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梁保华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06:41 扬子晚报
  图为梁保华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于先云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重要而又不寻常的一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上了一个新台阶。

  ———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98亿元,增长27.8%;财政总收入1968.9亿元,同口径增长23.1%。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进出口总额1136.7亿美元,增长61.7%;其中出口591.4亿美元,增长53.7%。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增长52.4%。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预期目标低0.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9元,分别增长13.2%和6.1%。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突破1万元。

  各位代表,去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遇到的困难超过预料,经受的考验非常严峻,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以“发展、富民、创新”为重点,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和洪涝灾害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挑战,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按照“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要求,迅速对防治工作作出部署。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构建群防群控网络,全省动员,全民防疫。对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免费治疗,对疫区回来的人员免费体检,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省用于防疫的专项资金13.1亿元。防治非典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实现了非典疫情不在江苏流行的目标。

  去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泽湖周边地区和里下河地区遭遇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内涝。面对重大灾情,紧急行动,周密部署,科学调度,严密防守,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灾区生产迅速恢复,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在疫情严峻、灾情严重的艰难时刻,各级干部靠前指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驻苏部队全力支援,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形成了“尊重科学、顽强拼搏、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加快“两个率先”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

  坚持一手抓防疫抗灾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全力夺取防疫抗灾和经济建设双胜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灾之年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认真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对受非典冲击较大的服务性行业采取扶持政策,减免税费33.2亿元,促进服务业迅速恢复增长。增强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5.8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5亿元,增长13.7%,增幅为近几年来最高。制定激励政策,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合同外商直接投资308.1亿美元,新增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37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新一轮沿江开发,制定了沿江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跨江联动开发、重点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加快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依托徐州交通枢纽和连云港港口优势,推进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城市化水平达到4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进一步加大对苏北的帮扶力度。加快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继续推进南北挂钩协作,新出台支持苏北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开放等方面的七项政策。全年省级投向苏北的资金203亿元,其中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58.3亿元。苏北五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五”目标,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高速公路301公里,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密度居全国第一。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和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三桥建设进展顺利。宁启铁路一期工程提前全线铺通。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49万千瓦,在建电源项目装机容量2082万千瓦。淮河入海水道提前建成泄洪通水。西气东输江苏段管线工程竣工。南京奥体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

  (三)积极有序深化各项改革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了省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大型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2家,比上年增加9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省级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基本完成。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新增私营企业9.3万户,总数达到34.4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461.8亿元,总注册资本达到3632.6亿元。私营个体经济提供的增加值占全省的30.5%。

  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对种粮户进行直接补贴试点。省财政增加转移支付,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人均税费比上年下降13.4%。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企、政事、政资分开。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省级设定审批事项227项,减幅达67.6%。完善省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民主科学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

  (四)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生活

  坚持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营造鼓励民众创业的环境,广开增收门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制定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全年城镇提供就业岗位144万个;农村新增劳务输出72万人,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0%。

  全面实施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负担五件实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改水受益人口344万人,完成救灾建房和草危房改造8.2万户,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6320公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10个县(市、区)试点,人口覆盖面达到85%。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省、市、县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51亿元,增长29%。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符合“低保”条件的33万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高度重视解决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的实际困难。各级财政用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的支出50.2亿元,增长25.8%。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

  (五)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园区和软件园为重点的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在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基础上,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努力解决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运转经费。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校105所、在校生91.3万人,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12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继续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取得新成绩。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为重点,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制定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成功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残运会,积极推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努力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水平,生态省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片造林180.8万亩;新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4个、国家卫生城市6个和国家园林城市5个,总数分别占全国的1/3、1/4和1/8。外事、侨务和对台事务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过去的一年,各级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双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政风建设取得新进步。继续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做好监察、审计、统计和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大力推进平安江苏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省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体现出全省人民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展示了全省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坚强力量。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江苏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国家机关驻江苏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纯农户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大,有些地方当年社会保障资金出现缺口;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一些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明显,部分生产要素特别是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状况;环境污染虽然总体上得到遏制,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有的行业存在投资过度、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中,有的地方存在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形势要求,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4年主要工作目标

  今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球经济和贸易出现增长趋势,产业重组加速进行,国际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势头强劲。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我省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壮大,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好的。同时,世界经济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富民为核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上述预期目标,是综合分析宏观形势,结合我省实际,本着既积极可行又留有余地的原则提出来的。我们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既要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又要注重质量、效益提高;既要抓好经济建设,又要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既要努力增强综合实力,又要高度关注富民问题。在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制约因素和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提出上述预期目标,有利于为深化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为结构调整创造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求真务实,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事业单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体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势头,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全面推进沿江开发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苏北、苏中工业化进程,积极推动苏南产业升级,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三是加快富民取得新成效。创造激励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正常的收入增长机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全面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四是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大社会事业改革和投入力度,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高度重视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口粮省内自给,饲料粮、工业用粮缺口依靠市场调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禁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建立稳定的粮食产区和销区合作关系,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计划,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和调控,确保粮食安全。

