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近二成食品不合格 政协委员呼吁打好保“胃”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08:36 东方网-文汇报
  文/新华社记者李薇薇张晓松李柯勇

  瘦肉精、吊白块、农药残留……在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受利益驱使,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中,降低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活动十分猖獗;同时,由于一些食品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较低,产品抽样合格率不高,因食品质量安全引发的中毒及伤亡事件屡有发生。

  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抽查的2000多种食品中,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2.1%,其中小型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6.2%。

  “全国近五分之一的食品不合格!”2003年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反映出的问题,引起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的不安,他们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要切实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伪劣食品为何拦不住

  市场报告2004年1月,在号称北京最大的一家超市内,检查人员发现了3种酱油、1种白醋、1种大米未按规定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其中包括名牌产品“李锦记”和“六必居”。

  新闻背景2002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检验合格的食品出厂前要加印(贴)质量安全标志,即QS标志。按照要求,到2005年前,食品行业的28类食品将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第一批实行准入制度的为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从2004年1月1日起进入无证查处期。

  委员点评目前,我国只有17900多家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提交认证申请,不少生产企业还没有跨过食品质量安全这道门槛。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苏省委副主委郑建和指出,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企业进入的门槛,一大批生产条件恶劣的小作坊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对中小企业是一个考验,有利于扶持规模企业、名牌企业。

  郑建和指出,“贯彻农副产品准入制度,关键要从源头抓起。政府除了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药残留监测、检测站外,还应在各大副食品交易市场配备各类检测仪和持证上岗的专职人员,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农副产品质量情况,把好安全质量关。”

  “黑心小作坊”如何监管

  市场报告2001年至2003年的专项调查发现,全国共有10.6万多家企业生产大米、小麦粉、肉制品、饮料、罐头等15大类食品,其中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超过10%的企业无营业执照,五分之一无标生产,三分之二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近一半食品出厂不检验,四分之一对进厂原材料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把关,60%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难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新闻背景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首批符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的肉制品、乳制品、罐头、饮料、调味品、膨化食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速冻食品、饼干十大类食品生产企业名单,476家十类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委员点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秦平说:“打假,打假,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者就要打,对不具备生产条件或无证经营的作坊式小企业必须严格监管。”

  王秦平指出,“小企业分散、隐蔽,难抓难治,要把各级质监机构辖区分成若干个责任区,责任到人,通过调查、检查、暗访等手段,监控小企业动向。”

  王秦平委员说,控制小作坊食品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他希望地方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大局和爱民的立场出发,促进当地的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多龙治水”局面何时了

  市场报告目前,我国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工作人员已达百万之众,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等近十个部门。然而,多头管理却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相互推诿中弱化了。

  新闻背景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增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3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委员点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从田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很难靠一个监管部门‘包打天下’。但是,传统的多头管理模式也未必是最有效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执法主体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执法监督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工不明,分段各自执法或各依一法重复执法均有所见;二是各部门在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风险分析、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缺乏沟通、配合。

  郑筱萸建议,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深化综合监督;通过实施以科学为基础的协调一致的立法、检测、监控、执法、科研、教育计划,对全国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和进出口各个环节严格监管;理顺“行政、监督、检验”三个系统间的关系,设立食品安全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实施食品统一抽检、信息统一发布、检测统一标准的“三统一”制度。

  伪劣食品案例

  湖北荆州:“毛发水”酱油让人发毛

  时间:2004年1月

  案由:湖北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生产的酱油并不是用黄豆等天然原料酿造出来,而是用一种名为“氨基酸液”和“氨基酸粉”的东西,加水和一些其它化工原料勾兑而成。所谓的能够直接配制酿造酱油的特殊的“氨基酸液”,竟然是用毛发加工而成的!

  河南西华:价值一毛钱的“葡萄酒”

  时间:2003年12月

  案由:河南省西华县一些葡萄酒厂生产的葡萄酒,远的标着新疆产的,近的标着通化产的、烟台产的,连同牌子、厂名、厂址都是别人的,就是不标自己的。瓶子里的“葡萄酒”也是糖精、柠檬酸加上葡萄香精和色素等用水勾兑而成,一点葡萄汁也没有,其价值也就一毛钱。

  山东昌邑:白条鸡“增肥”有术

  时间:2003年12月

  案由:在昌邑市的天源冷藏厂和华营冷藏厂,白条鸡经过工人的手后,要“胖”上不少。原来,工人的脚下踩着一根长长的管子,管子上还连着一根针头。这针头就是用来给白条鸡注水用的。

  河南安阳:“黑”佐料调“白”腐竹

  时间:2003年11月

  案由:为了让做出来的腐竹口感好、有看相、成本低,在安阳这个每年腐竹产值超亿元的“腐竹之乡”,不少厂家竟然用吊白块、染布染料、工业明胶、淀粉等做添加材料。其中,吊白块学名为“甲醛次硫酸氢钠”,一加热很容易分解出剧毒致癌物质,早在15年前就被国家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山东枣庄:黑心商贩炮制“黑”木耳

  时间:2003年7月

  案由:为了冒充东北优质黑木耳,一些不法商贩不但用剪刀将低价收购来的木耳修剪成东北木耳的形状,而且用劣质墨汁着色,使其看起来乌黑发亮。另外,为了增加木耳的重量,还添加硫酸铜、硫酸镁、糖、淀粉,甚至水泥等“料子”。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三大质量“症状”

  记者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了解到,目前我国部分小型企业的食品质量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出三大“症状”:

  一是“不干不净”。主要症状为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最严重的超过标准的8000多倍。

  二是“乱添乱加”。主要症状为超量使用添加剂或使用禁止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抽查发现,不少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中苯甲酸或山梨酸含量超标,产品中含有不许添加的人工合成色素,还有少数企业的产品中检出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等禁止添加的物质。

  三是“不明不白”。食品标签不规范;标签无生产日期;质量等级与标签明示等级不符;标签标注生产地与实际不符,冒充原产地域产品名称。

  绘图:冯印澄

  消费者投诉“聚焦”食品安全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