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能人工程”的帽子有点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6:23 光明网 | |||||||||
作者:刘海明 据报道,共青团长春市委力争用3年时间对农村青年开展“一村一个能人”培训工程,培养能人1000名,建立各类青年行业协会100个。 共青团长春市委的这项培训工程,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无裨益,值得肯定与推
其实,能人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说农村青年借助团组织这个伯乐的帮忙在某方面掌握了一门技艺我相信,但要说靠他们的几次培训能够批量生产出这么多“能人”,很难令人置信。所以,我觉得共青团长春市委搞的这项活动号称“能人工程”,如果是别人这么称呼的,有点夸张了;如果是他们自己命名的,则有炒作之嫌。换句话说,“能人工程”这个帽子和事实相比略显大了点,罩在该项活动头上怎么看都有些别扭。 但凡能够以工程命名的,总得占有总数量的一定比例。具体到“能人工程”,乍看上去计划中有1000人之多,声势不算小,说它是“工程”不该过分。问题在于,哪个村子至少没有百十个青年,平均数恐怕在千人左右。即便说这些“能人”真的全部是靠团市委培训出来的,也不把千分之一或者略高点的比例,如此广种薄收的能人“果实”,硬是制作成“能人工程”的帽子,不知道这个工程是不是有严重歇顶的可能,因为“能人”在一个村子里毕竟凤毛麟角,远未达到让农村整体奔小康的程度。再遑称什么“能人工程”,合适吗? 从“能人工程”这顶帽子的尺码和实际作用不匹配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上马这项“工程”的组织方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成分存在。共青团作为青年的组织,不应该过多沾染社会上的浮夸风气,办事要尽量务实,以次给青年人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如果作为团组织把搞服务于青年的活动也当作政绩去谋取,很可能在活动尚未正式启动时,就已经把预期效果当作成绩广而告之,惟恐天下人不知道有怎么个活动。其实,一项活动究竟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老百姓心里最有数。就“一村一个能人”培训工程而言,最后真正有权“验收”的是每个村子的群众。他们不认可,“能人”只是个“概念能人”或者官封的能人,除了被组织者当作道具炫耀外,其真正价值并不大。 技能培训就是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让绝大多数人掌握技能。而“能人工程”有示范工程的意味,作用有限。故此,笔者以为“能人工程”不科学,还是低调点好,别总拿工程说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