  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出口生产基地,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就业培训,强化南北对接,优化服务管理,确保新增农村劳务输出超过50万人,力争达到70万人。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一是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省财政预算内增加“三农”投入15.2亿元,全省水利重点工程投资增加到4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1亿元。安排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二是降低农业税税率,减轻农民负担,全省农业税税率由7%降到5%,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免征农业税。全省减轻农民实际负担10.9亿元,苏北地区因此减少的财力由省财政补贴。三是支持粮食生产。安排粮食风险基金的40%,扩大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水稻生产良种补贴。四是增加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省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增加到4000万元。五是继续办好农村五件实事。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1.3万公里;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力争人口覆盖面达到60%,对贫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320万人;改造草危房4.1万户。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资金增加到1亿元。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省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农村。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严格控制征地范围和规模,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全面推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确保农民负担明显下降。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确保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今年是改革促进年。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取得重要进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优胜劣汰、优进劣退,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推进企业存量调整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壮大实力。按照放大优势、加强重点、放开一般、增强活力的要求,调整省属国有企业布局结构,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对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企业改制中,坚持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确保国有资产流动不流失,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支持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对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加快清理、归并、精简和规范,重新界定行政职能,经费由财政供给,严禁以收抵支、以罚代养。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政府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年内基本完成改制,增强发展活力。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政府在义务教育、科技进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文化事业等方面增加投入。在各类适合放开的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收多元化投资,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健全新形势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加强社会事务管理,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积极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建立和完善财政增收节支激励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强公共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深化“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完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推进省级机关收入“阳光工程”,尽快做到透明化、规范化。深化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众创业致富

  继续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要求,推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营造激励民众创业、创新、创优的浓厚氛围。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创业积极性。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在注册资本、科技股比例和名称登记等方面放宽限制,在税费、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实行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政策,保护公平竞争。放宽准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领域外,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所有政府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都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选择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大力发展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民营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办事难等问题。改进信贷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引进外地民资,吸引民营企业总部到我省落户。保护民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物流业相配套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沿沪宁线以信息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和配套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沿江以基础产业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和物流四大产业集群,以沿江开发带动腹地发展,加快建设制造业走廊。以信息化为龙头,加强沿沪宁线与沿江产业发展的融合互动。抓紧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加快形成资源加工和机械、化工、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搞好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沿海地区发展。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骨干企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快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律师、审计、会计、咨询等服务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增强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

  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培育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服务和非义务教育等消费热点,拉动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充分发挥城市商圈的集聚效应,促进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共同发展。更加注重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个人信用消费,扩大即期消费。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市场监管,使城乡居民更加放心、更加方便地消费。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推进新一轮治淮工程。加快16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宁杭、沿江、通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新建成高速公路400公里。加快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三桥和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建设。完成新长铁路新淮段改造,确保新长铁路、宁启铁路一期工程全线竣工通车。加快连云港10万吨级深水航道及码头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认真搞好南京以下长江港口资源整合和建设,抓紧建设太仓港二期工程。加快田湾核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418万千瓦,建成输电线路690公里,缓解供电紧张状况。更好地发挥南京禄口机场功能,增开国际航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紧紧抓住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12%。一是把利用外资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更多地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二是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三是把制造业利用外资与服务业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力争服务业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带来的机遇,加强苏港、苏澳合作。认真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推动各类开发区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提升功能,强化特色,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投资强度和产业集聚度。

  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充分发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优势,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动外贸出口从收购制向代理制转变,培育一批出口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外贸企业集团,支持生产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大出口。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政策。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应对工作,在扩大开放中趋利避害。

  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一定实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建立资源基地、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和营销体系,努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著名品牌。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服务。积极扩大对外劳务输出,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

  充分发挥苏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带动作用,加快苏中、苏北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积极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抓住基础设施条件根本改善的机遇,大力推动苏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和民资,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继续实施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科技、教育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完善南北挂钩协作机制,鼓励苏南产业向苏北梯度转移、苏南企业到苏北投资兴业,促进苏北劳动力向苏南有序转移。充分利用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契机,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支持苏南率先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主动参与、积极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扩大省际间交流合作,加强对口支援,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发挥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巩固行政区划调整成果,继续解决市县同城问题,做好撤乡并镇后续工作。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放宽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准入,推动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把富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人数,严格控制失业率。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对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国企主辅分离、社会保险补贴、公益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健全劳动力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和创业培训。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鼓励人民群众创业致富,增加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使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效益提高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随地方财力增长而适当增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随在职职工收入增加而增加。依法执行最低工资规定,严禁拖欠职工、农民工工资。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制度。更多地关心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帮助特殊困难家庭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济工作。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以县为单位推行乡镇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依法推进各类企业扩面征缴工作。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保障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八)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构建人才高地

  坚持把科教兴省作为主体战略,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增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优势。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应。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今年省级财政预算增加教育经费4.5亿元,比去年增长14.4%。积极推进非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化工等产业为重点,实施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攻关项目,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在科技三项经费增长14.8%的基础上,省财政另安排3亿元,设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认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着力抓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

  (九)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改革和投入力度,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在推进教育、科技重点项目建设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防灾减灾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南京奥体中心及十运会场馆、省人民医院扩建、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美术馆新馆、南京博物院二期改造、江苏科技历史文化中心、省老年公寓、江苏剧院等项目。这些重点项目,有的是续建项目,有的要在今年开工,有的要做好前期工作。建设好这些项目,是改善我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举措。

  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精心组织文化产品生产,创造更多的文化艺术精品。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事业,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切实做好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与结合,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认真落实非典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措施。省财政预算内增加医疗卫生投入4.1亿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基础卫生条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优化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组建区域性医疗集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积极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精心做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比赛场馆改造和建设任务。以筹办十运会为契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建设绿色江苏。抓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节约用地、用水、用电,合理开发、集约利用和保护各类自然资源。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人口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改善计划生育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为“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围绕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弘扬民族精神、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加强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认真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参事等工作。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法律,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作出的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精心组织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逐步推行城市社区居委会民主直选,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政府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水平。加强行政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解决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农村征地和城市建设拆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城乡公共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四、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切实改进政府工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创新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解决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在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加快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按照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权力与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

  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民智,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各项决策落实,努力做到既继承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江苏实际结合起来,把实现长远目标和抓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对上级机关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聚精会神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坚持讲实话,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贪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以基层和群众是否满意检验政府工作的成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在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开创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