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监督卡紧盯官员“八小时之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6日15: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如何减少腐败? 本报今天北京专电 记者林洁、曾璇、黄熹、吴江报道:个别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不归路”,痛心之余,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监督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但为“监督”二字注入实质内容并不容易。今天,全国人大广东团的代表倪乐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建议,提出可以向群众发放监督卡、在互联网上注册监督网站。
业余时间易生腐败 领导干部的活动环境通常分为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三个“圈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近日强调指出,要把一把手“生活圈”、“社交圈”列入监督范围。 倪乐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没有到位,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违法违纪的现象不断增多。官员廉洁与否,很大程度植根于业余时间,廉洁官员与非廉洁官员的区别甚至通过业余时间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因此,倪乐在建议里明确指出,政府官员业余时间或是在加班加点,或是在家中休息,一般来说,那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及娱乐方式是不允许涉足其间的;而业余时间与非亲属异性接触,该避嫌的还是应当避嫌。 提议注册监督网站 倪乐在建议中设想的监督内容不少:除了遵纪守法外,还包括生活作风、参加公益活动、社会交往以及廉洁自律的情况,以及有无吃喝玩乐、收受礼物、超常消费等现象。 倪乐建议,由省一级组织部门统一印制《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监督卡》,通过干部居住所在社区的党组织即街道办事处(乡镇)党委、居委会(村)党支部,以及群众自治组织即居(村)委会下属的居(村)民小组长、楼院长、单元长,将监督卡发给干部住所周围的居民群众。 群众根据掌握的情况填写监督卡,以密封邮寄或其他形式交回;有关部门指定专人收取和保管,由有关科室阅读、整理,对监督卡反映的一般性问题责成干部所在单位组织部门、纪委调查,涉及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或比较重大的问题就展开调查;问题核实后,区别不同情况,对所涉及的干部或谈话,或诫勉,或调整职务,或给予纪律处分。 倪乐还提议,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组织有关部门开发一套关于监督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软件,对每位干部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在国际互联网上注册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监督网站,将被监督的干部登名造册,用户以真实姓名和身份证方可登录。进入网站后,可以就自己所了解的干部在生活、社交过程中的种种违法违纪问题录入留言板中,为有关部门及时发现线索,及时处理问题拓宽渠道。 工作外监督,侵犯隐私权?有代表提出,监督干部需经严格程序 本报今天消息 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每年各级人大会议召开,“一府两院”的报告里对此都有阐述。对此,不少法律学者指出,监督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干部的个人隐私权。 一位民法专家指出,所谓干部,就是执行国家和政党权力的工作人员。因此,干部实际上就是掌握权力的人。既然是这样,对干部就必须加强监督,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发生腐败。 但这种监督要特别注意保护干部的隐私权。干部也是公民,其隐私权不能被非法侵犯。对于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私人信息和私人空间,任何权利人都有不得他人侵犯的权利。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就构成侵权行为。干部同样如此。对干部进行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往往就涉及到这三个方面的隐私利益,如果不加以特别的注意,容易侵害干部的隐私权。 提监督建议的倪乐认为,组织部门监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是需经过严格的程序,所了解的情况只用于识别、使用和管理干部,一般在内部掌握,是否对外公布要视其违法违纪的程度。 也有人大代表提出,对干部存在的性质严重、必须让群众知道的问题,对外公布不构成对其名誉权的侵害。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政府官员等公众人物,所给予保护的隐私权范围都非常狭窄,违背公共道德、损害公众利益等行为,不会被当作隐私来保护。 (林洁 黄熹 曾璇 吴江)(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