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回忆房山石经保护 一种刻经的人类精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1:21 新华网
  ——保护的不仅是石经,还是一种刻经的人类精神

  1956年的云居寺石经发掘和1999年的石经归藏活动,堪称房山石经保护的两大分水岭。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亲历者,解读两代人曾经为保护石经所付出的努力…… 

  1999年云居寺石经回藏活动主持人崔恩卿在向记者回忆当时的盛况。
回藏在地宫里的辽代石经
  发掘篇

  讲述人:黄炳章(云居寺石经发掘人之一、原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长

  黄炳章先生当年曾协助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阎文儒等挖掘整理房山石经。他是仍健在的、亲眼目睹云居寺地穴石经出土的第一见证人之一。现年87岁高龄的黄老回忆往事依然清晰:

  拓片运进城需走三天

  “云居寺的石经,排列起来有25华里长。1957年8月,为抢救云居寺石经,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石经进行大规模的发掘。”

  “当年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在发掘前的1956年3月,已经有工作人员先去筹备,盖起五间平房作为工作间。当时,发掘工地上有佛协、考古人员及拓工等20余人,其中一名女拓工,只能住在厨房里。负责伙食的工作人员每天骑毛驴出去购买粮食和蔬菜,拓印好的拓片用马车运到北京城里的广济寺要走整整三天。云居寺旁的三个村庄轮流用工,将1、2洞石经抬出拓印单程就需12000工,山上山下石经全部拓印完用时3年。”

  石经残片也是宝

  “石经地穴发掘开始时,我们先将南塔废墟上的土丘清除,露出塔台并发现一个石函。工人们以塔台中心为圆点,挖了4条探沟,在南探沟的下面发现了地穴门。1957年8月6日,打开地穴门时,发现了南北长19米,东西长10米,码放成6层的石经板。”

  “在石经山藏经洞的发掘中,也先后发现了9个藏经洞。考古工作者在打开一号和二号藏经洞时,发现里面全部是大型的经板,需要6—8人才能抬动。于是决定就地搭建大棚进行清理、拓印。”在清理过程中,一号洞中发现了24块残石,黄老将其一一拼接起来,居然是一块记载刻石情况的唐代石碑。特别让黄老自豪的是,当时在石经山上雷音洞里发现了许多石经板残块,黄老将它们一点点地拼合起来,成为18块比较完整的石经板。为此,黄老下令:凡是发现石经板残片,一律要编号查验。事实证明,后来的许多研究成果均出自这些残碎碑块。

  还有未发现的藏经洞

  在发掘雷音洞时,黄老发现洞口处一临时土炕竟是用经板的碎片垒起来的。当时黄炳章心里难过极了。黄老说石经山至今还保守着一些秘密,据史料记载,山上还应有一座名为“孔雀洞”的藏经洞,那些有文献记载、在已出土的石刻经中找不到的石经板很有可能就藏身于孔雀洞,但一直没有发现。

  募捐篇

  讲述人:花青(原北京云居寺石经回归活动组织委员会募捐部副主任)

  花青认为和“九九法会”相识是个缘分。当时组委会没有多少人手,花青准备到北京发展,巧合中就去帮助组委会。从1999年3月开始,花青在募捐部工作了半年。本来北京的募捐是在广济寺进行,后来改到了广化寺。

  为了募捐,花青曾在泰国的寺庙住了3天,与住持交流,结识很多宗教朋友。“这是我这辈子惟一一次在寺庙连住3天,令人难忘。”五年后说起此事,花青还念念不忘。半年的募捐活动,花青全力以赴,特别劳累,还落下高血压的毛病。“1000万并不是小数目,在新加坡马不停蹄,所有的寺庙住持都见了,现在我还能背诵整个讲解词、意义等。”

  “目前申遗的进行将有利石经的全面保护。”花青说,“国宝还是需要大家来保护。”

  回藏篇

  讲述人:崔恩卿(原北京云居寺石经回归活动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1998年6月10日,崔恩卿到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处接受任务时,还没有想到云居寺石经回藏工作会遭遇那么多波折和困难。如今回顾起来,当年的辛苦已沉淀成对云居寺的深厚感情,他说:云居寺应该“理直气壮”地申请世遗。

  多事之秋

  “组委会成立时,关于地宫设计专家还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不应建现代化的建筑,有的顾虑相关技术不过关,难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当时,组委会分别写信给各位专家,李志坚副书记还单独约见专家交流。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保护比不保护要强,不能让石经日复一日风化下去。“从后来的结果看,修建地宫的方式和佛教文化传统一脉相承,获得了佛教界和国际上的关注、支持。”

  第一关过去了,就组建了募捐部,面向海内外的华人和佛教界募捐。没想到8月份,长江发生罕见大水,影响了国内募捐;紧接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募捐工作一拖就到了1999年3月才正式启动。这期间,多年不曾染病的崔恩卿突然病倒,卧病月余。“当初预计募集5000万元资金应该没问题,但最终没有达到。”

  石经精神

  现在,新加坡的陈志诚先生每年来云居寺,崔恩卿都会陪他们去。“陈志诚先生是著名慈善家、新加坡内政部部长,1976年随李光耀来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后在北京办有国际学校。我和怡学法师一起去新加坡募捐,陈先生负担所有费用,他的家族、亲友、宾朋共捐出200万元。”

  “还有在北京投资中华民族园的台商,当时中华民族园一期已完成,正在建设二期,结果,先生给云居寺捐了100万,妻子又捐了100万。”

  “在北京广化寺组织了面对市民的募捐,很多普通市民和居士以5元、10元捐助,而最后竟然达到50万元,算起来有近10万人募捐。”

  当年,房山石经的刻制,除了创刻人静琬师徒“凡五代不绝”外,还成了轰动幽燕十六州的盛事,历朝历代的赞助者中,不仅有僧人,还有官员、百姓;有汉人,也有契丹人、女真人,甚至还有高丽人……房山石经刻就的一种精神,在新千年即将开始的这次募捐中得到了延续。

  九九法会

  第一期石经回藏的日期被定在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石经放入地宫,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亲手关闭了地宫大门。“当时凤凰卫视向海外现场直播了整个仪式,九九法会、八九连珠,场面非常盛大。”

  崔恩卿最高兴的是他主持回藏仪式,而法会由净慧法师主持。在此之前,1999年5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将云居寺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8月29日,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赵县柏林寺方丈净慧法师兼任云居寺方丈。“净慧法师用了三年时间,平地化缘修复了柏林寺,全部是二层楼的建筑,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大德高僧。”

  文化长城

  “原定在2000年9月9日举行第二期回藏活动,修建新洞保护石经山上的隋唐石经,修建山门和静琬祠,可惜后来没能立项进行。”崔恩卿认为,房山石经保护依然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当时崔恩卿去香港募捐,曾宪梓先生亲自打来电话,谈到他曾去过云居寺并捐款,还为修复圆明园捐助了几百万,但至今不知道修复工作进展如何。崔恩卿回到北京后,向李志坚副书记做了汇报,咨询云居寺和圆明园确认了此事,回函讲述了工作进展并表示感谢和歉意。“很多像曾先生这样的华人对中国文物保护非常关注。”

  “房山石经是在不为世人重视的情况下,跨越上千年,一代又一代人刻出的‘文化的长城’。”

  撰文信报记者胡劲华

  摄影信报记者陆欣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