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谆谆教诲之余是否应加强体制外的监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11:3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刘效仁 对于西部地区的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国家要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今年要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到2007年使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央财政将为此投入100亿元。
对这样的良策,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却表示了忧虑。因为她最担心的就是监督问题。一是担心这100亿元能不能专款专用;二是怕浪费,怕形象工程、迎来送往,开张吃饭,竣工吃饭,开学再吃饭,金贵的钱就被浪费掉了;三是怕搞不正之风,出现行贿受贿、贪污腐败(2004年3月8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担心,既是出于对党的惠民政策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关注,也是出于对教育行政管理领导干部是否能保持廉洁的一种关爱;既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警告。 实际是,这种担心决非多余。正如陈至立所言,这几年搞建设,交通厅长、水利厅长都有因腐败下马的,不要再出现教育厅长因此倒下的事。 据介绍,这100亿元将专门用来在西部建设4600所寄宿制学校,解决150万新增中小学生就学。中央还将投资60亿进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这么大的投资规模,如果缺乏严格的法纪监督,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某些执掌权柄者的一块肥肉,成为权力寻租的一个平台。 可以说,陈至立委员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也并非小题大做。 我们国家目前还不十分富裕,挤出100亿资金用于改善西部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基本条件,就应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点儿也浪费不得。这同样也需要制度规范,需要强化社会监督,才能确保投资的效益。 所以,我们称道陈立至国务委员的忠告很及时,很切合实际,很有针对性,自然也很有警示意义。 除了及时的提醒和忠恳的警告外,我认为急需的是如何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确保100亿元的投资都用在正途上,而不至于成为一批教育厅长们倒下去的绊脚石。 因为缺乏监督的权力,缺乏制约的权力,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会发生腐败。靠个人的自律自觉,往往是靠不住的,哪怕你事先再有警示,再言之谆谆,再三令五申。这个监督必须是法制化的、可操作的、高效能的。比如,项目的招投标规范必须落实,项目建设的效益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 同时,除了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监督,还必须加强体制外的监督,来自社会的监督,包括专门建立项目评审专家组织,项目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应该强化新闻监督,从制度层面确保这些投资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才能保证其投资过程的公平公正和效益效能,才能确保我们的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起来以后,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也一道树立起来。 | |||||||||