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开店引起争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07:08 扬子晚报 | |||||||||
近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学生公寓区,一家名叫“爱尔兰咖啡”的咖啡吧刚刚开业,令人惊异的是,这家咖啡吧的两位老板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来此打工的服务人员也大都是在校学生,光临的顾客还是大学生。换句话说,这是一家真正的“学生企业”! 三位老板中的两位是正在就读徐师大的大二学生。一位叫任华,美术系学生,常州人;一位叫田继青,体育系学生,连云港人。咖啡吧一共有三层,220多个平方米,十几个工作
说到为什么开办这个咖啡店,任华告诉记者:“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提前适应社会,锻炼一下自己。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大学生和社会距离太远,刚毕业很难适应社会;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为人处事的能力不足。那我们就通过自己开这间咖啡吧来提前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从开始筹备到咖啡吧正式营业,已经有近2个月了,谈及这段时间的体会,田继青说:“从店面的设计、装修,到员工的招聘、培训,全是我们自己在做。有时人手不够,我们就自己刷碗、打扫。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很多,比如说,我们现在是这样要求员工的,以后我们自己找工作,就知道怎么做才会让老板满意了。” 两人向记者强调,他们这样做,不会影响学业。“我是学艺术设计的,时间大多可以自由支配,功课忙时带到我的咖啡吧里来做。”任华说,“田继青是学体育的,也有很多课余时间。现在大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别人去玩,去消遣,我们利用这个时间来开咖啡吧,这和大学生去打工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在校学生开店,一些教师表示谨慎的肯定。一位姓刘的教师说,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们教书育人,本来就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传播,也要让学生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在发达国家,在校学生搞实业,不是一件稀奇事,我们这里则基本上没有。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不宜一棍子打死,应当允许学生做一些尝试。” 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不同意见。一位李姓老师说,我不赞成在校大学生开饭馆、开咖啡店。在校学生所担当的角色是一个知识存蓄者,在校学生自己投资开酒吧、当老板,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他们的学业不可能没有影响。虽然可以说这种举动是提前体验市场竞争,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今后走上社会参与竞争的路还很长,而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轻易地放弃了这一阶段,以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补课,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单亮 李先昭 朱新法(新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