打工妹,不仅是妇女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如此看来,武展社区成立“打工妹之家”,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维权思路。

  经济越发达,文明越进步,打工妹越是渴盼这样的“家”。

  当所有生活在现代城市文明光影下的打工妹,都能发自内心地向家人说一声:“我有一个家”,我们的城市与乡村,才能迎来统筹发展的和谐境界。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